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状态与需求调研

2021-07-14 14:16毛晓瑞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疫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了解疫情形势下大学生活心理状态和需求,为找到应对和缓解学生因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困扰,缓解压力,调节不良情绪,探索出面对此类重大公共事件时得以适用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模式做准备。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心理状态与需求

新冠疫情给社会生活造成强烈冲击,大众心理也在不断的接受挑战。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支持或干预,就可能会出现危机,造成严重的影响。作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准确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需求,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恐慌,使他们理性面对疫情,平稳度过这一非常时期。

研究者首先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北京城市学院学生进行调研,了解新冠疫情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我校应采取何种方式有效应对和缓解学生因新冠疫情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困扰。问卷包括三部分,共36题,其中,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共10题,分别对学生的户籍所在地、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所在学部和年级进行了调研。第二部分为新冠疫情对学生的影响,共14题,第三部分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共12题。本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332份。

第一,从学生基本信息情况来看,北京生占比71.36%,其还包括山东、河北等多地学生,男生799人,占比34.26%,女生1533人,占比65.74%,年龄集中于18-21岁,占比79.2%,中共党员151人,占比6.48%,共青团员1670人,占比71.61%,群众511人,占比21.91%,各学部学生基本按照学部总人数的10%左右,学习阶段主要是本科,1740人,占比74.61%。

第二,新冠疫情对学生的影响。从对能够早日度过疫情难关的信心来看,非常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学生分别有1791人和437人,占比达76.8%和18.74%,共有95.54%的学生对于早日度过疫情难关抱有积极的态度。从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来看,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学生分别有759人和1203人,占比达32.55%和51.59%,共有84.14%的学生是关注疫情形势的。从了解疫情的途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微信、电视和新闻客户端。从居住地所处过的最高风险状态来看,处于低风险地区的学生有1907人,占比81.78%,处于中风险地区的学生有293人,占比12.56%,处于高风險地区的学生有70人, 占比3%。从自己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来看,认为自己完全没可能的学生有653人,占比28%,认为自己不太可能的学生有1260人,占比54.03%。从疫情对个人的影响方面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方面、学习方面、情绪方面。从疫情对睡眠的影响来看,比之前差很多的学生有190人,占比8.15%,比之前差一点的学生有428人,占比18.35%,共有26.5%的学生睡眠比疫情前差。就疫情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来看,排在第一位的选项中,与疫情前无明显差异的占43.18%,无聊郁闷占21.44%,焦虑担心占16.77%,恐惧害怕占9.52%,这三种情绪共占47.73%。就疫情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来看,因相处时间变多,与家人冲突增多,矛盾增加的占9.39%。就疫情对朋友关系的影响来看,因见面时间变少,沟通变少,关系疏远的占11.28%。就疫情对学业的影响来看,空闲时间增多,但提不起学习兴趣占34.05%,知识学习困难,学习动力减弱的占14.49%。就疫情对生理状况的影响来看,胃口和睡眠问题分别占12.48%和13.81%。

第三,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相关心理活动的态度来看,有89.4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活动。从会向哪些人求助心理问题来看,排名依次为舍友或者同学、家长、心理老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和任课教师,其中,有36.15%的学生将舍友或者同学作为第一求助对象,有30.45%的学生将心理老师作为第一求助对象,有18.87%的学生将家长作为第一求助对象。从学生最愿意参加心理活动主题来看,排名依次为情绪管理、自我成长、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睡眠障碍、恋爱情感、宿舍关系、亲子关系和躯体障碍。从学生最认可的心理活动形式来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和文创类活动,其中,有40.22%的学生将心理健康讲座作为最认可的活动形式。从学生希望我校心理中心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提供哪些方面的心理信息来看,心理测试、心理科普知识、心理故事大比例位列前三。

为了研究在后疫情时代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模式,旨在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应对和缓解学生因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困扰,缓解压力,调节不良情绪,探索出面对此类重大公共事件时得以适用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模式。通过对北京城市学院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的调研,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关注疫情形势,并对抗疫工作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不会被感染。其次,学生在情绪、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学业和生理状况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对其进行心理援助的必要性。再次,学生有主动求助的意愿,学生最先求助的对象主要是舍友或者同学、心理老师和家长,具有接受心理援助的需求。最后,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活动,其中,学生更加愿意参加的活动主题为情绪管理、自我成长、人际关系,更愿意参加的活动形式为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和文创类活动,更愿意接受的心理宣传信息为心理测试、心理科普知识、心理故事。

总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较好的认识和处理疫情带来的问题和困难,也有不少学生在情绪、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学业和生理状况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具有接受心理援助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因此有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调研结果,研究者后续将对后疫情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和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方案进行设计,初步探索高校面对此类重大公共事件时得以适用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模式。

毛晓瑞,女,1983年,汉族,河北,讲师,研究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猜你喜欢
疫情大学生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