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的社会保障教学研究

2021-07-13 00:30刘子琼王净净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分社会保障专业

李 佳,刘子琼,王净净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大连 116025)

我国的MPA教育自199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MPA教育作为培养公共部门和各级政府管理人员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是建立在公共管理以及政府研究领域基础上的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而且充满活力的一部分。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以及法律硕士是文科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三驾马车”,在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知识与技能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就目前状况来看,MPA教育中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培养院校不断扩张、师资力量渐趋强大、课程体系也越来越趋于正规化和合理化,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的MPA教育实践制度和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MPA教学中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课程体系在MPA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社会保障学科自1998年诞生以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1]。社会保障属于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与MPA教育的发展密切关联。此外,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在宏观上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个层次,在微观上亦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救助等内容,包含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共组织,社会保障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MPA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一般都具有1~2年公共部门的工作经验,而且作为公共部门或者各级政府的管理人员,对社会保障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是这仅限于表面上的认知,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情况源于MPA教学中课程体系内部设置的不合理性。学界对于MPA教育与社会保障教学的研究极度关注,指出两者目前存在的许多不足,同时也针对现状提出了符合现实的改进措施。但是由于其改进措施的实施需要时间,导致许多高校仍旧无法将社会保障教学很好地融入于MPA教育中。

1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保障建设的要求提高,社会保障教学在MPA教育中越来越具重要性。周亚越认为我国MPA教育存在实践性、地方性、选择性三方面不足,学员多样性的专业方向需要难以满足[2]。李庆钧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目前MPA教育存在社会实践环节形式化、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培养质量监控不完善等问题[3]。卢文刚、刘鸿燕基于暨南大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MPA教育面临的外部挑战主要是其培养高校数量倍增、其培养要求复杂化等,内部的挑战主要是自身质量提升的需求[4]。裴蓓、罗英姿从价值诘难和现实困顿两个方面分析我国MPA教育的交叠实施困境并指出其未来出路[5]。陈云鹏在借鉴西方MPA教育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如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达到实现MPA教学的创新的目的[6]。沈勇、曹峰、彭宗超提出了目前我国MPA教育目标的不足,以清华大学为例总结了MPA教育目标再定位的经验、做法和效果[7]。关于社会保障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少,刘东霞提出案例与学生参与在社会保障教学中的重要性[8]。现有文献为理解MPA教育和社会保障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经验。

2 MPA教育中社会保障教学现状分析

(1)数据来源。依据“考研帮”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分别从全国28个地区开设社会保障方向硕士点的高校中选出98所高校,剔除17所没有对外公开具体MPA培养计划的高校后,对81所高校对外公布的最新MPA教学培养计划进行分析。在各高校MPA教学培养计划的选择上,为获得各高校最新的培养计划,优先选用高校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教学培养计划,其次则是从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网站选择相关高校的MPA教学培养计划。

(2)课程设置基本情况分析。从收集到的样本数据中发现,81所有社会保障方向硕士点的高校均有开设MPA专业,但是不同高校的MPA培养计划各有特色,有54所高校的MPA课程中均设有社会保障相关的课程,占高校样本数据的66.7%。另有27所高校未开设与社会保障相关的课程,占高校样本数据的33.3%。可见目前多数已有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在其MPA培养计划中会设置相应的社会保障课程。

(3)MPA教育中社会保障相关课程开设的分布。在可以通过公开信息确定的开设社会保障相关课程的54所样本高校中,有67%的高校近开设1~2门的相关课程,其中仅有1门可选择课程的高校占样本量的64.7%。而可选择的社会保障相关的课程为3~4门甚至超过4门课程的高校分别占18%和15%。可见大多数学校的MPA培养方案中,社会保障相关的课程并不是十分受重视。在培养计划中列明的社会保障类课程中,选修性质的课程占44.9%,必修性质的课程占51.4%,其他性质的为3.7%,可见不同的学校对MPA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社会保障课程属性的界定大不相同。

(4)MPA教育中开设社会保障课程的地区分布和课程性质。通过对样本高校所在地区的MPA教学中社会保障课程数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地区MPA教学中社会保障课程的平均数量。其中以黑龙江省、安徽省、京津冀地区、浙江省等地的MPA教学中社会保障课程的平均数量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则偏少。

