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2021-07-14 07:05马丽孙桂华孙月芹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供应物品消毒

马丽,孙桂华 ,孙月芹

1.单县海吉亚医院有限公司护理部,山东单县 274300;2.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妇产科,山东菏泽 274000;3.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东明 274500

临床工作中,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而其清洗、消毒、灭菌情况是否合乎消毒的相关标准,可直接影响工作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消毒的问题解决科室为消毒供应室,也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其消毒质量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将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在使用消毒器械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1]。经研究表明,因过失或疏忽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不当等所导致发生的风险事件,影响临床安全[2]。 常规管理因无法预测风险,致风险事件发生。 因此,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以提升医疗器械的质量[3-4]。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最早由美国护士协会基于Donabedian 的结构-过程-结构三维模式提出,主要是对护理管理中,用于量化评价、监测影响患者结局的护理管理、护理服务及组织促进等各环节质量,涉及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及预后指标[5]。 而因为每个医院的要求不同,因此统一的质量管理指标并不适合所有的管理部门,需要结合该院实际,对指标进行持续改进[6]。基于此,该院消毒供应室开展持续的指标改进,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消毒供应室为重点工作科室,配置清洗消毒机、灭菌器、低温灭菌器、干燥柜等。 2019 年6 月—2020年6月,消毒供应室29 名员工未发生人员变动。其中工作人员:男 5 名,女 24 名;年龄 21~43岁,平均(28.7±2.0)岁;研究生2 名,本科20 名,专科7 名。 负责对医院所有需要器械打包回收、集中清洗、消毒及灭菌。该院消毒供应室于2020 年1 月开展基于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管理模式方法,应用于(2020 年 1—6 月时期)1 274 批次消毒物品管理,设置为管理后。 而相对于既往毒供应室规范管理(2019 年 6—12 月时期)针对 29 名工作人员 1 219 批次消毒物品管理,设置为管理前。

1.2 方法

管理前采用常规消毒供应室管理措施,进行日常工作的常规管理,依照医院管理规范进行相关工作。 管理后质量敏感指标持续改进:①成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分工和职责。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负责进行相关培训和质量管理,制成目视管理流程图,其他护士负责具体实施。②敏感指标的建立:通过检索PubMed、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中心”等,主要筛选近5 年的相关文献。③筛选,拟订:整理好相关文献,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方法进行相关制定,包括具体的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等。 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头脑风暴法初步筛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④培训指导:对全部的组员进行相关指导,培训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方法,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保证所有人员掌握相关流程及质控标准。 同时,做好医院内部的宣传工作,让各级相关人员了解指标监测意义,支持配合工作的开展。 ⑤实施与持续改进:标明工作区责任、物品清洁、设备使用及保养情况,在工作间最醒目处张贴相关工作流程图。 将无菌物品按照严格正确的标注,并按种类摆放在物品架上,在摆放时遵循先入先出原则,同时要方便拿取;特殊仪器、设备应急预案标明。明确交接班职责,减少交接班失误。一次性物品则按种类摆放在一次性物品货架上,做好标识。不同的化学物品归类放置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纸进行有效区分,每班进行交接时要交代工作的事项,定期检查各类物品有效期,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使用等。 每天进行日总结,每周小组成员开会总结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每个月要求中心内所有成员参加会议,所有人员都可以提出问题,并在会议中提出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照管理前后问题与发生时间段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护理满意度。 统计在管理前后发生问题的情况、发生的时间段。 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主要包括风险防范意识、消毒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物品标示、包装质量,采取该院自制评分表进行评分,每项评分标准均为0~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工作质量越高[7-8]。 管理满意度判断采取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向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人员发放,调查内容以管理方法、管理落实程度、实用性与效果进行评价,以满分为100 分的问卷调查评价。 95~100 分为非常满意;80~94 分为基本满意;79 分及以下为不满意[9]。采取不记名调查,消除护理人员的顾虑。 除不满意结果外,余纳入总满意人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发生问题比较

管理前共计发生57 次问题,管理后发生4 次问题, 在发生问题的各类项目中, 管理后明显少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管理前后发生问题比较[n(%)]

2.2 管理前后问题发生时间段分配比较

管理前问题发生率较高的时间段为交接班、中午,管理后问题发生明显减少,但交接班依然为高发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管理前后问题发生时间段分布比较[n(%)]

2.3 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管理后护理人员在风险防范意识、消毒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物品标示、包装质量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表3 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时间管理后(n=29)管理前(n=29)t 值P 值风险防范意识97.47±1.29 95.31±2.73 3.852<0.001消毒质量 护理文书书写96.37±2.57 91.65±3.28 6.100<0.001 96.92±2.53 92.53±3.81 5.169<0.001物品标示 包装质量98.13±0.38 96.03±1.67 6.603<0.001 97.54±1.86 94.37±2.86 5.004<0.001

2.4 管理前后管理满意度比较

管理前管理总满意率为86.21%,管理后管理总满意率为100.00%,管理后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管理前后管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对各种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包装等相关消毒程序的科室,除供应医院各种无菌的医疗器材之外,还要对医院的医疗器材进行日常清洗、消毒、杀菌等相关的工作[10-13]。 工作中需要接收的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加剧了工作难度[14]。 而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的质量与员工的工作质量会严重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甚至引发医院的院内感染。 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十分重要[15-16]。 常规的管理是在消毒供应室成立之初建立的相关管理方法,部分管理虽然符合国家甚至国际的要求,但是在实施中发现,部分管理无法适应该院的管理。部分医院的供应室人员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流动,部分员工对新增的业务不熟悉,导致了工作人员对相应的规范不清楚;不了解设备的结构,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的日常工作;供应室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因此需要对管理进行改进,而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通过对医院实际情况及对现存的问题与缺陷进行持续地、不间断地分析处理后再给予解决方案,在方案的选择上,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持续的质量改进,还能不断完善科室的工作规章制度,以达到提升质量的目的[17]。 质量敏感指标的改进,可以使工作人员更为熟悉相应的管理流程,更加完整、密切地配合组长的管理工作;根据组长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条例,规范其组员的管理操作,最终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8];加强人员的自我职业防护意识,范围责任,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提升质量管理效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讨论并且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可以保证消毒的质量[19]。 该研究中,管理前共计发生问题57 次,管理后发生问题4 次,在发生问题的各类项目中,管理后明显少于管理前(P<0.05)。 管理前护理缺陷发生率较高的时间段为交接班、中午,管理后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但交接班依然为高发时间段(P<0.05)。 管理后护理人员在风险防范意识、消毒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物品标示、包装质量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 管理前总满意率为86.21%,管理后总满意率为100.00%,管理后高于管理前(P<0.05)。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室规范管理中,实施基于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管理后的问题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改善消毒质量,更加完善护理文书书写,明确物品标示,加强包装质量,并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接受管理的满意率,提升管理配合,获得更好的效果。 但管理仍存在着不足,交接班时仍然是问题发生的高风险时段,因此应继续加强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管理。

猜你喜欢
供应物品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称物品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