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艳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 530023)
壬山水库为蒙山城区第二供水水源、应急供水水源。壬山水库推荐正常蓄水位为265 m,总库容699万m3,引水流量0.43 m3/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确定壬山水库为小(1)型水库,Ⅳ等工程。挡水坝、溢流坝等主要建筑物,按4 级建筑物设计;其余为次要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洪水标准为3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 年一遇;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输水管道属于供水工程部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工业、城镇供水工程的等别应根据其供水对象的重要性确定。根据蒙山县县城总体规划,2020年蒙山县城区总人口数量达到8万人,预测2030年蒙山县城区总人口数量达到11.5 万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蒙山县城的城市等级为Ⅳ级,其重要性为一般城镇,因此本工程供水管道为Ⅳ等工程,建筑物级别为4级,供水管道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30年一遇洪水校核。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按水库库容、灌溉及供水规模,综合确定本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 年,本工程大坝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供水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
在选择坝址时应根据枢纽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流河势条件和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枢纽布置等综合研究决定。本工程属新建水库工程,工程坝址的选择及选线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地形条件。坝址一般选在狭窄河谷处,坝轴线短,坝体工程量小;并且坝址上游应有一定河谷开阔地带以获取足够的库容。
(2)地质条件。应选择地质条件良好地段,坝址处的岸坡要稳定,以减少坝基处理及岸坡处理的工程量。
(3)河势条件。坝轴线应尽量与河流流向正交,以利于布置泄洪建筑物保证下泄洪水流顺畅;当必须与河流斜交时,交角不宜过小,否则既增加了坝体工程量,又会使泄洪水流不顺。
(4)建筑材料。坝址附近应有足够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
(5)施工条件。坝址附近应有适宜的地形布置施工场地,距离交通干线近便于交通运输。
(6)水库淹没。合理选择坝址,尽量减少库区村屯、耕地的淹没,减少征地移民难度,维护社会稳定。
(7)本工程为蒙山县城区第二供水水源、应急供水水源工程,坝址比选时应选取满足供水需求的相同库容方案进行比较。
壬山河为茶山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新圩镇貌仪村枧冲屯西500 m,河流自北向南流,依次流经新圩镇的六桂、六樟村,西河镇的壬山村,蒙山镇的德梗村,于蒙山镇高堆垌口屯汇入茶山河。河长20.31 km,流域面积52.63 km2,平均坡降14.67‰,多年平均来水量1.51 m3/s。流域上游六桂村以上河段植被茂密,无村落存在,六桂村至六樟村一带河段,河道两岸沿河村庄零星分布,耕地以临河零散田地为主,植被覆盖较好,流域地形多为中低山。六樟村至那卜坪河段,几乎没有村屯存在。整个流域森林茂盛,雨量丰富,少有村庄,人类活动少,无工矿企业,水土流失少。
