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1-07-13 07:53苏玉贞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值广东省林业

苏玉贞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州 510520)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展农、林、牧等多种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林木与其他经济类生物的综合效益的一种传统林业与现代农业并存的新兴林业经济[1-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林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3-4]。发展林下经济符合“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在要求。

广东省境内气候适宜,地形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林地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1%,山区农村人口多,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5]。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广东省林下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及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广东省发展林下经济的瓶颈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广东省林下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1 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广东省林业资源丰富,林区农民历来就有传统的林下种养模式。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食用菌、药材和植物种类,以及适合养殖的动物等进行合理种养的经济模式,逐步演变成现阶段的林下经济。以2008年广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和全面深入推进为起点,广东省林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体的四大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和基本格局[4]。目前,林下经济已成为广东省林业发展的新亮点。

1.1 优越的客观条件推动林下经济良好发展

1)林地资源丰富。广东发展林下经济的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历来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6]。截止2015年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 095.89万hm2,有林地面积995.38万hm2,森林覆盖率58.88%,森林蓄积量5.61亿m3。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营林护林工作,因此以上数据均在不断提高。

2)气候条件优越。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依次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我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广东北部、西部地区多山地,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平原,地理条件的差异以及光照、气温、雨量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省内不同地区的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的多样性[7]。

3)政府政策支撑。2012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具体指导林下经济的发展,据此广东省编制了《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身优势相继出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1.2 各有所长突出优势的林下经济经营模式

根据广东省地形地貌、森林资源分布格局,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差异性等特点,可将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分为三大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粤北区和粤东西沿海区。其中珠江三角洲区包括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佛山、东莞、惠州、肇庆和江门九个市以及4个省属林场;粤北区包括韶关、清远、梅州、河源、云浮五个市及6个省属林场;粤东西沿海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湛江、茂名和阳江七个市。广东省不同区域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见表1。

表1 不同区域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地区区域范围内立地条件主要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珠江三角洲区森林资源相对较少林药、林茶林禽松脂、竹笋、珍贵树叶、野菜、中药材采集加工生态家园休闲游、生态文化精品游粤北区广东省大部分重点林区,林下经济较发达林药、林菌、林花、林茶林禽、林畜、林蜂松脂、竹笋、野菜、中药材采集加工林下生态家园休闲游、生态文化精品游、经济文化产业基地粤东西沿海区森林资源相对较少,林下经济发展较不发达林药、林花林禽、林鱼、林畜、林蜂松脂采集加工生态家园休闲游

目前,广东省林下经济主要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型。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下,林下种植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广东省林下经济基础数据显示,目前林下种植主要有林菌、林药、林花、林茶、林草等模式,如阳春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春砂仁、南雄市的红菇以及德庆县的巴戟、首乌等特色林下产品,均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四种林下经济主要模式中,林下种植的类型最丰富,具有见效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广东省林下养殖主要集中在梅州市、肇庆市、揭阳市和广州市等地区,养殖的主要品种有猪、牛、羊、鸡、鸭、鹅、青蛙、娃娃鱼、蜂等。如吴川的三黄鸡、阳山的清远鸡,信宜的怀乡鸡,高州的肉牛,南雄的黑山羊以及从化的蜜蜂养殖等均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

1.3 林下经济效益显著

据统计,2011年广东省林下经济产值为239.95亿元,同年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和全国林下经济产值分别为3 328.1亿元和2 081亿元;2013年广东省林下经济产值为450亿元,同年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和全国林下经济产值分别为5 582亿元和3475亿元;2015年广东省林下经济产值为463亿元,同年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和全国林下经济产值分别为7 150亿元和5 403亿元;2016年广东省林下经济产值为489.4亿元,而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和全国林下经济产值分别为7 695亿元和6 020亿元。林下经济产值逐年上升,对广东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断提高。然而,广东省林下经济产值在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全国林下经济产值中的比重仍然比较低。广东省林下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产值详见表2。

表2 广东省林下经济较发达地区产值亿元年度广州市梅州市茂名市清远市河源市肇庆市韶关市云浮市揭阳市20115.4049.5040.7027.3020.4024.5024.1012.000.402016194.6656.7042.6442.7036.2530.1128.4820.9610.70

广东省林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林农持续增收。2011年广东省林下经济产值239.95亿元,惠及农户141.579 5万户,人均年增收2 053元;2015年广东省林下经济产值达463亿元,惠及农户近190万户,基本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翻一番,达到3 988元,因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林农快速增收的有效举措。但与浙江省等林下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林下经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仍较低。

