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蓓蓓 范贤聪
摘要:冠状病毒(Coronavirus)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家族,能够感染哺乳类、鸟类等多种动物。随着冠状病毒社会关注度日益上升,人们特别是畜禽养殖户对动物源冠状病毒防护风险认识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对猪源冠状病毒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分别介绍了引起猪疾病的已知冠状病毒及其养殖风险和防范措施,以期为养殖户完善生物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源冠状病毒;养殖业;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4-0024-02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在80~160 nm,表面有纤突,总体呈皇冠状。本文对猪源冠状病毒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了其感染风险,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1 猪源冠状病毒概述
豬源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线性单股正链RNA病毒,大小在2.5~3.1 kbp,由于其庞大的基因组以及复制过程的复杂性,极易造成感染复制过程中的高频重组和突变[1]。不同病毒具有相应的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嗜性,引起相应动物不同症候群。根据冠状病毒特点可分为α、β、γ、δ等4个属,目前已知感染猪群的冠状病毒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和猪δ冠状病毒(PDCoV)。除PRCV、PHEV分别在临床上引起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仔猪呕吐神经症状外,其余4种病毒均可引起不同日龄猪群腹泻(表1)。
2 猪源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及流行病学
2.1 病毒致病原理及致病性
冠状病毒可通过病毒囊膜表面突出的S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并融合,这种蛋白质-受体介导的细胞融和模式,使得病毒遗传物质向细胞内部释放并完成复制和组装,而不同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结合受体不同,即表现为不同的病毒嗜性,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除此之外,S蛋白还与病毒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以及不同毒株的毒力强弱相关。
除S蛋白外,其主要结构蛋白包括:N蛋白(与病毒RNA合成相关),M蛋白(与病毒粒子组装和出芽过程相关)和E蛋白(囊膜小包膜蛋白,与病毒组装和出芽相关[2])。通过阻止冠状病毒与相应受体结合、抑制其核酸复制效率或抑制其蛋白结构组装均可抑制病毒感染进程,目前针对不同靶点已设计开发了相关抗病毒药物。
感染试验表明,冠状病毒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大量带毒并能通过呼咳、气溶胶、气管分泌物以及粪便排毒。且在治愈后可长期带毒并间歇性排毒,如TGEV感染病猪治愈后104 d内能够检出病毒。而在潜伏期内往往排毒量少或不排毒,易造成检测结果阴性。
冠状病毒经感染动物排出后,可在空气中悬浮或在污染工具、栏舍、厂房、饲料、饮水等环境中存在,也可随运输车辆、进入人员进入新疫区。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在低温条件下毒力较为稳定。在37 ℃环境及紫外线条件下能够迅速灭活失去感染能力。
2.2 流行病学
日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对全国2 915份临床腹泻样本进行了PEDV及TGRV检测,检出率分别为41.96%和3.74%;对12 430份健康猪组织样品(淋巴结等)进行PEDV检测,检出率为2.61%[3]。对广西的24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TGEV阳性率15.64%、PEDV阳性率1.93%、PDCoV阳性率9.05%,混合感染率为3.29%[4]。对河北的130份临床腹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DCoV检出率为16.9%,PEDV检出率为66.2%, 二者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2.3%[5]。采自河南的198份腹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PDCoV检出率为16.9%,PEDV检出率为66.2%,二者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2.3%[6]。采自四川的222份仔猪腹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PDCoV检出率为16.9%,PEDV检出率为66.2%,二者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2.3%[7]。对吉林、辽宁地区的健康猪进行PHEV血清抗体调查发现其隐形感染率高达44.3%。从以上多个调查结果看,我国不同地区生猪养殖环境中均有冠状病毒的存在,且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比较普遍,隐形感染的情况也存在。
3 养殖风险及防护
近年来,猪源冠状病毒感染报道有上升趋势,在某些地区甚至存在暴发风险。加强生猪养殖生物安全防护,防患于未然,对降低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户利益有着巨大意义。
3.1 完善饲养管理
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做好通风以及冬季保暖,定期消毒(冠状病毒对乙醇、乙醚、氯仿、胆盐和其他脂溶剂敏感),加强易感动物(特别是仔猪)的营养管理,增强其免疫抵抗力。
3.2 严格落实生物防护制度
实现生活区、养殖区全封闭管理。严格出入车辆和人员消毒,做好杀虫、灭鼠工作。完善免疫接种,采取多联苗接种、母源接种等多种方式,建立仔猪及猪群免疫屏障。
3.3 加强硬件升级,完善实验室检测
由于该类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以及轮状病毒、圆环病毒感染症状的高度相似性及混合感染的普遍性,很难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分辨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现已有PCR、荧光PCR方法建立的相关研究,并有相关多重PCR、套氏PCR检测方法报道,对及时甄别复杂病原提供了准确手段,能及时了解养殖场内病毒带毒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降低疫病风险。
4 小结
由于猪源冠状病毒的经济特性以及其研究难度,在养殖生产中存在认识不明、重视不够的现象,但其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所引起的叠加效应以及其疫病重组风险不容小觑。随着冠状病毒特别是人冠状病毒研究的深入,对该属内病毒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对了解人与自然、优化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承中, 戚正武. SARS病毒及其相关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上海), 2003, 35( 6): 495-502.
[2] NGUYEN V P,HOGUE B G. Coronavirus envelope glycoprotein assembly complexes[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1998,440:361-365.
[3] 董雅琴, 张 慧, 张 锋, 等. 猪源冠状病毒监测简报[J].中国动物检疫, 2020(3):1-2.
[4] 施开创, 王睿敏, 黎宗强, 等. PEDV、TGEV、PDCoV、PRoV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 41(6): 595-600.
[5] 罗尚星, 范京惠, 刘宝京, 等. 猪丁型冠状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J].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4): 852-858.
[6] 张利卫, 曹贝贝, 李炳晓, 等. 新发猪Delta冠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YBR GreenⅠ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18, 38(4): 618-624.
[7] 张 斌, 汤 承, 曹恭貌, 等. 同时检测PEDV和TGEV及PDCoV的多重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中国兽医科学, 2016, 46(6): 75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