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研究

2021-07-12 03:12陈子慧刘海峰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上海市

陈子慧 刘海峰

摘要:[目的/意义]近年来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多项政策相继出台,智库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构成部分,探讨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能够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方法/过程]选取上海首批成立的18家高校智库作为案例,结合具体数据对上海高校智库的实体化与协同化建设、管理体制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成果孕育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展开具体论述。[结果/结论]上海高校智库应该围绕重视线上平台建设、扩大数据库的开放程度、吸收学生参与智库工作、提升研究成果质量4个方面来推动智库建设。

关键词:高校智库    上海市    建設路径

分类号:C93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1.03.08

1  引言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重要批示,同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多项政策的出台为学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推动高校智库的发展和完善。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智库往往存在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影响力不足的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因此,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应该落实到切实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上,以服务政府决策为目的,研究内容充分对接政府需求,关注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发挥现有的决策咨询制度优势,来提升政府决策能力。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上海首批成立的18家智库,归纳整理了多项数据资料,分析上海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上海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推动我国智库体系的创新发展和政府决策能力的提升。

2  智库的发展概况

“智库”一词最早由美国提出,初期专指二战时期美国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一起商讨制定作战计划及其他军事问题的军事服务部门,后指代那些从事独立的公共政策研究的各类学术机构[1]。从20世纪初至今,智库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19》统计的数据,全球现有智库数量为8,248家,中国智库数量近年来有大幅增加,从2008年全球智库数量排名第12位的74家增加至2019年排名第3位的507家。但从智库发展的质量来看,在2019年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前50强的智库中,中国仅占3位(见表1),美国仍然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他国家,美国智库在前50强席位中占11位。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智库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全球顶尖的“高端智库”建设方面还任重道远。就中国现有的智库类型来说,智库一般可以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民间智库4大类[2]。高校智库隶属于大学,在建设过程中拥有独特的优势,集中体现为两点:一是人才优势,高校聚集大量的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庞大的学生队伍,拥有强大的社科力量[3];二是学科优势,高校学科门类齐备,能够合作解决跨学科问题。教育部于2014年2月发布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指出,高校智库应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党和政府对高校智库的强调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高校智库应该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围绕高校智库应实现的功能积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3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现状

上海于2013年开始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首批成立的18家高校智库,实体化建设已完成。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主的高校以各自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围绕产业经济、基层治理、人口发展、终身教育、宗教问题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培育了许多上海高校智库。根据上海市教委统计数据,近年来,上海高校智库先后递交决策咨询成果1,020余篇,被录用、采纳或批示的成果近680篇,采纳率超过65%,共争取到各级各类研究项目713项,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每年均超过20篇次,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发挥了直接的影响[4]。表2中列举了上海首批成立的18家高校智库在2015年到2016年间专报和政策咨询报告录用数量及排名。根据《2018中国智库报告》,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复旦发展研究院在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上分别位列第22位、第33位;在高校智库系统影响力排名上分别位列第3位、第7位[5]。根据谢曙光、蔡继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的《中国智库名录NO.4》[6],上海地区共有智库132家,上海地区的高校智库发展至今已达97家,占比高达73%。明确了上海高校智库的整体发展现状后,下文将分别从智库的实体化与协同建设发展、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人员配置、成果孕育转化4个方面展开现状分析。

3.1  智库实体化与协同建设发展

在实体化建设方面,复旦大学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智库体系,其中复旦发展研究院既是聚焦中国发展的智库又是管理全校智库群的运营管理机构,另外复旦大学还设有3家专业性智库,即中国研究院、“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以这4大智库平台为核心,不断孵化校内的多家智库,形成“1+3+N”体系。复旦大学建有智库楼,校内多家智库现已搬入智库楼,办公地点集中,更加有利于统筹管理和协作。其他的多所高校也都在校区内为智库划拨了专门的研究基地,如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办公总面积达510.74 m2,上海交通大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办公实际面积约600 m2。

