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亚娟 赵敏娟
摘要 基于农户偏好设计合理的阳光堆肥房合作模式是促进农户参与合作的关键,也是农村生活垃圾末端分类治理的重要保障。运用选择实验法设计了由参与合作户数、退出合作灵活性、距离、技术支持及政府补贴5个属性构成的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实验情境,结合陕西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通过RPL模型估计了反映农户偏好的合作模式。结果表明:①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提升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意愿。②农户偏好于参与合作户数较多、合作灵活性较高、距离村子较近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阳光堆肥房合作模式。③年轻、受教育程度高、具有村干部或党员身份、环境关心水平高、社会网络广、社会信任以及社会规范程度高的农户参与阳光堆肥房的合作意愿更强。据此建议: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适当的政府补贴调动农户参与环保公共物品合作供给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农户诉求及偏好,设计合理的农村环保公共物品的农户合作模式。积极鼓励村干部、党员以及文化程度高的年轻骨干带头示范,发挥他们的榜样先锋作用及层级带动效应。依托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墙体板报等宣传手段提高农户环境关心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环保事业的合作意愿。借助农村信息交流渠道增强农户交往频率,利用基层组织强化村庄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提升农户之间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农村环保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给。
关键词 农户合作偏好;阳光堆肥房;选择实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21)04-0108-10 DOI:10.12062/cpre.20201008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及电商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渗透,农村生活垃圾急剧增加。截至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约为1.8亿t,至少有0.7亿t以上没有进行任何处理[1]。目前不少农村地区为解决生活垃圾难题,采用“农户投放、村庄收集、镇街转运、县市处理”的统一集中处理方式,这种方式短期内解决了“垃圾靠风刮”、垃圾围村以及随处丢弃等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效[2]。但从长远看,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带来了严重的二次污染,根本上不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以及生态、经济、社会系统间的良性发展[3]。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4],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处理[5]。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厨余、有毒有害及其他四类。据统计,厨余垃圾(剩菜剩饭、菜根菜叶、骨头等食品类废物等)占比超过了农村生活垃圾总量的60%[6],阳光堆肥房是就地资源化转换厨余垃圾的科学方式之一,可以实现厨余垃圾的生态治理,使其“变废为宝”[7]。但是,目前只有部分试点村庄由政府投资建设推行了阳光堆肥房,而且农户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阳光堆肥房合作的甚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农户在农村环保公共物品合作供给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8-9],因此,农村环保公共物品阳光堆肥房的建设运行必须重视农户合作,农户合作的核心是其是否愿意以及偏好于哪种合作模式?鉴于此,该研究结合陕西850个农户的调查,将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CE)运用于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研究中,探究农户合作偏好、影响农户合作偏好的关键因素以及主要政策启示,这对设计农户偏好的农村公共物品合作供给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文献综述
