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前军,苏 超,蔡平强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2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节水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确定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并把实施高校合同节水作为节约用水攻坚战的亮点,提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尽快建成节水型高校[1]。
高校用水人员数量多,用水集中,易发生用水浪费现象。以广西为例,据统计,广西高校人均用水水平普遍高于居民家庭用水水平,部分高校用水远超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定额标准。为切实推进高校节水工作,广西相关主管部门以《广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依据,先后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桂水资源〔2019〕51号)、《自治区水利厅 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20 年高校节约用水有关工作的通知》(桂水资源〔2020〕24 号),指导广西范围内节水型高校建设,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统筹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2]。
高校合同节水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高校以合同形式,为高校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帮助高校实现节水的目标;并以分享节水效益的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具有保证长效节水效果、节约财政资金、降低高校节水投资风险等优势[3]。实施高校合同节水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对于培养社会公众树立先进的节水理念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广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引领,探索高校合同节水管理的实现路径,有效推进了节水型高校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效果。通过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丰富了学院作为水利院校的护水理念和节水文化,为广西区内其他高校合同节水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工作之前,用水浪费情况比较严重。以2019年为例,年用水总量为65.5 万t,人均用水量为187 L/(人·d),高于广西地方用水定额中所规定的高校人均用水量通用值160 L/(人·d)。经排查,主要存在以下用水管水问题:
(1)供水设施老化严重。学院供水管网使用年限长,存在腐蚀老化、管道漏损现象,大部分用水终端都为老式器具,没有节水效果。
(2)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由于用水量与维修管理人员绩效不挂勾,导致管理检查不到位,维修不及时的情况经常发生;大部分楼宇无用水计量设施,无法实施精细管理。
(3)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不能及时发现地下管道漏水点,造成地下管道长期漏损。
(4)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升级用水设施。如学生宿舍所用的热水计量表,从2010年使用至今,且为脱机模式,计费卡存在被复制的风险,热水理论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过大。
(5)学生节水意识有待提高。由于节水宣传还不够到位,学生节水意识还不够强,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以上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是制约学院节水工作开展的桎梏。2019 年经自治区水利厅指导学院对照《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排查问题,并协助学院积极探索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学院改造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有序推进校园节水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一年多合同节水管理实施,我院在模式选择、合作内容、教育融合以及模式创新4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高校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主要有: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证型和用水费用托管型3 种基本类型[4]。根据学院情况,学院创新采用了由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共同分享节水管水效益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即“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证型”的混合模式。最终,学院筹措资金200 万元,合作企业投入资金330 万元,合计530万元用于开展节水型高校项目第一期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广西水价偏低,节水服务企业单靠自来水(冷水)供给的节水效益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并盈利,经双方研究磋商,将校园热水供给管理纳入合同节水管理的范畴,热水收益的65%由双方分享,35%用于节水项目维护基金。节水效益分成具体为:合同期为10 年,学院和企业冷水收益分享比例分别为15%、85%,热水收益分享比例分别为26%、39%(热水收益分享比例之外的35%用于节水项目维护基金)。
(1)开展校园地下管网设施漏水探测。通过检查分析和利用探测设备探测发现地下管网漏水点32处,全部进行维修。
(2)更新校内用水终端和计量设施。截至目前加装恒流控制阀2500 余只,更换节水龙头、节水缓冲阀、红外线感应冲水阀等设备3500 余只;安装远程超声波流量计26台、控制水阀门28台,设置观察阀门表井26座。
(3)建设校园供水管网监测管理平台。利用平台对校园内各栋楼宇用水情况以及公寓内热水的供应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校园供水用水的实时数据监测和在线计量,提高了学院节水管水工作水平,通过加强日常用水管理,有效杜绝了大量浪费冷、热水现象。同时,建立完善一系列节水管水激励制度和报修维修响应制度,充分调动学生节水的积极性,确保日常报修维修及时到位。
