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素材,出奇制胜

2021-07-13 12:46江苏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鲍叔齐桓公管仲

@江苏 王 敏

所谓翻新素材,即从教材文本中攫取写作资源并且以批判性的思维去解读,发现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新的素材。对经典文本进行翻新和加工,即旧酒装新瓶,会使经典素材重新焕发生机,也能体现写作者的思辨性、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关注文本中不起眼的内容,达到翻新效果;也可以翻转视角,发现文本中鲜为人知的内在联系。

另辟蹊径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目)

【片段一】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鲍之交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两人曾经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但后来内战结束,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齐国的共同利益,成为知己,共同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齐桓晋文之事”于是成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其中,鲍叔知人善荐,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兴兵讨伐并将其擒杀几乎易如反掌,但他却不计前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给予绝对信任,将治国之权悉数赋予,这不但体现出他胸怀广阔,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他目标高远,以天下苍生为念,加上知人善用,作为一国领袖,可以说集众多领袖必备美德于一身。这样一个“明君”,后来能成为“五霸”之首,并非偶然。

(选自《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方法点拨◆

这篇文章翻新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作为论据。传统解读更加关注的是齐宣王和孟子的论辩艺术,而这位作者另辟蹊径,关注了隐藏在文本中的内容,即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论证了一位真正的明君该具备何种品质和胸襟。

【片段二】

鲍叔是管仲的伯乐,他功成不居,知人善举,具备真正的大智慧。《烛之武退秦师》中也有这样拥有大智慧的伯乐——佚之狐。烛之武青史留名,郑国大夫佚之狐功不可没。国家危亡,他当机立断:“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他有足够的智慧来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指出只能通过武力以外的方式应付秦晋联盟。他也凭借一双慧眼发现了同僚的非凡才能,并且对结果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师必退。更重要的是,他向国君举荐了一位被弃置不用的人,就像鲍叔举荐小白的仇人一样有胆识和魄力。

(选自《伯乐相马,也需智慧》)

◆方法点拨◆

这篇文章同样发现了课内文本中的一位不起眼的人物——《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郑国大夫佚之狐,和材料中的鲍叔一样,是一位伯乐式的人物。对于文本的翻新很具备说服力,会给听众(题干要求写作发言稿)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位作者有意识地将佚之狐的品格和他想要突出的鲍叔形象联系起来,即家国责任和担当,但丝毫不显得牵强,笔力深厚可见一斑。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目)

【片段三】

在民族复兴的浪潮之下,你们的自画像,该由你们自己画。理想中的自我是怎样的?成长的大道很开阔,首先你不能忘记家国理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每个弟子身上都有夺目的光辉,他们或坦率诚恳,或谦虚谨慎,或委婉含蓄,或超凡脱俗。谈到自己与国家,四位弟子表达了四种截然不同的志向,但是他们都继承了孔子高超的政治才能,秉承了积极入世的精神。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选择更加多元化,他们都是我们画好自画像的一面镜子。

(选自《致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方法点拨◆

关于“侍坐”这一素材,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孔子与点”,曾皙的治世理想境界是在暮春三月,与志向相合的好友在沂水戏水,在舞雩台吹风,唱歌而归,其他弟子的志向往往被忽视,但是这一文段的关注角度新颖而独特,全面分析了各个弟子身上展现的人格魅力,以此作为塑造青年人理想人格的范本,很有见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位各怀志向的学生身上共同展现的尊师重道、独立精神、担当与责任,他们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与和谐共鸣,无不被后世称颂。

翻转视角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目)

【片段四】

“我再看看你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深情。老师们默默目送一批又一批学生从校园走出,怀着一样的期待和不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位学生各有所长,在孔子问其志向时四子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治世理念,孔子听完都十分满意。与其说他是严师,不如说他是宽厚慈祥的老父亲。我们可以想象孔子捋着他的胡须,微笑听着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絮叨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他时而皱眉,时而加入一些点评,时而给予激赏。他希望,他的弟子离开杏坛的时候,有能力撑起另一片天。

(选自《有一种情感只有我们知道》)

◆方法点拨◆

这一片段打动读者的地方,不仅在于作者从孔子和弟子之间的师生情谊入手,解读漫画中的老师在毕业前最后一堂课上含情脉脉望着自己的学生这一行为,更在于作者翻转视角,将“侍坐”一章中的孔子询问治国理想这一治学行为理解为师生促膝谈话,反客为主,孔子和学生在精神上处于对等的位置上,老师对学生宽容爱护,学生对老师毫无保留,而非上位者居高临下考察弟子。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重之情的文章很常见,而像本片段这样,站在老师的立场上重新审视师生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多见。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目)

【片段五】

惯性思维有时甚至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我们倾向于关注显而易见的东西,忽略看不见的部分,从而造成认知陷阱,割裂了现象和本质。晋惠帝一句“何不食肉糜”暴露了他的狭隘认知,他只看见肉糜可食,而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饥荒可不仅仅是百姓选择食物的问题,而是有无食物可食的问题;众学生只见颜回在大家吃饭时不吃饭,怀疑他一定是在厨房偷吃,却看不见颜回在厨房吃残羹冷炙;项羽在鸿门宴之上的轻信和刚愎使刘邦获得生机,后世只说历史从此改写,却不见鸿门宴之后项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咸阳城池,威慑四方。

(选自《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方法点拨◆

这篇文章的意图在于提醒读者警惕惯性思维导致的认知陷阱,无论是“何不食肉糜”的例子,还是《鸿门宴》的例子,作者都进行了翻新解读。在运用“何不食肉糜”这一素材时,作者翻转了认知角度,并不是站在后世全知视角去批判当事人,而是客观地评价这一事件:因为身份和时代导致的知识局限,晋惠帝不可能做出更令人满意的回应。而在运用《鸿门宴》素材时,作者更加彻底地颠覆了固有观念,抛开宴会上项羽令人唏嘘的表现,最终的结果确实是刘邦狼狈窜逃,项羽顺利入主咸阳。站在更客观、更全面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课本素材、翻新素材,会有独特发现。

猜你喜欢
鲍叔齐桓公管仲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鲍叔牙与管仲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