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若 钟彬 吴建坤 李峰
作者简介:李冰若(1991—),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及线损管理。
摘要:为持续推进节能降损,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促进提质增效不断深化,实现线损率稳步下降,开展了“基于同期线损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按“供电分区—供电网格—供电单元”的网格化划分体系,将管控空间缩小至供电网格,可细致摸排问题、针对性提出治理措施,实现“细颗粒、高精准、接地气”,推进同期与技术线损双率压降监控管理,精准定位问题,最终实现电网精益化管控的目的。
关键词:同期线损 网格化管理 降损 在线监测
线损是电能从生产到输配电再到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的一些损耗,线损率是衡量电网线损高低的指标,它综合反映和体现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成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1]。加强线损管理,最大限度地对线损进行控制,有效降低线损,不仅可以为供电企业增加企业效益,保证企业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双碳双控”政策的重要途径。
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根据电压等级分为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W。中低压配电网是指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是连接发、输电系统和电力用户的重要网络,本文所研究的配电网即指中低压配电网(以下简称为“配电网”)。枣庄供电公司中低压配电网对应电压等级为10kV、0.4kV。因中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较低,线路分布范围较广,运行设备较多,所以中低压配电网技术损耗和不明损耗在整个电网损耗中占比很大,且线损精确计算难度较大。目前,许多供电企业对于中低压配电网线损的计算方法还没有完全统一标准,采用的计算方法都比较简单粗放,计算出来的结果准确度较低,无法真实地反映线损水平。
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同期线损管理正逐步完善,同期线损统计正逐步代替传统的线损统计方法。通过同期线损率的管控,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线损率的问题,对于降低管理损耗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利用理论线损计算与同期线损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技术和管理损耗,实现配电网线损管理精细化,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完善同期线损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采集异常、设备运行方式不合理、用户窃电等造成线损异常的问题,是减少配电网不明损耗的有利抓手。优化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可以为配电网升级改造、运行方式优化等提供依据。综上所述,通过对配电网同期线损的分析和降损措施研究,降低电网综合线损率,不仅对供电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浪费。
但目前同期线损在空间管控方面颗粒度不够精细,缺乏精益化的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定位不准确、治理响应不及时、解决措施不系统的问题,造成同期线损管控精细度不够,难以实现精准治理[2]。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同期线损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缩小线损管控空间,实现同期与技术线损双率深度对比分析管理,精准排查问题所在,实现线损精益化管控[3]。
1.传统线损管理模式
电网线损代表着供电单位的经济利益及管理水平,是执行国家节能标准、审核供电单位的一项关键内容[4]。线损管理是衡量供电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和集中体现,关系到供电单位的经济效益。传统线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指标管理体系、加强营销管理、加强线损分析等措施。
1.1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线损管理涉及多个专业及部门,为统筹协调整个电网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构建省、市、县、乡、村多级管理网,对线损进行分级、分层、分专业管理考核,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5]。
1.2 建立指标管理体系
线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电力规划、设计、基建、更新改造、运行维护、检修、计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影响线损变化的因素也非常多[6]。因此,从线损成因出发构建同期线损指标管理体系,通过对重点指标的监控,可有效定位线损成因,利用工单管理的方式,实现线损精准督导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1.3加强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对减少管理线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同步抄表制度、减少抄表误差、加强电量及电价核算管理、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加强用电检查,对线损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4加强线损分析
线损分析是通过对线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降损活动,以达到降损的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电量平衡分析、高损/负损分析、同期线损与理论线损对比分析、线损同环比分析等。
2基于同期线损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实现线损精益化管理,开展了基于同期线损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网格化管理首先在政府部门的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得到应用。政府部门按城市管理与服务对象细分地理网格,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与数字化的平台,对网络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进行信息的监控、采集、管理,应对和完成上下双向沟通,按细分网格实现包区管理和权责下移,主动发现及时处理问题,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事前[7]。
