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深一度”突发事件报道策略研究

2021-07-14 03:15宋淼
传媒 2021年1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媒体

宋淼

摘要:新媒体的即时性特征给新闻报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报道如何在这样的语境下兼顾报道的速度与深度成为难点。作为《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的官方公众号,“北青深一度”在长期的报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兼顾了速度与深度,实现了提升速度、坚守深度的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 突发事件 深化报道 北青深一度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移动化、碎片化已经成为用户信息消费的主要方式,以深度和广度见长的深度报道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却越来越高,用户对各类媒体也不再只是提出时效性要求,他们希望获得更加详实、充分和可靠的信息。这意味着在当前的突发事件报道中,哪怕是新媒体,如果不能做到速度与深度兼具,也将无法获得用户的关注与认可。2016年,《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官方公众号“北青深一度”上线,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深一度、更快一步的时事新闻报道,“做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在多次突发事件报道中,该公众号都以敏捷的速度和扎实的深度,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新闻产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报道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以“北青深一度”公众号所发布的报道为例,对其突发事件的报道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前的深度报道提供借鉴。

一、快速反应,提升速度

速度是新闻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用户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在新闻同质化的语境下,速度是获取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1.较早关注事件动态。国内大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及其用户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和报道是从2020年1月20日之后开始的,但事实上“北青深一度”对此次疫情的关注始于2019年12月31日。这一天,一则《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基于这一信息,之后几天“北青深一度”都派专门记者关注此事,并在2020年1月9日以深度对话的方式对该事件进行了首次报道——《SARS防控专家眼中的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报道采访了曾经参与过“非典”防控的专家、北京市朝阳医院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曹志新。可以说,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北青深一度”对事件有着敏锐的反应,并通过专家采访的方式在较早的时间完成了一篇事件报道。

2.快速启动专题报道。当全国各大媒体开始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后,“北青深一度”又先人一步快速启动了专题报道。此后,全国的各类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进入了一个爆发期,而这时“北青深一度”的第二篇深度报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层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队,防疫物资现短缺,送检需有疫区接触史》也已经出炉。尽管临近春节,但“北青深一度”的记者和编辑团队仍然快速组成了一个包括主编本人在内的15人报道小组,随时关注并报道突然出现的不明疫情。

3.保持新闻敏感度。对于任何报道,速度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对事件本身的反应上,也体现在对所有与事件相关要素的敏锐度和发掘的新角度上。例如,1月21日当天,值班编辑的微信群中出现了一条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出院的简讯。对于这些已经发生并被报道的新闻,很多记者和编辑都容易忽略,但“北青深一度”却迅速安排记者以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式对这条新闻线索进行了深度挖掘,并使用了深度对话的形式,完成了《一个武汉肺炎康复患者的样本观察:我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22天》的报道。这篇稿件采用的深度对话形式,既确保了信息本身的真实程度,也由于不需要记者和编辑进行复杂的再次加工而提升了报道的时效性。

4.掌握一手新闻线索。为了提升速度,“北青深一度”还直接面向社会广泛征求大量的第一手线索,不仅在大年初一公开了记者团队的手机号码,而且还不忘在转发各种相关信息的时候面向网络寻求其他线索。这种方式也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不久就有大量关于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线索被收集起来,从而为报道团队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信息提供了巨大帮助。而事实上,这也得益于前期几篇深度报道在社会上形成的较大影响力,使广大网友和采访对象愿意向“北青深一度”提供更加新鲜的新闻线索。

二、挖掘事件,坚守深度

速度是深度报道的重要抓手,而深度则是它的立足之本,也是它与大量其他新闻产品竞争的制胜法宝。

1.强化团队基本能力。报道的深度说到底是记者自身基本功的体现,没有敏感的新闻神经和扎实可靠的业务能力,再好的新闻线索也无法转变成打动人心的深度报道。在这方面,“北青深一度”的记者显示了过硬的基本素质,比如,采访前的资料收集、提纲准备,采访过程中的多方核实、反复求证,采访后的素材整理、文章写作等。哪怕是新入职的记者,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习报道经验和独立完成报道的能力。以“北青深一度”实习生完成的《29岁武汉女孩封城后的26天:她并不想成为英雄,只是想不被绝望困住》为例,这名实习生本身就是武汉人,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在稿件的形成过程中也做了大量實地采访工作。比如,对这篇稿件中的主要新闻人物,这位实习生记者就先后进行了四次长时间采访,此外还对十余位外围采访对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采访。也恰恰是这种重视采访、重视挖掘、重视细节的态度,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报道,也缔造了“北青深一度”的深度报道品牌形象。

