公安专业实验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
——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程为例

2021-07-15 02:40简述芬伍炜曹建军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思政

简述芬,伍炜,曹建军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新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全育人”要求,系列指示与要求为高校的课堂教学指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这就是要深入挖掘包括通识课及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发挥课程间的协同育人效果,并将其作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得到了各级各类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关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受学者关注。胡吉红[1](2011)认为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公安教育上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但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两者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较大的区别,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为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指出了方向。徐霞[2](2014)指出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应当把政治忠诚教育与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警务化管理以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等作为积极探索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培训路径。李泓霖[3]等(2016)认为公安学校的道德教育、文化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并针对新时期公安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问题进行了探究,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观、深化和完善文化安全教育机制、全方位开展文化安全教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形成理性国家文化思维。

为响应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在通识课及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强化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拓展。即在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职业操守、法律和思想认识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广泛而深刻,同时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部分学者对课程思政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张笑怡[4](2020)等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通识课程的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五要素”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并用“课程思政”的理念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这五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为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沈郑燕[5](2019)通过挖掘刑事影像技术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认为应注重与理论知识、实验实训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授课内容相契合和融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毛建军[6](2020)分析了当下的公安院校刑法教学中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解决的路径在于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课程思政,转变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传授的倾向,充分挖掘刑法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围绕“教”向围绕“学”转变,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

目前,关于公安院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对专业实验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缺乏研究,公安院校的专业实验课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其更能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需要公安院校的教师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一、公安专业实验课程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专业实验课融入课程思政难度大

公安专业实验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各项专业技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所学知识及培养的技能贴近公安实战。一方面,公安机关因公安业务工作繁忙,基层警力不足,要求公安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练就更为扎实的业务本领,在入职后能够快速上手开展业务工作。而实验类课程恰是将理论知识转向公安实战的桥梁,其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强调实战导向,突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程思政。另一方面,公安专业实验课程需要预留较多时间给学生操作和训练,其课堂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相对来说较为固定,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进行有机融入非常困难。

(二)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认识不足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认识不到位,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专业课程教师应专注于搞好专业教学研究。这至少是长期以来广大专业课教师的潜意识,其往往缺乏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主观积极性,谈不上在公安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引领的理念,使得课程思政教育显得生硬、教条,没有起到应有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公安专业实验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其应取得什么样的实效?目前还缺乏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形式、课程教学效果等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思政学习效果等的评价与考核,无法检验公安专业实验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更不能较好地推动和激励专业任课教师去挖掘专业实验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属性与学情分析

(一)课程属性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以下简称《现场勘查》)是四川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专业独立实验课,2个学分,共32个学时,是配合《道路交通事故学》的学习所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实践处置能力,以组织学生围绕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安全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道路及交通设施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及照片卷的制作、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验和询问笔录制作等为主要实训内容,分为独立的实训模块。因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授课时,专业任课教师既要注重理论指导,又要突出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程。因课程是独立实验课,在排课时尽量每次四节连排,这样能保证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理论和实验实训有关要求之后,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巩固。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川警察学院2015 版普通本科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该课程与《道路交通事故学》一并于第六学期向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在修学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完《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理论力学》《汽车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学完以上课程之后,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根据2015版交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暑期前往基层公安机关进行暑期见习活动,对基层交警部门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方法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加深了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所教授的学生是“千禧一代”,20 岁左右的年纪,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加强塑造和引领。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个性发展需求以及其成才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授课的时候,教师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贴近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既要坚持传统内容又要结合现代形式,既要讲授专业实验课程内容,又要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做到既传授知识,又进行“三观”塑造,积极将互联网与课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课程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才能有效做好学生教育与思想引导工作,才能更好引导和教育未来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

三、课程思政融入公安专业实验课的实施路径

2015 年,中央编办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7](以下简称《意见》),全国公安院校的公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因该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该意见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质量和规范公安院校的公安专业毕业生招录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7]。《意见》指出公安院校在培养目标上从原来的以“就业为导向”逐步转变为现在的以“实战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注重“教、学、练、战”一体化。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意见》要求公安院校"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公安院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7],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公安队伍后备人才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使得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极端重要和迫切,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谓是新时期公安院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公安院校的思政育人工作更应当走在其他普通高校的前列。因此,公安院校更应当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的新范式课程思政融入到公安专业教育教学中。切实使得作为普通高校之一的公安院校教育在育人使命、要求和目标等方面都应当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要求,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大业和建设伟大的公安事业培育出大批的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预备警官。