上海市教委于2013年启动“上海高校智库”项目,推动上海高校智库的协同建设。上海目前已形成以30家挂牌高校智库为“内环”、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资助的高校智库为“中环”、上海高校具有智库功能的研究机构为“外环”的“内环、中环、外环”布局[7]。上海还创建了5大工作体系服务于高校智库的运行管理,包括产品渠道体系、推介体系、交流体系、评价体系和培训体系。如上海市为高校智库建立了全市统一报送反馈渠道和评估体系,由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市教卫党委办公室负责组织智库专家撰写编辑决策咨询专报,报送到有关部门。评估体系会综合考察高校智库的硬件设施、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多项指标,而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主管部门对智库的资金投入,从而获得“以评促建”的效果。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所建立的同城协同机制,通过战略思想沙龙、全球思想版图和协同组稿的方式来进行协同研究,整合多方资源,发表公开出版物,逐渐形成“上海高校智库”这一品牌。此外,自2016年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每年组织实施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推动上海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建立了以问题和课题为中心的协作机制,如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由复旦大学倡议,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长三角地区的5所联盟高校共同发起,共同肩负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相关问题的研究重任。

3.2  智库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上海高校智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总体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是智库为高校直属的独立机构,由校领导担任研究院院长,智库类学术组织由研究院统一管理。如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由校长许宁生兼任,成立董事会,为智库研究团队配备了专职的智库运营团队,研究院既是智库,又管理着全校的智库群。第2类是智库挂靠在高校的二级学院,智库依托某一学院或学科成立,因此,智库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也是与学院一体的。如上海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挂靠在上海立信會计金融学院的科技金融研究院,科技金融研究院承担着智库的建设任务。第3类是非常设科研机构和项目流动制。例如,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下设机构,学校于2018年下发了《上海对外贸易大学非常设科研机构管理与考核办法(试行)》对智库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细化规定;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由各项目主要承担者构成,实行流动制,成立工作小组。

大部分上海高校智库都设立了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见表3)。理事会负责制定智库的重大决策和决定研究方向,形成了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由专职研究员、兼职研究员、特聘研究员、访问学者等组成,学术委员会下设多个研究中心,分别负责不同的研究领域。高校智库主任一般是智库的领军人物,通常由具有较高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的知名学者担任。部分上海高校智库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团队,配备专职的行政人员,负责智库的日常管理和行政类、事务类工作。未设立管理团队的智库,通常配备专职行政人员,辅助智库的研究工作。

高校智库的资金来源非常多元化,主要经费来源为教育部和所在大学提供的发展性资金,此外还包括社会捐赠资金、项目经费和各类基金会支持等。在经费来源方面,上海高校智库正在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投入的模式。以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为例,经费来源除获得上海市教委资助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按1︰1比例提供资金,并得到世贸组织、中欧世贸项目以及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多方经费支持。部分上海高校智库在校内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智库独立设立台账,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因此,智库的项目运行、经费筹措和使用以及报销流程更加独立,并相应地建立起与之匹配的项目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使智库的整体运营更加独立、高效,有利于发挥智库的实质性作用。而部分高校智库隶属于校内的二级学院,智库的整体运营缺乏独立性,会影响智库的实质性成效。

3.3  智库的人员配置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发挥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等功能[8]。要发挥上述功能,在人员配置方面高校智库既应该具备某些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也要有擅长做调研、处理数据信息和撰写调查报告的人才。为发挥高校智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职能,高校智库同样应该配备技术支持、项目管理和媒体联系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使智库的研究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顾问、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校智库的典型代表,胡佛研究所的人员配置是按照1∶1∶1的比例吸纳常驻研究人员、多类型访问研究人员和专业辅助人员,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聘任模式[9],值得国内高校智库借鉴。上海高校智库在人员配置上大部分主要由校内专职研究人员构成,吸收的校外研究人员的任职背景也多局限于科研院所和高校,吸收企业人才少,政府官员挂职也较少,不利于建成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团队。

在“旋转门”机制上,中国特色“旋转门”制度也在构建中。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许嘉璐原任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外,中心两名成员也先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任职,他们发挥着决策咨询作用,2018年,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受聘上海市政府参事。在高校智库和政府之间的互相合作中,政府官员能够增长学术知识,智库研究人员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开拓研究视野。