在公共物品供给研究领域,奥尔森[10]认为公共物品供给并不能由个体承担,而是需要集体行动来实现。Ostrom[11]认为可以借助自主设计的自治规则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监督以及相互约束的积极性,解决“公地悲剧”和“集体行动困境”等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构建多中心、分层次的治理格局和相关制度,为不同偏好的个体创造参与治理的机会与平台,进而通过合理的合作模式、成本分担以及利益分配方案,保证其合作供给的实现[12]。国内有关农村公共物品合作供给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领域的研究,涉及农田水利灌溉设施[13-15]、农村减灾公共物品[16]、农村环保公共物品[3,17]、农村公共服务等[18-20]。二是合作供给主体及协作关系研究,在政府和市场供给主体缺失情况下,借助非正式组织调动广大农户共同参与、共同实现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给[21];政府、社区及农村居民共同协作、合作供给[8];政府、NGO、私人组织和个人多元协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22];政府、市场、农村社区、第三部门及农户多主体参与合作供给[3]。三是农户参与合作研究,包括参与合作意愿[23-26]、参与合作方式(投资或投劳) [27]、参与合作行为[28-30]等方面。
在农村环保公共物品阳光堆肥房的相关研究中,目前主要涉及可腐烂垃圾堆肥技术[6,31-32]、处理方式[33-34]以及阳光堆肥房工艺流程[7,35]等方面。阳光堆肥房可以借助太阳能将厨余垃圾进行分解、发酵,转化为“营养餐”的有机肥。通常情况下,可腐烂垃圾进入阳光堆肥房后,通过科学调控阳光堆肥房的温度和湿度,借助微生物处理技術杀灭残留的虫卵、病原菌等,经过40~60 d的腐熟发酵可以使其转化为高效腐熟的有机肥[35]。利用阳光堆肥房处理可腐烂垃圾,不仅可以使其总量减少60%-70%,而且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使用量[7]。
综上文献分析,有关农户参与农村公共物品合作供给以及阳光堆肥房运行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但仍有改进之处:研究视角上,基于农户偏好分析其参与农村环保公共物品合作供给的相关研究还较为少见;研究内容上,农户在何种情境下偏好于环保公共物品合作的相关研究还较为欠缺;研究方法上,选择实验法已在农户偏好[36-37]以及生态补偿[38-39]等方面展开运用,但通过选择实验法分析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偏好的研究尚未见到。基于此,将农户偏好纳入阳光堆肥房的合作分析,运用选择实验法设计了由参与合作户数、退出合作灵活性、距离、技术支持及政府补贴五个属性构成的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实验情境,通过随机参数RPL(Random Parameter Logit,RPL)模型估计农村环保公共物品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偏好,厘清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偏好的关键影响因素。期待对阳光堆肥房的推行提供一定实践参考,对解决农村环保公共物品供给单一及供给不足问题、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治理发挥作用。
2 实验流程及模型设定
2.1 实验流程
选择实验法源于随机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或服务的属性决定了被调查者获得的效用[40]。选择实验法可以将研究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评估指标属性(Attributes),通过调整每个指标属性的赋值水平(Levels)实现不同水平组合下的选择集(Choice set),要求被调查者从一系列组合的选择集中选择他们认为最优的选项完成投票(Voting)实验,进而运用随机效用函数对被调查者的投票结果进行评估,获取其合作偏好信息。
选择实验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是营造直观真实的选择模拟实验情境,以正确评估被调查者的偏好[39]。因此,根据Hensher[41]等提出的选择实验法实施步骤,设计了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选择模拟的实验流程(图1),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第一步,构建指标体系。根据实驗目的,课题组成员在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陕西省4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区、市)的10个试点村(国家城乡住房建设部2017年6月公布[42])的阳光堆肥房投资运行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每座阳光堆肥房的建设投资成本约20万元,占地面积50~60 m2),进而通过专家咨询及焦点小组访谈确定了实验指标属性及各指标属性的水平值。
第二步,实验设计基础。首先,结合以往研究经验设计了包括热身问题(Warming-up question)、阳光堆肥房合作运行情况、CE指标含义以及投票示例内容的小册子(以下简称小册子)[43]。其次,运用软件Negene 1.1.1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44],形成CE问卷。
第三步,实施预调研。在实际调研范围内选择了54个农户进行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的情景模拟、访谈交流及实验选择,深入了解各指标属性的科学合理性,并运行计量模型分析实验投票结果。
第四步,实验设计完善。根据预调研的实证分析,再一次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并优选实验组合,重新形成CE问卷。
第五步,实施正式调研。对调研员进行问卷培训,特别是有关小册子的讲解以及实验情境的营造,以保证被调查者进行最优组合投票。在调研地区进行科学分层抽样选择样本,实施调研并进行控制,最后进行调研数据的统计与整理。
2.2 模型设定
随机效用理论是选择实验法实施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假定理性参与实验者一般都会选择自身效用最大的方案[45-46]。因此,将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偏好通过选择实验法进行效用比较,以效用最大化来表示农户选择最优备选方案,通过构建随机效用函数及其参数估计来揭示农户合作供给阳光堆肥房前后的福利变化。
