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喜平
近年来,乐至县纪委监委围绕成德眉资同城化、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探索创新工作举措,打出监督执纪、纾困惠企“组合拳”,服务保障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为推动乐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紧盯行政审批、执法监督、要素保障等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日常监督“常”和巡察监督“深”的互补优势,把监督贯穿于审批环节、执法规范、服务保障等全过程,促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日常监督常敲打。统筹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等工作力量,紧盯惠企政策、优化审批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通过信访举报、阳光问廉、社会评价、明察暗访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10余次,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督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突出问题40余个。
专项巡察挖根源。充分发挥巡察“探照灯”“显微镜”作用,结合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2轮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对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财政局等17个职能部门进行了“点穴式”监督,深度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根源,督促整改项目要素保障不到位、政策兑现不及时、服务质效不够高等方面的问题82个,推动建章立制,补齐短板漏洞。
针对政商交往边界模糊、少数党员干部消极作为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一线服务、政商交往行为清单等机制,既促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又明确政商交往权责边界,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贴心服务解难题。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廉情连心”工作机制,主动下潜走进企业一线,开通反映问题、解决困难的“直通车”,对收集的问题统筹交办、限期整改并跟踪问效,比如2020年推动复工复产中,及时协调解决了企业反映的复工申报程序繁杂、人才招聘困难等问题10余个。督促职能部门建立贴身服务和专人专班跟踪服务机制,推行“一窗进出、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的“保姆式”跟踪服务和容缺后补制度,行政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切实解决办证难、办事慢、程序繁等问题,进一步融洽政商关系,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助力引進了红星美凯龙奥莱特色商业街和总投资约50亿元的上海韵达(四川乐至)电商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博骏公学从签约到建成投用仅用时半年。
温馨提示明红线。紧盯政商交往中的廉政风险点,研究制定《乐至县党政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政商交往行为清单》,明确政商交往行为“十可以”正面清单和“十严禁”负面清单,清晰划出公职人员与民营企业家交往的“安全区”和“禁止区”,着力构建“亲”而有界、“亲”而有度,“清”而有责、“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全面促进政商良性互动、规范互动、共赢互动。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不愿为等问题,始终坚持问责惩处与激励保护两手抓,将严管与厚爱、压力与动力有机统一,持续为发展环境注入一池清水活水。
严肃执纪强震慑。开通涉企信访举报“绿色通道”,对涉及营商环境有关信访举报快查快处;开展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清理,严肃问责违规经商办企业的党员干部16名;出台重大项目推进“红黄蓝”三色预警问责管理办法,明确11种亮灯预警情形,2019年以来,对3个项目责任主体进行了亮灯预警;紧盯服务企业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坚决查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2件2人,推动涉企服务再提速、服务质效再提高、对外形象再提升。
关心激励促担当。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格把握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主观与客观的界限,区分对待、妥善处理在推动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问题,出台《深化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实施办法》,明确可以容错的10种情形和不能容错的8种情形。2018年以来,对经查不属实、查无实据的200余件信访举报予以了结,为3人澄清正名;对800余名犯错误党员干部及时予以关心帮助,对其中知错悔错、工作表现突出的大胆使用,先后提拔任用、评先表扬曾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130余人,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者系乐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