供电企业网格化管理方面,响应国网公司“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建设一流现代化配电网”的要求,按“供电分区—供电网格—供电单元”的网格化划分体系,将配电网划分为多个供电网格,形成配电网层次化、精细化的管理区域结构体系,并在配电网规划、项目管理、供电可靠性分析等多项工作中实际应用,特别对于10kV及以下配电网,网格化理念已作为配电网空间管控的主要手段,网格化管理模式具体管控方案如图1所示。
2.1 供电网格专人负责
基于配电网网格化划分结果,将供电网格作为同期线损空间管控的最小单位,落实各供电公司专人负责供电网格的同期线损管理工作,做到“一人一网格”。
2.2线损空间分布“两张图”
以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为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计算统计各供电网格同期线损率及达标情况,并根据计算统计结果对网格进行划分,分为高损网格、负损网格、达标网格、精益网格,绘制“同期线损空间分布图”,以供电网格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对各类网格进行管控。
理论线损分析是线损管理的基础,可以对电网网架结构、运行状态等进行摸排,通过对同期与技术线损双率成因的精准分析,可以有效查找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技术和管理上采取双管齐下的治理措施。因此,根据同期与技术线损偏差情况对网格进行划分,分为高偏差网格、达标网格、负偏差网格,绘制“双率偏差空间分布图”,以供电网格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对各类网格进行管控,进一步实现同期与技术线损双率压降监控管理。
2.3供电网格指标管理
将同期线损监控指标应用至供电网格,通过对重点指标的监测分析,准确定位各供电网格的主要问题,对高损网格、负损网格、高偏差网格、负偏差网格指标进行重点监测,挖掘高损、負损、高偏差、负偏差主要原因,辅助供电网格线损治理。
2.4供电网格差异化管控
针对高损网格、负损网格、达标网格、精益网格、高偏差网格、负偏差网格分别制定差异化的提升目标,如高损、负损网格线损治理,达标网格精益化,精益网格在保证当前,引导供电公司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落实至高损、负损网格,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实现最小成本达到最高提升效果。
2.5供电网格针对性治理
针对供电网格的共性问题,提出同期线损治理的“共同措施”,在所有供电网格中进行同步实施;针对不同供电网格的个性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分析及研究工作,提出供电网格线损治理的“针对性措施”,实现“一网格、一目标、一措施”的治理效果,提高线损治理精益化管理水平。
3同期线损网格化管理在线监测工具
为推动线损管理精益提升,创建“网格规划+同期线损”的线损管理模式,构建有效的网格化监测工具可提升网格化管理成效,同期线损网格化在线监测工具主要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
3.1数据管理
同期线损网格化在线监测工具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PMS 2.0系统、电网GIS平台、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档案、模型、采集、关口电量等数据,提供了数据集成接入、档案分层分级管理、模型管理维护等功能,为监测工具提供数据支撑。
3.2 网格化分析
基于完整的站、线、变、户拓扑连接关系,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电能量采集系统中发、供、售电量数据,对各类统计维度下的同期线损进行计算。根据供电网格划分原则对线损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升统计分析功能的实用性、准确性,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供网格线损统计分析,通过分层级监测不同类型供电网格达标排名情况,穿透分析区域线损情况,提升异常线损精准定位准确率,指导制定典型网格降损措施。
3.3网格指标管理
基于线损成因,从网格线损管理指标、网格经济运行指标两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对重点指标的监控与分析,辅助定位异常主要原因并下发工单,精准督导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3.4 高级应用
高级应用模块提供了网格排名、网格线损分层分级展示、网格线损统计分析等功能。
(1)网格排名,根据供电网格地理坐标信息,图形化展示供电网格信息,并按照供电网格线损达标情况进行排序等。
(2)网格线损分层分级展示,结合配电网网格规划成果,依托日/月线损监测结果,计算供电网格达标情况,按计算结果区分高损网格、负损网格、达标网格、精益网格。按照市、区、营业站分层级统计展示供电网格达标分布情况。
(3)网格双率分布图,根据同期与技术线损偏差情况对网格进行划分,监控高偏差网格、达标网格、负偏差网格,绘制“双率偏差空间分布图”,以供电网格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对各类网格进行分析,提供差异化降损措施。
4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同期线损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运用配电网网格化划分结果,将供电网格作为同期线损空间管控的最小单位,落实各供电公司专人负责供电网格的同期线损管理工作,做到“一人一网格”,将管控空间缩小至供电网格,可细致摸排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实现“细颗粒、高精准、接地气”,满足同期线损空间管控的实际需求,切实提升线损治理效率,推进同期与技术线损双率压降监控管理,精准定位问题,实现线损精益化管控。
参考文献
[1]孟天璇.配电网同期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王方雨,刘文颖,陈鑫鑫,等.基于惩罚变权的RDA同期线损数据质量评估模型[J].中国电力,2020,53(12):223-231.
[3]王川.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D].扬州:扬州大学,2020.
[4]王方雨,刘文颖,陈鑫鑫,等.基于“秩和”近似相等特性的同期线损异常数据辨识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22):4771-4783.
[5]樊志华.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6]史雷,赵滨滨,徐晓萌,等.基于分层节点识别策略的中低压配电网同期线损优化系统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9,56(24):39-45.
[7]张永凯,马欢,张玮,等.计及峰谷分时的配电线路同期月线损预测方法及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10):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