在m个指标属性组合的选择集T中,假设参与实验农户j在选择第i个阳光堆肥房合作备选方案的效用为Uji,如下式[41,47]:
Uji=Vji+εji(1)
公式(1)中, Vji为可观测部分,εji为随机项,表示参与实验农户进行选择的不可观测部分,其概率密度函数记为f(ε),并通常假设其服从类型I的极值分布(即Gumbel分布)。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任意i≠n,当Uji>Ujn时,参与实验农户j在全部的选择集组合T中选择备选方案i而非备选方案n,此时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ji:
Pji=prob(Uji>Ujn)=prob(Vji+εji>Vjn+εjn, i≠n,i∈T,n∈T)
= prob(Vji-Vjn>εji-εjn,i≠n,i∈T,n∈T) (2)
公式(2)中,可观测部分效用Vji为线性函数,公式可表示为:
Vji=αASC+∑Mm=aβm Xjim+∑Kk=1γk (ASC×Zjk ) (3)
公式(3)中, ASC为备择常数(Alternative Specific Constant,ASC),代表参与实验农户选择不合作的基准效用。参与实验农户选择任一合作备选方案时,ASC的赋值为1;选择不合作时,赋值为0。因此,ASC系数为正,表示参与实验农户更愿意参与阳光堆肥房的合作供给,Xjim表示是参与实验农户j所选方案i的第m个指标属性,M为指标属性的总个数,βm则反映参与实验农户对第m个指标属性的偏好程度。Zjk是参与实验农户j第k个社会经济信息特征变量,K为社会经济信息特征变量的个数,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环境关心和社会资本等变量。ASC×Zjk是备择常数与社会经济信息特征变量的交互项,反映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对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的影响,如果系数γk为正,说明这类变量对农户合作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在模型选择方面,RPL模型常常被用于选择实验分析。该模型假定参与实验者具有异质性偏好,指标属性的系数β通常被设定为服从某一特定分布,更贴近现实情况[39]。因此,运用RPL模型进行估计,RPL模型假定参与实验农户j从T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方案i的概率为[48]:
Pji=∫exp(Vij )∑Tn=1exp(Vit ) f(β)dβ i∈T,n∈T(4)
3 数据来源及实验设计
3.1 数据来源
2019年1月,课题组在陕西农村开展了农户调查访谈,选取了陕西省4个试点区县相邻的延安市安塞区、西安市临潼区、安康市平利县、渭南市合阳县4个非试点区
图1 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选择模拟实验设计流程
县作为调查区域。实地调查通过“区(县)-街道(乡镇)-自然村-农户”分层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共完成问卷900份(每份问卷包含3次选择实验),通过参与实验农户及调研员对农户的问卷理解程度及完成态度进行了“双重误差控制机制”评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850份(2 550次有效实验),有效率94.44%。
3.2 选择实验评估指标及水平值
根据选择实验的流程设计,最终确定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选择实验的5項指标及水平值:参与合作户数、退出合作的灵活性、距离、技术支持和政府补贴(表1)。
3.2.1 参与合作户数
阳光堆肥房的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预调研发现,有些农户认为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情况下,自家独立投资管理经营阳光堆肥房可以避免合作中的矛盾和纠纷。但也有农户认为阳光堆肥房的投资建设除政府补贴外,其他投入如投资资金、运营管理时间等相对较大,单个农户无法承担,更偏好于和其他农户共同合作。因此,为了保证农户合作的公平性,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简单多数原则,将“参与合作户数”设定了“1户、3户、5户”3个水平值。
3.2.2 退出合作的灵活性
阳光堆肥房的合作投资运行在实现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也给合作农户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从预调研了解到,部分农户认为参与合作可以有效解决本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但是在投资经营中也要考虑其中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合作矛盾等问题,希望合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于此,根据有关沼气池合作供给的研究[49],将“退出合作的灵活性”这一指标设计为“1 a后、3 a后和5 a后”可以退出合作3个水平值。
3.2.3 距离
阳光堆肥房建设选址不仅要考虑光照、道路等,还需要考虑可腐烂垃圾的收集运输成本,预调研中了解到,农户希望能将其建设在离村子外面光照充足的地方,但是太远会加大参与合作农户的经营成本。因此,结合试点村的实际运营情况及相关专家意见,最终将指标“距离”设定为距离村子“0.4、0.6、0.8 km”3个水平值。
