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4 08:02:58沈艳红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系统化输液门诊

沈艳红,康 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输液室,南昌 330006)

门诊是医院单日接诊量最大的科室,涉及包含各种疾病和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而儿童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前往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基数较大;但患儿因惧怕疼痛、自控能力低下等因素导致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因此,在针对患儿的输液护理时需采用更为规范、细致的护理方式[1-2]。本研究将系统化护理作为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主要护理模式,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根据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前60例)和研究组(后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5.3±0.6)岁;研究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5.2±0.8)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需要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意识清醒、无昏迷情况发生的患儿;3)知晓本研究内容,家属及患儿均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病情严重,门诊转专科的患儿;2)存在智力障碍,无法根据医护人员或家长要求行动的患儿;3)一般资料缺失的患儿。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时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输液前对患儿家属进行有关输液的宣教,做好巡视工作,提醒家长若在输液时患儿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及时告知护士。研究组患儿则采用系统化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环境护理:为患儿设立专门的输液区,区域内可摆放患儿喜欢的卡通读物、玩具等,从而将患儿的注意力从输液的恐惧中转移开;配备充足的座椅,以便于家长照顾患儿。上述护理方法从人性化角度考虑,在给予患儿舒适护理环境的同时还为家长提供照料患儿的便利。

2)提高护士穿刺及护理技能:考虑到患儿静脉血管细小,静脉穿刺的难度相对较大,为避免护士因穿刺失误造成患儿多次伤害,门诊科室主任需采取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对护士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患儿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以全面强化科室护士的护理服务水平。

3)人性化护理:一般患儿的自控性和耐痛性较差,在输液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影响而大哭大闹,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值班护士需积极与患儿和其家长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儿交流过程中可通过一起玩游戏、一起读书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并提高依从性,同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护理工作,家长的介入能更容易平复患儿的情绪。

4)细节护理:配药和穿刺全程采取无菌操作,穿刺时尽量做到快速精准,实现一次穿刺成功,固定好穿刺针,避免针头脱落的情况发生,拔出针头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 min止血。

1.3 观察项目及评判标准

比较2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依从性可分为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若患儿输液时未出现哭闹,对护士的要求患儿或家长基本可以照做,则判定为依从;若在输液过程中患儿或家长可大部分完成护士的要求,则判定为部分依从;若患儿输液时哭闹不止或未按照护士要求进行护理,则为不依从。依从性=(依从数+部分依从数)/总患儿数×100%;不良事件包括穿刺针脱落、输液管堵塞、药液外渗和回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患儿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依从性为96.67%(58/60),其中出现穿刺针脱落的有1例,回血2例,无输液管道堵塞、药液外渗情况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患儿依从性为75.00%(45/60),其中出现穿刺针脱落的有2例,回血4例、输液管道堵塞2例、药液外渗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3%(11/60);组间对比研究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由于儿童各组织器官均未发育成熟,使得这一群体发病率高于成年人,这也是医院门诊中常有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原因。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常因穿刺带来的疼痛或不适感而出现恐惧、急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引发诸多不良事件,导致门诊出现医患纠纷。以往针对输液患儿的护理多以控制患儿疼痛以及不良事件的预防为主,而在细节处理和患儿及家长情绪管理方面效果不佳[3-4]。

本研究将系统化护理作为主要护理模式,该护理从患儿及家长的角度出发,将常规的护理进行精细化和系统化处理,加强细节的管理,并将人性化贯穿整个护理[5]。通过在输液前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并提高责任护士的职业素养,减少因操作失误为患儿带来的不适感,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降低护患之间的摩擦,并将每一步进行系统化、细节化处理,防止不良事故的发生[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化护理的研究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施以系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依从性,并降低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进而大幅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系统化输液门诊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门诊支付之变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杭州(2020年23期)2021-01-11 00:54:44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