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的关系并不好,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妈妈就告诫我:“多带女儿玩耍,多和她亲近,不然等她大了,有主见了,就不理你了。”好吧,现在真的不理我了!无论我跟她说什么,她脸上都是“你很烦呀”的表情;不大声说话,她永远听不到;一件事情不说个四五遍,她也永远不去做。以前那个可爱听话的小朋友哪儿去了?
女儿如今上初一,是大孩子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了遇事商量着来,多站在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自己遇事急躁易怒的特点还是改不了。一件事情只能心平气和地说上两遍,第三遍就要开始大吼大叫。今天在车上,为了数学考试的事情,我说了她几句,女儿却表现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开始生气了,冲着女儿大吼:“我再也不管你的学习了!”通常说了这样的气话我都会后悔,今天也不例外。
每次说教的最后,都是争吵,要不就是女儿不屑一顾地看着我,好像看一个“白痴”,我就会生气,发了火又会后悔,于是我开始自责,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但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还是会走老路。
每天晚自习结束,女儿在车上也会和我交流,讲一讲班级的趣事,说一说老师今天“动手”了,好凶,评价班级的学习氛围。累了一天的我,根本不会仔细听孩子讲一个自己根本记不住名字的小朋友今天发生的事情。我会假装在听,敷衍一下以示回应,然后会打断她,问她今天考试了没。
听了讲座后,尤其在讲“倾听孩子”的时候,我深有感触:这就是孩子叛逆的根源——她跟我交流的时候,我不乐意听,那么自然而然地,我就走不进她的内心深处,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去询问她、责怪她,她怎么可能不会叛逆呢?思考到这里,我决定做些改变。
晚上,接女儿放学,我很早就走出车外,在离车很远的地方接到女儿,去拉她的小手,接住她的书包,送她上车。在车上我主动问她班级里的事,不打断她的诉说,中间插几句评论,保持着最大的耐心去倾听。等她说了一大段后,我主动向她道歉,让她原谅我之前的不理智行为,她鼻子里骄傲地发出“哼哼”的声音,我知道她在表示她的满意。我们还在车上分享了一些对学习、对数学的看法,对考试紧张的看法。回家的时候,我搂着她的脖子,她靠在我的臂弯,我们就这样“搂头抱颈”地上楼。
实实在在地倾听有助于实实在在地理解。理解孩子的遭遇,对孩子多用点心思,真的可以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因为叛逆不是孩子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