3.2.4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是指相关部门为参与合作农户提供阳光堆肥房建设选址、布局、结构设计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示范培训。技术支持可以有效降低阳光堆肥房建造及操作中的技术风险。经预调研了解,不同农户获取技术信息及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对技术支持存在一定偏好差异。有些农户认为,阳光堆肥房的建造和操作技术非常有必要获得指导帮助,也有农户认为,阳光堆肥房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操作较方便,并不需要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揭示参与合作农户对技术支持的偏好,将“技术支持”设定为2个水平值:“没有”和“有”技术支持。
3.2.5 政府补贴
对于农户而言,阳光堆肥房的投资成本并不低,而且投资收益回报期较长,需要政府引导以及适当补贴以减少农户投资压力、调动农户合作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可腐烂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课题组借助开放式的条件价值评估(CVM)进行预调研以确定阳光堆肥房的政府补贴,通过直接询问获知农户认为政府补贴要在总投资成本的一半左右或者更多,进而结合相关专家意见,利用以往研究经验,根据等距原则,最终将阳光堆肥房建设投资的“政府补贴”设定为“8万元、12万元、16万元”3个水平值。
3.3 问卷设计
选择实验问卷设计就是将不同水平的指标属性进行组合,形成直观的备选方案、选择集以及实验组合。该研究包含的5项实验指标属性分别是3、3、4、2、3个水平值,可能的备选方案有216个(3×3×4×2×3=216),选择集有23 220个(C2216=23 220)。在实际实验中如果将各组实验各模拟1次,则需要23 220个实验对象,耗费成本高难以实现。因此,根据隐含价格方差最小化原则,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软件Negene 1.1.1进行优化,生成了12组36个选择实验集,有效实验设计检验结果Derror=0.018 6,Aerror=0.180 8。最后对占优选择实验集进行调整[50],得到12个版本的CE问卷。每个版本包含3个选择集,也就是每个参与实验农户将进行3次独立投票实验,每次投票时,参与实验农户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从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使参与实验农户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实验问卷,确保选择实验的成功实施,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调研实施前,对调研员进行选择实验调研流程及注意事项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实验投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要求调研员利用彩色图文的小册子对参与实验农户详细介绍各指标属性及不同水平值的含义,将参与实验农户有效带入选择实验模拟情境,使其准确理解问卷内容。三是问卷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图2是其中1个版本的第2个选择集),可以使实验情境更加形象且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农户理解。四是根据前文所述的“双重误差控制机制”甄别选择实验的有效性。
4 实证分析
4.1 变量描述
在实证分析的RPL模型中,包含选择实验指标属性以及农户社会经济信息特征两类变量。从统计结果来看,5个CE指标属性的均值都在最低水平值以上,表明参与实验农户具有阳光堆肥房的合作意愿。社会经济信息特征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环境关心及社会资本等,具体见表2。
4.1.1 个体及家庭特征
从表2的描述统计看,调研样本的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平均年龄约为51岁,受教育年限约为7.9 a, 党员或村干部占比为36%;参与实验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平均在4~5人之间,2018年的家庭总收入平均为68 673元。
4.1.2 环境关心
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既是经济行为,也是环境保护行为。农户的环境保护行为(参与生活垃圾治理行为等)通常会受其环境认知、态度以及关心程度的影响[23,51]。因此,实证分析纳入了环境关心,该变量借鉴了洪大用提出的中国版环境关心五级量表(CNEP)[52],得分越高表示越关心环境[53]。调查得到农户的环境关心均值为3.848 8,具有较高的环境关心水平。
4.1.3 社会资本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现象可以由社会资本中的网络、信任和规范有效破解,而且社会资本可以为参与合作的人们实现集体行动创造一定条件[54-56]。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属于集体合作行动,因此,将社会资本中的网络、信任及规范3个维度纳入实证分析:①社会网络通过“到邻居家串门的频率”“家里有客人来访的频率”“经常和乡亲们一起玩乐(打牌、打麻将、下棋、跳舞)的频率”3个问题分析,并采用探索性因子进行降维处理(KMO值为0.621,Bartlett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为6 131.453),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739%。