(5)MPA教育中社会保障课程的学分设置及占比。在对存在公开信息缺失的高校进行剔除后,得到49所高校的社会保障方向课程的总学分,见图1。其中社会保障方向课程的总学分为0~3分的最多,占有效样本的65.31%,其中以2学分居多,占55%。而3~6分和6~9分的则分别占有效样本的10.2%和12.24%,9分以上的则占12.24%。总体看来,MPA专业教育中,社会保障相关课程的学分总分值并不高,在MPA教育中的社会保障相关课程有待进一步发展。

图1 MPA专业社会保障课程的总学分及其分布

通过进一步对已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能够计算出社会保障相关课程学分占毕业要求总学分的45所高校样本中,以占比5%及以下的高校居多,占36%,其次是占比在5%~10%,占29%。占比在10%及以下的高校占有效样本量的65%。可见总体来看,社会保障类的相关课程目前在高校MPA教育中的地位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6)MPA教育中社会保障课程内容设置。所有样本高校中,有51所高校将其MPA培养计划中的社会保障相关课程安排对外公布,见图2。这51所高校共提供109门可选的社会保障相关课程,课程内容以社会保障相关理论为主,占社会保障课程数量的45%,具体课程名称为“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等。同时包含具体领域的专题研究课程,社会福利共有6门课,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课程数量则相对较高,共有9门,具体课程名称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的课程数量分别为3门、5门和2门,工伤保险相关课程则未被发现,但有一门劳动法课程。此外,高校所开设社会保障课程中的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和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专题的研究分别为7门和6门,其课程数量仅次于社会保障理论课程和基金课程。当然,部分高校设有社会保障实务的相关课程,具体的课程名称为“社会保障实务”“社会保障实务与实训”等。也有部分高校开设社会保障相关法律课程,具体课程名称为“社会保障相关立法研究”“社会保障法律与专题”等。图2中其他课程包括“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社区建设”等课程内容。

图2 MPA教育中社会保障课程内容设置

3 MPA教育中社会保障教学的问题

(1)当前社会保障教学实践性不足。我国当前社会保障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差,与MPA教育的实践性要求不相匹配。现有的MPA教育中开设社会保障相关课程的院校所开设的具体课程多倾向理论层面,目前很少有在实践层面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在所有的样本高校中,以开设“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居多,其次是相关政策和具体研究领域的专题居多,如“医疗保险理论与管理”“养老保险理论与政策”“社会福利专题研究”“社会救济专题研究”。罕见有“社会保障实务”或“社会保障实践”的课程,现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授课模式仍是讲授为主,实践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对抗辩论、模拟政策规划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而MPA教育则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缺乏实践性的社会保障相关课程自然很难在MPA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MPA教育中社会保障方向的教学体系尚不成熟。国内现有的MPA专业多数都是依托高校的某一具体学院,大约70%分布在公共管理学院,但是也有少部分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分布在其他相关院系或独立设置。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MPA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否处在同一学院对该高校MPA教育中是否开设社会保障相关课程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见高校会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对不同专业和院校进行设置安排,因此高校在MPA教育中是否设置社会保障课程以及具体的课程数量与本校的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和专业培养方向等因素相关。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来看,国内对社会保障的重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加深的,伴随老龄化加深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但学科本身的发展历史有限,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足。较之于其他成熟学科,社会保障专业自身在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和实践环节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3)社会保障教学在MPA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足。MP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府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同时也应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为此高校的MPA教育中心也会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对相关课程进行设置。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对进一步完善MPA教育的丰富性有重要作用,也让对社会保障感兴趣的学员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深入了解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满足学员自身的学习需求,长远来看对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科发展也大有裨益。但是如何发挥社会保障教学在MPA教育中的作用,尽可能大地发挥其效能是关键。

当前,我国的MPA教育本身就存在诸多局限性,包括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都存在发展的空间,在这种环境下,除了继续完善MPA教育,我们还要思考什么样的社会保障教学对学员才是切实有益的。针对MPA教育中的社会保障教学必然与学术型社会保障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培养目的以及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师资力量,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是所有设有MPA教育中心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针对MPA教育中的社会保障课程设计应该被重视,实现社会保障专业的多层次教学,满足MPA学员的实践应用需求。