(4)建立合同节水管理长效机制。从人员、经费和制度3 个层面给予合同节水管理正常运维保障。同时由节水服务企业组建一个项目运维团队长驻校区,全面负责学院供水管网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用水终端的日常维修维护,保证校园供水管网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冷热水的正常供给。
在合同节水开展的过程中,学院以节水宣传教育为立足点,利用节水科普宣传长廊、电子屏幕、易班、企业微信、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途径开展节水宣传和节水知识普及教育;学院还积极组织开展以“水”为主题的水文化建设,将立德树人和“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校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开展“水之动、水之巢”“水文化”征文评比和系列节水主题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节水氛围,大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学生爱水、护水、亲水、节水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用水习惯的养成。
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建设“教学、实训、创业、培训、科研、服务”六位一体的节水灌溉实训基地,开展节水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研究、普及、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方法,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该基地由“一区一廊一馆”构成。“一区”是指校园内的节水灌溉花卉区与节水灌溉创新创业基地组成的教育教学示范区,区内具有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园林灌溉多种灌溉形式;“一廊”是指校园内的节水教育宣传科普长廊;“一馆”是指校园内的节水灌溉无土栽培实训馆,馆内可进行各种节水灌溉形式的安装调试实验实训,开展节水、节能、灌溉效果、作物增产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灌溉实训基地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要动力,为节水灌溉示范区的灌溉抽水用水和照明提供电力保障,充分利用校园雨水和湖水作为灌溉用水补充,践行了绿色、节能和环保的发展理念。
学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2020 年8 月底基本完成,学院里建校区2020 年用水量与2019 年同期用水量对比见表1。
表1 2019年度与2020年同期用水情况对比一览表
从表1 分析,2020 年9 月一期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投入使用后,与2019 年9~12 月同期相比,11 月份后学生人数由原来的9600人增加到12 200人,人数增加了27%,2020 年11 用水量与2019 年11 月用水量相比,减少421 t,2020年12月用水量与2019年12月用水量相比,减少6995 t,按节水率计算,4个月合计节水相当量为10.83万t,平均节水率达35%。
2019年与2020年热水收入支出对比见表2。
表2 2019年与2020年热水收入支出对比
热水供给管理纳入合同管理后,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热水利用率提高了1倍,在热水价格不变的情况下,2020 年9~12 月4 个月的热水毛收入约为2019年全年的热水毛收入的2倍。
按目前数据测算,学院分享合同节水效益每年获益约40 万元,同时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由节水企业负责学院供水管网的日常运行维修维护,学院每年减少人工及材料成本约30万元,在学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学院每年节约开支及收益70 万元,10年合同期节约开支及收益700万元。
合同节水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按照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43.3 t 测算,学院每年节约25 万t 水估算,可以支撑5000多万元的工业增加值。按照每使用1 t自来水产生0.85 t 污水计算,学校每年共计减少排污约21万t,合同期内可减少排污总量达210万t。
(1)确定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设置专项基金。根据学院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确定好合同节水管理建设内容,是高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我们从热水管理产生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收益设立“节水项目维护基金”,为校园管网和设施设备维护和日常运维提供资金保障,确保供水设施维护保养、维修材料、维护人员“三到位”,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确保节水效果[5]。设立“节水项目维护基金”,是推进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
(2)搭建节水效益与管理融合体系。将节水服务企业的节水效益与节水管理服务工作挂钩,是确保合同节水运行管理畅通和服务及时到位的保障。由于节水与企业效益挂勾,极大提高企业维修维护供水设施的积极性和及时性。制定完善校园节水用水管理制度和节水奖罚措施,形成节水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推进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
(3)探索创新特色节水项目。开展节水特色项目建设,发挥水利类院校服务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优势。把节水型高校建设与水利类专业相结合,开展节水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对节水知识的普及、节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帮助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建立科学、节能、绿色、环保的用水理念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节水型高校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坚持,并结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2020 年以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同时也进一步展示出合同节水管理后续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空间,为其他高校实施合同节水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