②社会信任通过农户对家人、朋友、亲戚、邻居、村干部、当地政府、村里制度法规及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制度的信任程度8个方面反映,提取了“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两个公因子(KMO值为0.807), 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7.321%和20.963%,并根据各因子得分与其方差贡献率,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③社会规范通过“村里集资处理生活垃圾,不出钱不交钱会被村民嘲笑”“在本村生活很有安全感”“作为本村村民感到光荣”3个具体问题衡量,降维处理的KMO值为0.619,Bartlett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为9 453.265。社会资本3个维度的Bartlett球形度检验在1%的统计水平上均显著,其14个问题均运用五级量表进行考量(限于篇幅,具体问题设置及因子分析原始指标省略)。
4.2 RPL模型估计
运用Stata 15.0软件进行RPL模型估计:将参与合作户数、退出合作的灵活性、距离和技术支持设为随机参数,估计得到各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将ASC项和政府补贴设为固定参数,估计得到其均值[46,57]。考虑到RPL模型估计的稳健性,分别对只有指标属性变量的模型Ⅰ和包含了社会经济信息变量交互项的模型Ⅱ进行了估计。从模型整体拟合优度来看,似然比检验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说明估计结果较为稳健,而且模型Ⅱ拟合效果优于模型Ⅰ。因此,下文主要依据模型Ⅱ进行详细分析。
4.2.1 ASC与政府补贴
从表3的固定参数均值系数得知,模型Ⅰ中,ASC系数均值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参与实验农户具有阳光堆肥房的平均合作倾向。在模型Ⅱ中增加了农户社会经济信息变量的交互项后,ASC系数均值不再显著,表明参与实验农户的合作供给偏好在这里由社会经济信息特征的显著项解释。政府补贴的系数均值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提高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意愿,而且农户更偏好于较高的政府补贴。
4.2.2 参与合作户数、退出合作的灵活性、距离和技术支持
从随机参数估计结果来看,表3模型Ⅱ中,参与合作户数和技术支持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退出合作的灵活性以及距离在5%的统计上显著。①参与合作户数的均值系数为正,说明农户更偏好于较多的合作户数,可能的解释是参与实验农户期望较多的农户参与合作、共同投资、管理决策以及风险共担,不仅可以降低单个农户的投资成本,减少风险损失,而且可以创建良好的决策商议环境。②退出合作的灵活性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参与实验农户偏向灵活性高的合作,即农户在合作中如产生矛盾或者经营风险时,更愿意较早时间内退出合作,符合理性人的假设。③距离的均值系数为负,表明农户更倾向于将阳光堆肥房建设在离村子较近的地方,结合实地调研,这主要是阳光堆肥房的距离直接关系到可腐烂垃圾的运输成本,符合投资人合理控制经营成本的心理。④技术支持均值系数为正,表明参与合作农户更偏好于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这样可以降低阳光堆肥房建造及操作中的技术风险,减少因技术带来的经营不佳等问题。从随机参数的标准差来看,参与合作户数、退出合作的灵活性、距离和技术支持均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参与实验农户对阳光堆肥房合作指标属性的偏好异质性显著存在。
4.2.3 ASC与农户个体、家庭特征的交互项
表3模型Ⅱ的实证结果显示,年龄与ASC交互项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为负,受教育程度与ASC交互相的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是否党员或村干部与ASC交互项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为正,表明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是党员或村干部的农户更愿意参与阳光堆肥房的合作。说明相对年轻的、是党员或村干部的农户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可腐烂垃圾堆肥的认知更深刻,对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了解更清楚,因而这部分农户更愿意大胆带头尝试合作供给阳光堆肥房,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而性别、家庭人口数以及家庭收入与ASC交互项的系数不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农户参与合作不产生影响。
4.2.4 ASC与环境关心的交互项
参与实验农户的环境关心水平与ASC交互项的系数在5%的统计水平显著为正,表明环境关心水平高的农户更偏好于合作。可能的原因:一方面,农户能够意识到阳光堆肥房的建设推行可以有效处理可腐烂垃圾,真正做到生活垃圾分类从源头到末端的贯穿,实现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环境关心水平高的农户意识到的环境问题和支持解决这些问題的程度较高,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强,更倾向于采取绿色环保行为。
4.2.5 ASC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