4 结论

(1)在MPA教育中开设社会保障课程的院校数量少,规模有限。在开设MPA教育的98所高等院校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社会保障课程的占比仅为66.7%,另外还有27所高校虽然都开设了社会保障和MPA专业,但是却并未将两者联系起来,没有设置与社会保障相关的课程。而对于开设社会保障课程的高校来说,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较差,主要倾向理论政策的解析,缺乏实务方面的实践教学,与MPA教育注重实践的要求不相匹配。

(2)在MPA教学中社会保障相关课程数量偏少,相关学分总值占总学分的比重偏低,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所研究的81所有效高校样本中,通过官方网站或者公开信息了解到有51所高校开设了与社会保障相关的课程,但是多数高校仅开设1门课程,开设3~4门及4门以上社会保障课程的比例均不超过20%,这表明社会保障相关课程在MPA教学中缺乏相应的重视。而且通过对MPA教育中社会保障开设课程的总学分计算得出:社会保障课程相关总学分并不高,且大多分布在0~3分的区间内,占比65.31%,总体来看,社会保障课程学分在MPA教学中的份额有待进一步增加。

(3)社会保障教学如何发挥在MPA教育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从相关数据分析可知,与MPA相关的社会保障课程的选修课占比较大。MPA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主要是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以及实践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社会保障课程,大多囊括理论经验和实践锻炼两个方面,因此选修性质的课程比例占比不应过大,否则不能保障社会保障教学对于MPA教学基础性的促进作用的发挥。但对于社会保障教学以何种方式发挥在MPA教育中的作用,目前尚未有明确论断。

5 建议

(1)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设与工作关联课程,增强教学实践性。在MPA专业教育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增加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突出务实性,增强实用性,并且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MPA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于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工作实践的需求,可以将社会保障与MPA核心课程相结合,以核心必修课或者方向必修课的形式将其规范化,且与MPA核心课程的教学融会贯通,有针对性地将社会保障的理论政策内容穿插其中,增加MPA专业硕士研究生对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2)多方参与,增强MPA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设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首先,MPA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不能简单地由所在院系自主决定,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学科建设资源,调动学院任课教师,尤其是MPA专业的研究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查方式,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对MPA的课程体系作出适当的改革并加以完善;其次,由于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较强应用性,因此,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其设置相应的必修学分,作为实践环节的必要考核,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所设社会保障相关课程的学分总值在培养计划所要求的总学分的比例不应过低。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学习切忌浅尝辄止,相关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过低无法保证MPA专业研究生对社会保障学习的系统性。

(3)加强交流,重点关注MPA教育中的社会保障相关问题。倡导不同地区高校之间进行MPA教育的经验交流,并且重点关注在MPA教学中社会保障的角色定位以及课程设置等关键问题,在思想层面认识到社会保障课程设置在完善MPA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建议开设社会保障和MPA专业的高校将两者设立在一个学院中,并在MPA教学中厘清其与社会保障学科建设的共性和个性,一是在理论政策方面寻找两者之间的共融点,并将其细化融入到MPA专业的教育理念中,增强在读MPA研究生对社会保障的认同感和关注度;二是基于社会保障学科内部的自身特色,在MPA实践教学中增加社会保障课程的比重,形成围绕相关福利、养老、医疗、工伤等多维内容为核心的“社会保障-MPA”微型研究圈。

(4)明确定位,突出新理念,增加社会保障新特色。目前社会保障在MPA教学中的定位尚不明确,各个院校对MPA的教育理念偏向理论政策上的指导,对于公共政策、政府管理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多。社会保障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并处于应用层次的新兴学科,实用性较强,其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此外,社会保障本身具有社会自治、自我调节和平衡的特性。因此,建议MPA教育依托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两者的学科优势,在MPA教学中增加社会保障学科的特色,突出MPA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培养出具备丰富的公共管理专业前沿知识并且实践能力出色的高精尖人才。

(5)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并构建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完善MPA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MPA教育中,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沟通,实行双导师制,构建复合型的师资队伍,高校高质量的学位制导师和政府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导师强强联手,对MPA研究生实行合作式指导。此外,完善MPA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是进一步发展MPA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符合公共管理部门职业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社会保障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融入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社会保障在MPA教学中的特色和重要性;二是建立MPA教学质量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将导师评价、学生测评、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等指标合理规划在评价体系中,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评价、全过程监控的动态考评机制。

猜你喜欢
学分社会保障专业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分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