壬山水库为蒙山县城区供水水源,工程主要任务是向垌口水厂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为满足供水库容需求,坝址须选在壬山河支沟王戈冲下游河段,那卜坪屯以下的下游河段地形逐渐开阔,地势平坦,且有村屯,不宜修建水库,所以,坝址选在王戈冲下游至那卜坪屯上游河谷约1.6 km范围,该范围内两岸山体雄厚,河谷狭窄,适合建坝,根据地形初步选择相对顺直两段河道作为上下坝址,具体位置见图1。
图1 上、下坝址方案布置
2.2.1 上坝址
上坝址位于壬山村上游、王戈冲下游约400 m处的壬山河上,坝址附近无村庄民房,属低山丘陵地貌,微地貌为陡坡地带,河谷呈基本对称“V”型,枯水期河床宽约8.0 m,水面高程215.0 m,水深一般为0.2~0.7 m,硬化路在坝址区右岸通过,路面高程258.0 m,坝址部位两岸山体较雄厚,山顶高程479~769 m。坝区左岸坡度30°~50°,近河边坡度陡,局部呈陡壁,近河段基岩零星出露,坝区岩层整体倾向左侧下游,为斜向谷。坝址下伏基岩为泥盆系莲花山组下段第二小段(D1l12)地层,浅变质细砂岩与板岩互层,中厚层状,为硬~中硬岩,其中弱风化岩体较完整,岩体强度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适宜修建拦河坝。坝区附近土料不足,不宜修建土坝;当地石料丰富,可建面板堆石坝。但由于两岸坝坡很陡,若修建当地材料坝,布置岸坡溢洪道时开挖工程量很大,投资大,坝址从地形条件看不适宜修建当地材料坝;上坝址处河谷狭窄,基本呈“V”型对称,但两岸岩石风化层较深,右坝肩拱座山体较为单薄、且下游临空面,对拱座稳定不利,不适宜修建拱坝;因此,上坝址推荐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做为代表坝型。
上坝址方案枢纽主要包括挡、泄水建筑物、取水系统以及导流隧洞等。初定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65 m,坝顶高程270 m,最大坝高60 m,坝顶长180 m,坝顶宽5 m。
泄水建筑物布置在河床中部,溢洪道控制段为无闸控制开敞式实用堰,堰顶高程265 m,堰顶孔口净宽30 m。取水系统布设在右岸挡水坝坝体内,坝体内埋设管内径为0.8 m 取水钢管,钢管顺水流方向埋设,在坝脚分出环境基流及灌溉管、送至垌口水厂的输水管道。
上坝址方案需新建上坝公路长0.63 km,右岸坝头改建进库道路长1.9 km。
上坝址方案工程施工初选采用隧洞导流、河床一次断流的导流方式。导流隧洞布置在右岸,采用无压城门洞型,净宽3.5 m,高4.5 m,隧洞全长303 m,隧洞纵坡为2.5%。导流隧洞蓄水前完成封堵,封堵段设在导流隧洞中部,挡水建筑物的下方,长度为10 m。
上坝址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枢纽布置见图2。
图2 上坝址方案工程平面布置图
2.2.2 下坝址
下坝址位于壬山村,在上坝址下游约320 m处,坝址附近无村庄民房,属低山丘陵地貌,微地貌为陡坡地带,河谷呈基本对称“V”型,枯水期河床宽约10 m,水面高程207.0 m,水深一般为0.2~0.7 m,硬化路在坝址区右岸通过,路面高程225.0 m,坝址部位两岸山体较雄厚,两岸最高山顶高程479~769 m。坝区左岸坡度30°~50°,近河边坡度陡,局部呈陡壁,近河段基岩零星出露,坝区岩层整体倾向左侧下游,为斜向谷。未见其他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下坝址地层岩性与上坝址相似,下伏基岩为泥盆系莲花山组下段第三小段(D1l13)、第二小段(D1l12)地层,浅变质细砂岩与板岩互层,中厚层状,为硬~中硬岩,其中弱风化岩体较完整,岩体强度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适宜修建拦河坝。同上坝址一样,因坝区附近土料不足,不宜修建土坝;当地石料丰富,可建面板堆石坝。但由于两岸坝坡很陡,若修建当地材料坝,布置岸坡溢洪道时开挖工程量很大,投资大,坝址从地形条件看也不适宜修建当地材料坝;下坝址处河谷狭窄,基本呈“V”型对称,但两岸岩石风化层较深,岩层倾向下游左岸,倾角20°~60°,对坝基稳定不利,不适宜修建拱坝;因此,下坝址推荐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做为代表坝型。
