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方法”之辨析

2021-07-13 02:38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讲授法教学法传统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关键字:传统;教学方法;音乐

教学方法在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多次变革,其种类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状态。例如,在《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特征》中提出四种类型:(1)教师中心的方法;(2)相互作用的方法;(3)个体化的方法;(4)实践的方法;在《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将教学方法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提示型教学方法;(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3)自主型教学方法。

但是近几年,笔者在很多文章中发现了这样的表达: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灌输式教学”连用、“不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提到“传统教学法”就提到“枯燥、单调”、在“有关音乐课堂”的文章中提到“沿用传统教学法灌输音乐理论知识”等。笔者在众多教学方法的系统分类中,所见到的将其按照“传统”和“现代”这一标准分类的比较少,而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这一概念的文章中,对其有明确定义或说明的少之又少。这样看来,似乎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完全对立,有些教师也似乎唯恐他人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归为“传统”,甚至对其嗤之以鼻。如此,可能会成为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路上的绊脚石。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想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一、传统教学方法与讲授法

“传统”和“现代”本就是相对而言的历史范畴,现在还没有一种明确的界限划分标准。这个明确的界限对于研究教学论或教学方法的发展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对于教学方法的实践层面来说,这个界限似乎并不是特别必要。但是,现在“传统教学方法”已有走向被批判甚至摒弃的趋势,我们就不得不在前人的经验上作一点简要说明了。

“传统”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等。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传统教学法”应该指的是世代相传下来的旧有的教学方法。而“传统教学法”所包含的内容也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宽。《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与重构》中认为“传统教学方法”指的是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指在教育信息化之前、未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问答、板书和实物教具的使用。在冯华的《试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中列举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讲读法、演示法、参观法和欣赏法等,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常用的方法有: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而前文提到的几种表达,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发现,他们中的“传统教学法”基本都指向的是“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来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同于“讲授法”的,后者可以算作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传统教学法是不能直接指代讲授法的,因为它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教学方法。另外,若是说想进行批判的这种“传统教学法”就仅仅指的是在时间上古老的方法,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是中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距今约2000多年,那么,这种“传统教学法”我们还要摒弃吗?在这里,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深究“传统教学方法”的界限,而是说明这一概念的使用应当谨慎些,对其如何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是我们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

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法

在《论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历史变迁》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时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和背诵法为主,而当时,这两种方法的运用带有机械、强迫的性质。西方的凯洛夫和夸美纽斯提出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形式,还有中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大规模“扫盲”运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或者说,讲授法、问答法等是既合适又高效的方法,所以其也属于顺应时代。育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能仅仅使学生“有知识”,而要注重启发、发展智力、丰富讲授的艺术性等。如今,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传统教学方法”虽是传统,可他也在跟着时代潮流不断发生变化,努力将“核心素养”这一主题作为其这一时代下的内核。

当然,“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受到一些批评之声也是情理之中的,它确实容易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机械讲授(2)过分讲授。。又如(1)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少音乐感知。(2)复述灌输,学生缺少自主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教育方法的革新。很多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解决之前的难题。但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现在仍被广泛应用,是因为他还不能完全被多媒体教学方法所取代。由此,即便他存在问题,将其不断更新,正确恰当地使用,并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三、正确认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没有认清问题的关键,没有对讨论的对象做好清晰的说明和界定。讲授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传统教学方法更是如此,重要的是使用方法的人有没有正确运用方法。一些文中提到的学生死记硬背、被灌输知识的情况,也就是机械学习,是由于教师讲解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换句话说,只要达到上述条件,讲授法完全可以进行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意义学习,如果没有,就算是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都可能导致机械学习。所以,使用讲授法或其他传统教学方法并不等于机械学习,更不是造成机械学习的主要原因。

四、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

要想做出好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或组合,至少同时考虑到以下三点。第一,教学方法应适应教学内容。对于概念性的知识,讲授法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需要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培养创新能力等的教学内容,只用讲授法显然就不恰当了。第二,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由于年龄较低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和有效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高效。而认知领域较高的学生,具备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更应加入能够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学方法应适应环境。在大班教学中,讲授法会更为快速有效,在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教学中,则更容易运用多种方法来达到不同的目的。

另外,“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指的并不仅仅是用于合适的内容、对象、场合,它还指,关于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样用好。“没有将一种教学方法用好”也可能是造成对其过度批判的原因。“好的讲授法”首先是要建立在讲述具有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的基础上,其次,讲述要做到语言生动友好、适当幽默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可以把新的知识与旧知识、生活实践等结合起来。最后,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辅助,比如欣赏、提问等,这也是“好的讲授法”的重要部分。

五、音乐课中的“传统教学方法”

笔者的专业方向为音乐教育,所以这部分将与音乐结合来阐述。因为音乐具有特殊性,讲授法,或者其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该摒弃吗?音乐本身就具有特殊性,音乐课堂也一定会区别于其他课堂,但课堂以音乐本体为主体与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是没有直接冲突的。如今的音乐课堂正在从“双基”向“核心素养”转型,在教学目标体现为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靠拢。首先,音乐本身就与听觉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是必然需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感”,但是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是能更好感受音乐的保证,所以还需要依靠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来完成“知”,才可能达到“审美感知”中“感知”这一前提。对于各种地域各种形式的音乐,要让学生理解其文化,尊重文化差异性,也需要教师用讲授、问答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可见“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中都有需要“传统教学方法”支撑的部分。

其次,从教学目标上看,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深化,并不是彻底改变,所以教学方法也不存在要彻底改变一说。只能说,我们应适当丰富每一节课中的教学方法,灵活变通、组合恰当,达到更深层次的目的。

六、总结

对于任何事物的评判,都要先明确清晰它的含义及其所处的范畴。对于传统教学法,我们使之处于一个未定义,先争议的尴尬处境。而且,一般的方法都是有两面性的,不恰当的使用终会导致结果走向极端。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教育中各种方法,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的是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方法。

另外,在音乐课堂中,我们正在努力把新时代“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更好地在教学中实现,并淡化“音乐是副课”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但如果要把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放在次要的位置,把握不好“度”地去追求形式多样化、构建快乐课堂、游戏教学等,直到有一天“乐”大于“学”,那么,可能在饶了一大圈后不仅没有达到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又重新回到了“音乐是副科”的情境中。

猜你喜欢
讲授法教学法传统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讲授法教学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