2.强调记者要下苦功。不同于每日新闻、每日快讯或者每日评论这类的新闻产品和新闻形式,深度报道的“深”是它最大的特征。“北青深一度”的主编认为,要把新闻做深,记者和编辑必须下苦工夫。因为每一篇深度报道都是记者和编辑通过踏踏实实的采访和仔仔细细的核实来完成的。同时,由于很多采访是碎片化的,如果缺乏系统、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导致最终的作品不理想。一篇深度报道的形成,其实就是记者通过其扎实的采访和不断理清的线索去呈现事实真相和反映社会问题的过程。

3.不断思考提出问题。深度报道的“深”还体现在记者团队并不满足于当前已经获得的信息和完成的报道,而是会就事件相关的各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北青深一度”的记者注意到除了李文亮医生之外,还有很多医护人员感染,甚至还有6位医护人员处于重症状态。于是,深度报道的问题就会浮现在记者脑海中:为什么医院会发生这么多的感染病例?这背后的原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这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催生记者进一步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也正是这种深入挖掘的冲动,使“北青深一度”很快完成了采访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报道。

4.重视独立调查能力。深度报道过程中,独立调查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北青深一度”的主编认为,任何新闻机构要想完成非常出色的深度报道,就必须具备独立调查的能力。从本质上看,几乎所有新闻机构的独家报道都是建立在独立调查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哪家媒体能够通过独立调查获得独家资料或证据,那么它就为其深度报道建立了一条护城河,使新闻报道在同业竞争当中取得领先优势。在这一方面,“北青深一度”也在通過各种方式不断强化其独立调查的能力。

三、机制保障,兼容二“度”

事实上,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具有突发、重大、热点较多、舆情较复杂等特征,给报道团队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难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北青深一度”所采取的一种团队化采写机制的优势就得到了体现。

1.团队化的采写机制。由于“北青深一度”的主要特色就是深度报道,但深度报道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在过分强调深度时反而牺牲了速度。因此,“北青深一度”为了兼顾深度和速度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团队化的采写机制。这种采写机制主要是为了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兼顾时效,由一名主笔和多名记者组成的采写团队,要求主笔人必须经验丰富,而且要清晰地告诉采写团队主要任务、核心主题、文章结构、采访对象乃至采访问题等,并能够以高效的执行力完成分派、汇总、统筹和成稿等工作。这种密集采访、多点采访、团队采访的策略非常有效地提升了深度报道的速度。比如,深度报道《送别李文亮医生:愿天堂不再有病毒》这篇文章就是在李文亮医生去世当天,由7名记者和1名实习生完成的团队化报道,他们收集的大量线索和采访的大量材料,最后都汇集给了“北青深一度”负责这一选题的主笔来形成报道稿件。李文亮医生在当日凌晨2时58分被宣布死亡,“北青深一度”的报道在当天上午9时06分就完成了推送。

2.“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北青深一度”的记者团队具有“一专多能”的优势,在深度报道过程中每名记者都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向去选择报道话题和报道视角,但同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又能根据报道需要在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兴趣专长服务于整体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深度与速度。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过程中,“北青深一度”的报道团队正是采取了这种“重点选题一起上,其他选题分头上”的方法,从而使团队能够集中力量做好重点选题,人力的集中既意味着速度可以加快、角度可以丰富,也意味着深度得到拓展、力度得到强化。这种灵活的组织策略有利于遇到突发重大选题的时候迅速抽调记者、编辑乃至实习生等人才队伍群策群力快速出稿,同时又不会使稿件的深度打折扣。

3.协同有效的配合。和主笔相对应的,值班编辑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值班编辑的协调、调度、支持和统筹对于主笔和记者团队的采访、写作、信息发布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大量报道来看,“北青深一度”的这种团队化采写和协调机制完全能够在确保内容深度的前提下,提升新闻的时效性。事实也证明,如今的深度报道已经越来越少地建立在一个记者独立完成的基础之上了,恰恰相反,好的深度报道需要一个强大的记者团队来协作完成,团队的整体实力决定了深度报道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用户对于深度报道在时效性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果一家新闻机构不能在事件发生后迅速推出信息量丰富的深度报道,那么它在新闻领域的竞争力就将逐渐弱化。在这样的语境下,重大事件中的新闻报道如何兼具速度与深度,就成了各大新闻机构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严肃问题。在这方面,“北青深一度”成功的报道经验值得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参考和借鉴。

作者系北京警察学院侦查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发展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6).

[2]刘江,涂重航.怎样挖掘独家深度报道?[J].中国记者,2019(09).

【编辑:王秦】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新媒体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