社会网络与ASC交互项的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农户的社会网络显著正向影响其参与阳光堆肥房的合作意愿。可能的解释是社会网络可以增强农户彼此间的了解程度以及与其他农户的合作愿望,社会网络规模越大、与邻居乡亲互动频率越高的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多,可以更好地传递阳光堆肥房合作的信息,减小合作的不确定性,参与合作的意愿就越高。
社会信任与ASC交互项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参与合作。可能的原因:一是阳光堆肥房的合作投资主要是同村农户之间的合作,农户之间友好的信任关系为其参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合作人际环境,可以降低农户对合作者“搭便车”行为的担忧,从而有效促进合作中的信息传递、管理决策、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提高其参与合作的意愿。二是阳光堆肥房的合作运行不仅需要村干部的协助引导,而且需要村里制度法规及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制度的保障,良好的合作制度环境可以促进农户合作意愿。
另外,社会规范与ASC交互项的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社会规范水平越高,农户合作意愿越高。可能的解释是对于违背村庄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认同体系的农户,社会规范这种“软约束”机制会使其遭受一定的舆论压力,甚至是同村农户的道德谴责和排斥。因此,社会规范可以抑制农户合作中“搭便车”行为。阳光堆肥房的建设运营是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符合整个村庄的集体利益,参与农户可以从阳光堆肥房合作中得到良好的社会声望、投资经营的经济福利和居住环境改善的社会福利。因此,社会规范程度越高,参与农户面临的合作环境越好,合作意愿越强。
5 结论与启示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治理以及农村环保公共物品的农户合作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基于农户偏好设计阳光堆肥房的合作模式对于改变传统的农村环保公共物品政府单一供给,发挥农村主体作用,全面推进农户参与农村环保公共物品合作供给以及农村生活分类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5.1 结论
通过选择实验法构建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的指标体系,运用RPL模型探索了陕西农村地区阳光堆肥房农户偏好的合作模式。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可以有效提升农户参与阳光堆肥房的合作意愿,而且农户偏好于参与合作户数较多、合作灵活性较高、距离村子较近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阳光堆肥房合作模式。
选择实验法在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偏好中的运用研究,验证了该研究的实验设计,拓展了选择实验法的应用范围,为农户偏好的阳光堆肥房合作模式推行提供了可行思路。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可腐烂垃圾就地处理提供实践依据,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及资源化利用,而且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决策参考,在农村环保公共物品农户合作方面进一步推广实践。但是该研究仍有些许内容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仅以陕西农村地区为例,探究阳光堆肥房的农户合作偏好模式,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及社区环境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需综合考虑当地具体情况进行推广。该研究虽然纳入了农户环境关心、社会资本等进行实证分析,但未探讨农户的风险感知等因素。因此,后续可以进一步关注区域差异以及农户风险感知等,以期为阳光堆肥房农户合作模式的精准有效推行及实施效果提升给予更多的参考依据。
5.2 启示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启示:①农村地区合作供给阳光堆肥房进行可腐烂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一方面要发挥政府鼓励作用,通过适合的政府补贴调动农户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农户诉求以及偏好,进行合理的合作模式设计。②鼓励农村的年轻骨干、村干部及党员,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同时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墙体板报等提高农户环境认知以及环境关心水平。③借助农村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农户交往频率,利用基层组织强化村庄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提升农户之间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农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农村环保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给。
参考文献
[1]搜狐网.既有困境又有前景农村垃圾处理提振乡村振兴[EB/OL].(2018-10-19)[2019-03-12]. https://www.sohu.com/a/270022172_233642.