让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开展需要加强校内各专业系部,包括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合、同向同行,形成相补充的教育合力。在通识课及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关键的解决方法,以下将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公安专业独立实验课《现场勘查》课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与“实战导向”的有机结合。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包含两个方面“教”与“学”。要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到专业实验课当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理念。首先,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为目标,不仅要做到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统筹处理好育才能力和育德能力协同进行。树立起“全课程育人理念”,把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充分挖掘专业实验课程中隐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找到契合点让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让专业实验课起到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树立起使命意识、忠诚意识、纪律意识和进取意识。

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积极思考,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各实训项目的学习与训练,练就较为过硬和扎实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本领。并在此过程当中,树立较强的安全防护意识、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严肃明确的纪律意识,让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逐步养成交通警察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二)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为了防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的培养被割裂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两张皮”的现象,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非常强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首先,专业实验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要有深刻的认知和重视,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在思想性、人文性和深化教学方面的提升作用。

其次,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可通过加强学院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对专业实验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导或培训。专业系部和教研室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教学研讨,教学研讨小组包括专业任课教师、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政教师、基层实战教官等,研讨的内容是如何将课程思政较好地融入到本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做到衔接自然、潜移默化,真正达到“润物于无声”的境界,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有深度,更有温度,切实使课程教学回归到“育人”的真正目的上来。

再其次,设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需要在教学检查、听课记录、教学比赛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评价标准,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专业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此外,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具有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相结合且实践性较为突出的特点,授课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教学设计、创新课堂组织方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专业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化教学、课堂教学视频录像等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在实践教学环节,应邀请基层实践教官现场讲解、演示和点评,在室内、外实验进行各项目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遵从客观规律,认真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内容,不断提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能。

(三)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现场勘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其实质是该门课程在教育学生成才方面要达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在设定的时候需要结合中央关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以及新时期公安人才队伍培养的环境与要求。

按照课程思政的新标准,公安院校应将政治认同作为第一指向,做到“政治建警、政治育警”,将公安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和技能性相互交融,围绕实战实用实效的要求和从高从实从严的标准,结合问题导向和学生亲身实践,将课程专业目标与德育目标结合。在教学大纲、教案中设计教学目标时,除了传统的三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外,还应增加课程思政目标,使得所授课程做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提升与实现。公安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要突出特色,目标要牢牢结合“政治建警”、“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的忠诚教育,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筑牢忠诚的政治灵魂,提升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核心在于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志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勇于肩负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

(四)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现场勘查》要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首先要立足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挖掘隐含在课程当中的直接或间接的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其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现场勘查》是一门专业独立实验课,重点突出的实战性和操作性,为了保证教学实战化,让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所训的知识贴近公安交通管理实战工作,培养公安交通管理警务实战应用型人才。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案例、设置实训情景和实训演练示范时,在贴近实战的基础上,强调问题导向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锻造人民警察应具备的良好的综合素质。

首先,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和提炼《现场勘查》这门专业实验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潜在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课程顶层设计,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提炼课程思政元素,诸如国家情怀、警察文化、警察责任及使命担当、道德规范、法制意识、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人文精神等,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出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让其融入课程当中并潜移默化的熔铸入学生的灵魂及血脉。

其次,找准“契合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思政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入点,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注重教学与路径设计,强化思政元素与各实训项目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挥专业独立实验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作用。此处选取该门课程的三个主要实训项目,分别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现场勘查照相和现场勘查笔录的制作,这些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过程中制作完成三大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的证据材料,即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片卷、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分别对这些实训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拟采用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以及达到的预期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课程中部分实训项目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五)完善课程考核评价

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根据课程“育人”和“育才”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将课程思政纳入到《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中,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对于课程的评价,除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外,还应当注重对课程思政的评价。

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专业课程思政应以任课教师为主,同时包括学生本人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小组、学业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因此需要联合本专业学生大队、学生工作处、道路交通管理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由各个主体独立评价,然后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整合。

其次,确定评价的维度。评价主体的不同会导致评价视角的不同,评价维度的选择应做到全面和科学,其中对于专业任课教师,根据每次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主要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的态度和效果,对于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践操作阶段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团队间协作情况、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与服从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等,作为一名交通警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最后,确定评价的方式。《现场勘查》课程考核评价既包括过程性的评价,也包括期末考查的终结性评价,即专门课程的考核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其中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在每次实训课程结束时应当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精神进行评价。课程评价结果可运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方案、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以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四、结语

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独立实验课《现场勘查》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迫切和必要。为了使该门课程达到“育人育警”的隐形课程思政目的,需既注重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设计、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思政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