下坝址方案枢纽主要包括挡、泄水建筑物、取水系统以及导流隧洞等。根据同库容比选的原则,初拟下坝址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56 m,坝顶高程261 m,最大坝高63 m,坝顶长190 m,坝顶宽5 m。
泄水建筑物布置在河床中部,溢洪道控制段为无闸控制开敞式实用堰,堰顶高程256 m,堰顶孔口净宽30 m。取水系统布设在右岸挡水坝坝体内,坝体内埋设管内径为0.8 m 取水钢管,钢管顺水流方向埋设,在坝脚分出环境基流及灌溉管、送至垌口水厂的输水管道。
下坝址方案需新建上坝公路长0.6 km,右岸坝头改建进库道路长2.8 km。
下坝址方案工程施工初选采用隧洞导流、河床一次断流的导流方式。导流隧洞布置在右岸,采用无压城门洞型,净宽3.5 m,高4.5 m,隧洞全长280 m,隧洞纵坡为1.8%。导流隧洞蓄水前完成封堵,封堵段设在导流隧洞中部,挡水建筑物的下方,长度为10 m。
下坝址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枢纽布置见图3。
图3 下坝址方案工程平面布置图
2.2.3 上下坝址比较及选择
根据供水需求,上、下坝址的有效库容均为538万m3,上坝址的正常蓄水位为265 m,下坝址的正常蓄水位为256 m。
坝址比选主要依据上坝址、下坝址两坝址方案的工程地质、工程布置、施工条件、主要工程量、工程投资、工程用地及水库淹没投资等多方面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论证,选定坝址。
(1)上、下坝址河道相距约735 m(直线距离为320 m),属同一地质地貌单元,工程地质条件无本质区别,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基本相近,均满足筑坝地质条件。上坝址区有一组褶皱,断层主要有f6,规模小;下坝址坝址区发育多组褶皱,断层主要有f3、f4、f10,规模小,岩层产状紊乱,表部岩体破碎。下坝址左坝肩下游侧有1 条冲沟,冲刷坝脚,对坝基稳定不利。因此,从地质条件来看,上坝址地质条件较优。
(2)从地形上看,下坝址河道较上坝址弯曲,河床较为开阔,而上坝址河床相对狭窄,有利于工程布置,缩短坝轴线,下坝址坝顶长度比上坝址长10 m,下坝址岩石风化层较深,最大坝高63 m,比上坝址最大坝高60 m高3 m,下坝址方案的工程量较大。
(3)从施工导流布置上看,两方案均采用一次拦断河流隧洞导流,导流条件和导流工程布置基本相同,下坝址导流洞长度比上坝址导流洞稍短,导流工程量较上坝址稍小;下坝址距离下游村庄及现有道路较近,施工场地等施工条件较上坝址稍好;但相同施工工期的条件下,下坝址方案的工程量大,施工期强度比上坝址方案大。
(4)上坝址方案输水管道总长7900 m,下坝址方案输水管道总长7295 m。上坝址方案输水管道前段约900 m,基本沿河谷及河边滩地敷设,下坝址方案输水管道仅250 m 的河谷敷设段,河谷段输水管道长度较上坝址方案短了650 m,管道工程量及施工难度较上坝址方案小。
(5)上坝址方案上坝公路长0.6 km,库区改建道路长1.9 km;下坝址方案上坝公路长0.6 km,库区改建道路长2.8 km,且下游坝址地形陡,下游山脚原道路到坝顶仅有200 m 直线距离,需要爬升约51 m高度,故上坝公路需呈“之”字型折返上坝顶,道路改建难度非常大,上坝址道路改建难度相对较小,在道路交通方面,上坝址条件较下坝址要好。
(6)从淹没赔偿条件上看,上坝址正常蓄水位265 m,下坝址正常蓄水位256 m,上下坝址相距约735 m,下坝址淹没范围较上坝址稍大,淹没赔偿投资稍大于上坝址。
上、下坝址的主要工程量及工程直接投资、水库和工程用地投资比较见表1。
表1 上、下坝址主要工程量及工程直接投资、水库和工程用地投资比较表
经比较,上坝址方案的工程直接投资及占地投资均较下坝址方案少,工程总投资比下坝址方案省3262万元,因此壬山水库工程推荐上坝址方案。
结合工程地质、工程布置、施工条件及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壬山水库工程推荐坝址为上坝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