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歆,郭素红,张丽,朱杰,石丽艳,李正祎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2016 年12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总书记提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我国各高校大力进行教学的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常规的课程教学中[1]。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势在必行[2]。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吸引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度和提高教学效率,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让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如何让检验学生热爱专业,让学生从思想上发生转变,首先教师思想转变为前提。 让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教育的全过程,实行逐步、逐级、全方面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引导广大教师德医相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3]。 该校积极响应号召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思政建设,现就思政建设在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
2018 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强调: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堂,而是应贯穿于各个学科课堂。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已不再只是辅导员的工作,也是各学科任课老师的任务[2]。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是一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思政改革是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履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始终以检验标本,检验人生为教育主旨,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临床典型案例、生活相关实例、身边发生的事件,巧妙融入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且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发挥着春风化雨的作用[4]。
成果导向教育(q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即成果导向为指引,根据课程思政的需求,重新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中,1981 年由William Spady 率先提出。该教育理念认为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包括课程体系、教与学方法、评估等一切教学相关活动,都应聚焦于让所有学生在学习结束能够成功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来组织。 OBE 在理念上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模式[5]。 在原有对专业基础知识提升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强化价值引领,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调育人。 见图1。
图1 OBE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2.2.1 优化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新标准 根据课程思政的需求,重新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在原来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础上,确定思政教育目标和任务,确立思政教育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指导。 该课程设立了思政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学生作为普通公民的素质;培养医德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崇高理想的确立、高尚情操的养成。
2.2.2 确定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融入课堂 (1)课件制作隐含思政元素。 将该校校训“博学厚德、扶伤济世”贯穿课件始终,激励和鼓励学生要时刻铭记校训及其所包含的意义。(2)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思政元素。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热点问题,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融入课堂。 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①从公民教育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才;②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素养培养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③从社会对医学检验人才需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④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爱党爱国,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7]。
例如在开篇绪论中思政元素知识点为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简史、列举优秀检验人的杰出贡献及新冠抗疫校友检验人; 思政育人目标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注重学生崇高理想的确立、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养成。 在课后作业融入思政元素,挖掘并制作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关的微视频,培养学生探究性及团队协作精神。 以及在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个别同学实验结果不满意,担心成绩低或不合格,改了实验结果;或者个别同学没做完实验,就随意编结果的情况。对于这种违背学术诚信的现象,则加强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培养,进行科研诚信教育,强调做人要实事求是,对于实验结果不满意,学生要找出问题所在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2.2.3 教学原则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承载着思政教育任务,为增强思政教育效果,明确“一宗旨”和“三不”教学原则。
“一宗旨”以检验标本、检验人生为宗旨。 该课程的中心任务就是将采集后的标本通过各种检验技术进行检测,其结果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或病理变化,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防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检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检验学生诚信意识、团结协助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等工作态度及做人基准。
“三不做”:①不搞牵强附会,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思政要素渗透的合理性;②不追求形式主义,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注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③不拘泥形式,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注重思政教育的灵活性。
2.2.4 拓展教学活动 ①充分利用理论课堂、 课间见习、实习等环节,加强思政教育。 ②以第二课堂为深化思政教育的有效抓手,大力提升受益面与教育力度,增加思政教育元素和人文气息。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探讨医患关系、医疗体制改革、医德医风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崇医德、尚医风”为主题举办征文活动。③寓思政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及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特点,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服务群众”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8]。④加强传统文化、校园环境、课堂环境等隐性教育的挖掘与运用,使隐性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具有思政功能的教学评价,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同样不仅是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更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期末考试卷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专业知识点,内嵌思政元素的一道综合题;也可以是学生写一篇开放性的论文,教师将其呈现出的思想状态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理论试卷成绩占40%,实验成绩占30%,德育元素成绩20%,平时成绩占10%。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8]。
(1)对教师的评价:采取督导、同行和学生三者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除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考察思政教学和言传身教作用。
(2)对学生的评价:①过程性评价。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德、勤、能”等3 个方面,考评最终分值根据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定3 部分。 思政内容的过程评价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达到德育目标,是否具备了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 ②终结性评价。 侧重于围绕学生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包括“个人品德、价值取向、团队协作、吃苦奉献”等精神。终结性考核包括学生互评、任课教师复评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对人体标本进行正确方法的选择及检测。同时通过对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原则及各种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对各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结果,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使得学生在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培养。 在原有对专业基础知识提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价值引领,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调育人。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也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转变思想观念,同时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许多优良传统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9]。因此,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 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0]。 作为一线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努力坚持融入思政教育,相信定能春风化雨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