[2]薛玲,苏志国,张淑萍,等.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2):168-173.
[3]贾亚娟,赵敏娟,夏显力,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建议[J].资源科学, 2019, 41(2): 338-351.
[4]中国新闻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EB/OL].(2016-12-31)[2020-07-22].http://www.chinanews.com/ gn/2016/12-21/8100967.s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EB/OL]. (2020-02-05)[2020-07-2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05/c_1125535347.htm.
[6]李栋.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视界, 2016 (7):262-263.
[7]张竹秀,秦智敏,崔国志.太阳能生态垃圾房让农村垃圾“变废为宝”:麒麟区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农村垃圾经验材料[J].农村实用技术,2018(5):33.
[8]董明涛,闵锐,曹海琴.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的治理模式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 2013, 13 (6):33-38,43.
[9]严奉宪,武洲洋,黄玲玲.农业减灾公共品:农户自主供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14(11):52-64.
[10]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1-86.
[11]OSTROM E. 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2]OSTROM E. An agenda for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J]. Public choice, 1986, 48(1):3-25.
[13]张志原,刘贤春,王亚华.富人治村、制度约束与公共物品供给: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 2019(1):66-80.
[14]蔡起华,朱玉春.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以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7(1):108-118.
[15]蔡荣,马旺林,郭晓东.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农户意愿实证分析:以盐城市农田灌溉水渠改造为例[J].资源科学, 2014, 36(12):2594-2603.
[16]严奉宪,柳颖.农村社区减灾公共品供给中农户认知研究:基于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 2015(1):75-83.
[17]刘春霞,郭鸿鹏.乡村社会资本、收入水平与农户参与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基于分层模型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16(11):56-65.
[18]吴春梅,张彬彬.网络治理机制与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合作研究[J].求实, 2012(10):93-96.
[19]林士俊,張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以西北民族地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7(1):41-48,70.
[20]戴祥玉,杜春林.行动者网络视域下农村公共服务的多元合作供给[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5):45-54.
[21]彭长生,孟令杰.农村社区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影响因素:基于集体行动的视角:以安徽省“村村通”工程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3):1-6.
[22]杨剑,程勇.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协作供给的机制构建[J].农村经济,2014(12):15-19.
[23]贾亚娟,赵敏娟.环境关心和制度信任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9,41(8):1500-1512.
[24]李冰冰,王曙光.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户参与和乡村治理:基于12省1447农户的调查[J].经济科学, 2014,36(6):116-128.
[25]钱文荣,应一逍.农户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4(11):39-51.
[26]蔡起华,朱玉春.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 2015(7):57-69.
[27]蔡起华,朱玉春.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意愿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45-51.
[28]杨柳,朱玉春.社会信任、合作能力与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行为:基于黄河灌区五省数据的验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3):163-170.
[29]苗珊珊. 社会资本多维异质性视角下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参与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12):46-54.
[30]刘庆,朱玉春.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供给行为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12):32-41.
[31]何晓晓, 李耕宇, 何丽,等.浅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5(2):102-105,110.
[32]靳秋颖,王伯铎.关于以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S1):309-312.
[33]何品晶,张春燕,杨娜,等.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29(11):2049-2054.
[34]黄爱玲,刘文琦,覃舟.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25(S1):35-37.
[35]郑晓峰,苗振龙.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运作机制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27 (17):20-22.
[36]全世文.选择实验方法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 2016(1):127-141.
[37]徐涛,赵敏娟,乔丹,等.农户偏好与“两型技术”补贴政策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8(4):109-118.
[38]杨欣,MICHAEL B,张安录.基于潜在分类模型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一个离散选择实验模型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7):27-36.
