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中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2021-07-14 00:55刘国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1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满意度

刘国英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15)

0 引言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近年来院内感染发生率逐渐提高,严重降低了医院医疗质量,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给患者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1]。目前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越来越多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成为临床治疗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有效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及时查找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急诊收治的156 例患者,将其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78 例患者年龄在20-77 岁,平均年龄为(49.37±9.74)岁,其中男性患者45 例,女性患者33 例;试验组78 例患者年龄在22-79岁,平均年龄为(49.39±9.76)岁,其中男性患者47 例,女性患者31 例。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纳入标准:①无明确潜伏期感染是指在入院2d 后发生感染,潜伏期感染是指自入院起在潜伏期平均时间内出现感染;②出院后发生与住院有着密切联系。院内感染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而无炎症表现者;②排除因创伤或者非生物性因子引起的炎症表现;③排除在医院内急性发作的慢性感染。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日常护理干预,对急诊室环境加强管理,做好室内环境的消毒工作,每日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及时更换伤口敷料。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院内感染护理:(1)合理使用抗生素。向患者介绍抗感染药物相关知识,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若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需及时进行口腔清洁护理。(2)侵入性操作要求。用于侵入性操作的器械使用前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工作中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创伤性检查,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缩短各类导管留置时间。(3)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越长,院内感染率越大,所以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做好保护隔离措施,尽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强化院内感染的有效防控。(4)呼吸机护理。做好呼吸机的消毒工作,可使用氯乙酸重蒸,含氯消毒液进行常规消毒,展开机械通气,予以患者止吐剂,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管路中的冷凝水,维持气道畅通,避免因反流引发感染;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每日评估使其尽快脱离呼吸机。(5)加强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视病情嘱患者佩戴口罩,保持病房内卫生清洁,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及时进行手卫生;根据天气情况开窗通风,使用紫外线照射或空气消毒设备对病房进行常规消毒,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套,做好患者日常用品消毒工作;及时评估护理风险因素,避免患者因空气污染引起呼吸道感染。(6)加强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院内感染风险的管理,提高感染防控意识,确保无菌操作制度的全面落实。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和满意度。其中满意度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19.0 对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n,%)的形式表示患者满意度、感染率,组间数据实施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优越性,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比较

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对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比较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较为严重,患者自身抵抗力和机体调节力较低,加之患病群体多为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致使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于病情急、重,很多患者在送至医院时已陷入意识不清或者昏迷状态,部分患者还伴有自主神经消失、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所以必须采取急救治疗。而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多需采用一些侵入性操作,具体可通过气管切开、深静脉导管插管、气道插管等方式,以实现疾病的救治。救治过程中易损伤患者皮肤和黏膜屏障,受到细菌侵袭,使感染发生率大大增加;且随着患者治疗时间和通气时间的延长,抗生素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对病原菌的免疫作用也会有所减弱,致使患者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升高[2-4]。结合本次的护理风险研究结果,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纳:(1)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急诊科需要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标准执行,但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较为特殊,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容易因抢救器械、药物准备不充分,抢救不及时等情况出现急诊护理风险。(2)患者的急诊记录不规范。急诊科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不确定、患者抢救治疗过程急、快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可能会对患者详细信息的核对不仔细,病理书写不规范,甚至是字迹潦草、模糊等现象,致使急诊护理风险大大增加。(3)高年资人员较少。急诊科是医院的门面,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较大、要求高,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急救理论知识,娴熟的急救技能,还应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急诊护理多为低年资人员,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和风险意识,缺少高职称工作人员的监督和引导;加之护理人员相对较少,长期处于高负荷紧张工作状态,易产生疲惫、松懈情绪,为急诊抢救带来隐患。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需为患者采取有效防治方式,以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呼吸机护理、日常护理等方式加强院内感染的有效识别和控制,嘱咐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感染管理各项要求执行,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5-8]。

本次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感染控制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实现抗生素的科学使用,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干预,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防控,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从源头上遏制感染,快速切断传播途径,实现重点人群的实时监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人员满意度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