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松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位教育从业者心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并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从本质上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第一,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使学生思维反应迅速,加快学生大脑运转速度,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拓宽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充分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数学知识网络,拥有更开阔的思维,对问题的思考也能更加深入.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2.1设置生活化场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自主学习书本上关于数学概念的知识,而需要教师引导其进行學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在课堂上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来源,并且告知学生要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设置生活化场景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的生活场景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而不是教师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的爸爸带着小明,还有小明的同学小红和小李去公园玩耍,当时中午很热,每个人都口干舌燥,气喘吁吁,小明的爸爸准备用十元钱给每个人都买一瓶水,但是水的价格都不相同,有一元的、两元的、三元的、五元的,但是小明爸爸身上只带了十块钱,那么请问同学们,一共有多少种买水的方案?如果用十元钱全部都买一种水,可以买几瓶呢?还差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2.2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比如,在讲解“平均数”时,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概念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准备四个棒棒糖,分发给随机抽取的两名学生,先给一名学生一个棒棒糖,再给另一名学生三个棒棒糖,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种分配棒棒糖的方式合理吗?”学生回答:“不合理,因为后一名学生比前一名学生多了两个棒棒糖,这是不公平的.”随后,教师从后一名学生手中拿出一个棒棒糖分给前一名学生,此时再向学生提问:“这种分配方式合理吗?”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平均数”的概念了,通过对棒棒糖的分发,让学生明白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需要分配的份数,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3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李同学一天的生活”的视频,视频中包含“小李起床、洗漱、吃早饭、上学、下课、回家、睡觉等时间安排”的内容,边播放视频边向学生提问,问题设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比如:“(1)小李同学几点吃早饭?几点下课?(2)小李同学洗漱用了多长时间”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计时工具,把计时工具列出来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上,这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在进行该环节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积极思考.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转移教学重点,要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利用简单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计算并找出问题中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2.5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并不能做到对每一个问题都了如指掌,因此教师可以让其及时和同学讨论、交流心得、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与其他人讨论交流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向别人讲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的一种检验,能够巩固学生所学.在交流讨论中,不同的学生能够提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经过时间的积累,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各种数学问题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同一题目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进而从实际出发做到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2.6让学生自主提问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在提出问题之前,学生已经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在脑海中对问题有了大致轮廓.小学阶段的孩子本身就对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正处于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其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活力.
比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支笔和一个球,让学生比较两个物体的质量.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就能立马回答问题.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篮球和足球,让学生猜测两个球哪个比较重,这时候学生就会想到利用称重工具来测量.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克”和“千克”理解得更全面,并慢慢教会学生质量单位换算的规律:1千克=1000克.层层深入的问题会在学生的逻辑思维上一环扣一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地探索,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2.7创新教学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的,合适的教學导入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教学导入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导入环节,结合这个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符合实际的导入方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所以问题就是激发学生自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良好导线,除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自己也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计适当的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通分”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组分数:57和37,49和59,710和310,712和815,再让学生对这几组分数分别进行比较.学生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前几组分数的大小,但是对第四组产生了疑问,这时候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母不同的分数怎么比较大小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主动完成学习和探索.
2.8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成就感.例如,在教学“35+14”这样的加法时,教师不应直接把列竖式的计算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因为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所以教师需要找准切入点,比如引导学生利用道具及已知经验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不能只想着直接得出结论,而是要掌握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研究算数方法上,经历“探索——交流——比较——选择”的过程.有的学生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利用了道具,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索的能力,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能体会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结语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丰富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文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2.
[2]罗海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8):247.
[3]韦雪芳.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07):125-126.
[4]薛咏梅.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06):44-45.
[5]彭桦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