[39]徐涛,赵敏娟,乔丹,等.外部性视角下的节水灌溉技术补偿标准核算:基于选择实验法[J].自然资源学报,2018, 33(7): 1116-1128.
[40]LANCASTER K J.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6, 74(2): 132-157.
[41]HENSHER D A, GREENE W H. The mixed logit model:the state of practice[J].Transportation,2003,30(2):133-176.
[4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EB/OL].(2018-10-19) [2019-03-12].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706/t20170609_232148.html.
[43]姚柳杨.休耕的社会福利评估:以武威市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39-45.
[44]DUKE J M,BORCHERS A M,JOHNSTON R J, et al.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contracts: using choice experiments to estimate the benefits of land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12,74:95-103.
[45]BROWNSTONE D. Applied choice analysis: a primer[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2005, 477:390-390.
[46]MCFADDEN D L. Conditional logit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choice behavior[M]// Frontiers in econometric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4.
[47]姚柳楊,赵敏娟,徐涛.耕地保护政策的社会福利分析:基于选择实验的非市场价值评估[J].农业经济问题, 2017,38(2):32-40.
[48]BALLMAN K V. Discrete choice methods with simulation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2005, 469:351-352.
[49]ZEMO K H,TERMANSEN M.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collective biogas investment: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study[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18,52: 87-101.
[50]JOHNSTON R J, DUKE J M.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gr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 and policy process attributes: does the method matter?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7, 89(4): 1098-1115.
[51]盛光华,庞英,张志远.生态红线约束下环境关心对绿色消费意图的传导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6,30(4):85-88,92.
[52]洪大用.环境关心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应用评估[J].社会,2006,26(5):71-92,207.
[53]池上新,陈诚,许英.环境关心与环保支付意愿:政府信任的调节效应:兼论环境治理的困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72-79.
[54]PUTNAM R D, LEONARDI R, NONETTI R Y.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55]COLEMAN J.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56]OSTROM E. Analyzing collective action[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41(1):155-166.
[57]TRAIN K. Discrete choice methods with simul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farmers cooperative preference in sunshine composting house
based on choice experiment
JIA Yajuan1,2 ZHAO Minjuan1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nnxi 712100,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Shannxi 710100, China)
Abstract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sunshine composting house based on farmers preference is the key to promot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cooperation,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Using choice experiment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by the five attributes (number of partner farmers, flexibility to cancel partnership, distance, technical support and government subsidy) of farmers cooperative supply sunshine composting house, this paper uses the RPL model to estimate the standard reflecting the cooperation pattern of farmers preference,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data of the rural areas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 government subsidy standar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nshine composting house. ② Farmers prefer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sunshine composting house with houses incorporating more cooperative households with more flexible cooperation, closer to the village and with accessible technical support from relevant departments. ③ Farmers being village officials or party members, young and highly educated,socially well-connected, with high leve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high level of social credibility and high level of social ethics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sunshine composting house. The suggestions to relevant departments are as follows: they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operative supply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goods through appropriate government subsidies; they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farmers demands and preferences, and design a reasonabl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goods cooperative mode for farmers; they should actively encourage village officials, party members and educated young backbones to take the lead and give play to their exemplary vanguard role and hierarchical driving effect; they should also rely on TV broadcasting, WeChat network, wall board newspaper and other publicity mea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of farmer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takings. With the help of rural information exchange channels, the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of farmers can be enhanced, and the village code of conduct and moral code can be strengthened by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o enhance the trust between farmers, so as to promote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in public affairs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supply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goods.
Key words cooperative preference of farmers; sunshine composting house; choice experiment; rural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責任编辑:李 琪)
收稿日期:2020-08-10 修回日期:2020-10-27
作者简介:贾亚娟,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农村区域发展。E-mail:jia-ya-juan@163.com。
通信作者:赵敏娟,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自然资源管理。E-mail:minjuan.zhao@nwsuaf.edu.cn。
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纳入农户偏好的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主体协作及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2020Z00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农村地区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2018S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