2016年广东省林下经济总产值为489.45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产值126.85亿元,林下养殖66.52亿元,相关产品采集加工33.56亿元,森林景观利用213.71亿元,详见表3。与2011年相比,森林景观利用模式的产值实现跨越式发展,增长率达到457.99%,其次为林下种植,增长率为139.11%,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广东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及林药、林花、林茶等林下种植模式的推广;而林下养殖与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的产值负增长。

表3 不同年份主要林下经济模式产值变化林下经济模式2011年产值/亿元2016年产值/亿元净增量/亿元增长率/%林下种植53.05126.8573.80139.11林下养殖99.6966.52-33.17-33.27相关产品采集加工48.9033.56164.81-31.37森林景观利用38.30213.71-4.74457.99

林下经济通过森林复合型经营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又增加了广大农户的收益,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农民经营维护森林的积极性,是一种典型的良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模式。林下经济还为农民增加了低门槛、劳动力密集型就业岗位,让农民不出乡也能致富,实现幸福指数高的绿色就业,同时进一步减少了城镇压力,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实现了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三赢。

2 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资金不足,产业规模较小

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性投入扶持资金少。2015年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为2.59亿元,占全省林业投入资金的2.68%;2016年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为4.1亿元,占全省林业投入资金的5.2%;2017年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为4.63亿元,占全省林业投入资金的5.66%。近年来,用于林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基数仍然较小,而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更少,且主要集中于综合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虽然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很高,但资金的缺乏使其发展受到限制,一些农户由于得不到资金扶持,在技术开发、规模扩张及产业化、延长产业链的后劲不足、止步不前。

2.2 思想认识不足,带动效应低下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发展模式,是林改后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大部分农民对林下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了解,导致参与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很多社会投资主体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优惠政策、市场前景等也存在认识方面的不足,导致一些地方林下经济没有结合当地市场和特色,单纯依靠农民自发性发展,产业带动效应低下,致使整体效益差。

2.3 缺乏技术指导,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林下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相关的种植、种苗繁育、生产加工、安全检验、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技术不够完善,缺乏标准、规范的技术支撑,导致适宜林下种养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再加上,很多农户在进行种植和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没有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以及产业运行特点,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导致产生产业同质化多、差异化个性化不强等林下经济经营策略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进程中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省林下经济总体发展。

2.4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2016年,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中林下经济产值大于10亿元的共有9个,其中广州市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94.66亿,居全省之首,森林景观利用产值为181.26亿元,占林下经济产值的93.12%。粤北片区五市林下经济产值均超过10亿元,属于林下经济较发达地区。而林下经济产值排在后面的汕头、佛山、汕尾、东莞等地区,产值均不足1亿元。

3 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是阻碍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省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政府补贴与政策性贷款,完善金融和财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切实加大对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涉及林下经济的中小企业在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予以扶持,在涉及林农、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的贷款、补贴给予适当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户充分利用广东省各类政策性贴息贷款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引入保险机构提供配套的保险产品,降低生产风险,解决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3.2 大力开展宣传与培训,科学发展林下经济

各级政府及林草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普及新政策与新技术,推广成功的典型模式与经验,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吸引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经营,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家庭林场、林农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林农持续增收。

3.3 构建创业服务平台,提升林业创新能力

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契机,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技术推广单位、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搭建协作平台,推进林下经济科技创新与推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与服务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鼓励企业家、技术人员、乡村能人等参与林下经济创新创业,革新林下经济经营管理、销售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积极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帮助山区林农脱贫致富。

新时期以来,广东省林下经济通过不断完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模式的协调发展,逐步走出单一模式,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成为广东林业产业发展的亮点。在以生态为前提,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与林农增收为目标的发展原则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调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等举措,一定能实现广东省林下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3.4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

长期以来,广东省特殊的气候、地理及社会条件,孕育了一大批特色林下经济产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灵活选择各种适宜模式,进行多元化发展。重点突出砂仁、巴戟天、益智仁等南国特色药材的繁育与采集加工和以岭南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森林休闲养生,以及松脂、竹笋等特色林产品采集与深加工等产业的布局与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农户向“一区一业,一村一品”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广东省林下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虽然在发展的进程中仍有些许问题,但是总体发展脉络始终清晰、平稳。为了进一步强化林下经济发展,广东省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产值广东省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land produces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