3.4  智库的成果孕育转化

高校智库主要是以专报、政策咨询报告等形式发挥其决策影响力,以著作、论文等形式体现其学术影响力,此外智库论坛也是高校智库的一个重要的成果孕育和转化平台,报刊文章和智库网站、微信公众号的运作能够发挥高校智库的社会影响力,达到启迪民智的效果。在政策咨询报告和专报的实质性成效方面,以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为例,其决策咨询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应对战略研究》为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提供了基础资料。此外,上海市政府采纳了人口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全面二孩”下的公共托育制度设计的几个核心问题及建议推进的几个着手点》的专报,并将托育机构建设列为2017年上海市重大实事项目。在智库论坛方面,由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和复旦大学主办的中国大学智库论坛自201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两天,以《高校智库专刊》《大学智库动态》等为载体发布信息。首届论坛举办期间,全国多家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向相关部门报送了85篇政策咨询报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上海多家高校智库都已开启了数据库的建设,总体可分为3种类型。第1种是书籍文献资料库,如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着力建设多国档案文献数据库。第2种是专题数据库,其中,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建成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数据库(http://www.database.apcenter.fudan.edu.cn/ytjs_index.htm),访客可公开访问、获取数据;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以政策为本的政策与实践,目前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和社会治理3大数据库都在建设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以基层治理为重心,整合了上海地区调查数据建设多维度数据库,但都未上传至线上平台,不可公开访问。第3种类型为共建数据平台,如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与上海市政府人口办共建上海市综合性人口数据平台。

4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数据(见表4),近年来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咨询报告在提交数量和采纳数量上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从历年采纳率来看,处于50%~70%之间,仍有超过1/3的报告未被采纳。本部分针对上海高校智库发展的现状,提出智库对线上平台重视程度不够、数据库的开放程度不够、未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人才培养作用、研究成果“跟不上、不适应”4个方面的问题。

4.1  对线上平台普遍重视不够

在18家首批成立的上海高校智库中(见表5和图1),11%的高校智库仍未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如: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18家智库中89%的上海高校智库虽然建立了智库网站,但存在着网站更新升级不及时、部分模块为空白页、一些模块仍在建设中等问题,如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网站仍在改版更新中,无法访问。已有的上海高校智库网站中,智库网站一般都能提供智库的简介和组织架构等相关信息。而访客比较关注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下载方面能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18家智库中,同时具备网站、公众号、微博3项线上平台的智库,仅占22%,且智库的线上平台普遍不注重对研究成果的推送,或存在推送不及时、部分信息的更新频率和数据的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微博“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最后更新时间为2017年4月16日;复旦大学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虽然有微博账户,但微博内容为空。

4.2  数据库的开放程度不够

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对大数据的定义性质和分析挖掘都提出了要求:大数据是一种数据集合,以存储量大、种类多、快速存取、高应用价值为特征;大数据要发展就要在数量巨大、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的数据中做到新知识的挖掘、新价值的创造、新能力的提升[10]。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巨量、庞杂的数据,需要专业的智库将这些决策的信息来源整合、归类、提取并应用起来,在深度地挖掘和梳理数据后,将数据的价值呈现出来,并揭示数据背后的逻辑和发展方向。因此,高校智库不仅应该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并且应该顺应开放数据的趋势,推动数据开放共享,让访客可通过数据库获取相应的数据。通过浏览上海高校智库的官网数据库模块发现,高校智库数据库的开放程度不够,能通过智库官方网站数据库链接公开访问的数据库寥寥无几,这样不利于开放、共享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整合、再利用的效果。

4.3  未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人才培养作用

人才培养是高校智库的重要任务,许多高校智库尚未将研究生纳入到智库的研究或运营团队,给学生创造实践的培养环境。高校智库能够为培养既善于做学术研究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提供平台。研究生参与智库的项目,既能够使其接受严谨的科研训练,又能够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参与解决国内或国际上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上海高校智库大部分设立了博士后项目,但18家智库中仅有几家智库设有硕士点。根据智库网站信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和中东研究所设有硕士招生点,国家海洋战略与权益研究基地也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吸收硕士、博士参与基层治理领域的实地研究,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吸纳了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参与智库工作。而剩余13家高校智库均未查找到吸收硕士研究生参与智库工作的相关信息。

4.4  研究成果“跟不上、不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缺乏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大学智库在问题研究上通常有3种价值:其一是学术价值,要在学术上领先于学术同行;其二是社会价值,阐明先导性思想甚至引导整个社会发展潮流是一名学者所要发挥的作用;最后是公共政策价值,即发挥好国家决策智库作用,将对于问题研究的理念反映在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修改和调整之中[11]。以上都要求智库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充当引领者的角色。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的研究多是跟进决策层提出的重要观点,对政策进行解释、论证,而不能做到在调研的基础上,基于逻辑分析出社会的走向,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观点和对策,从而不能切实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当人们在政治上发出了太多的噪音和提出了太少的建设性意见之后,这些机构就成为政治回音室的一部分,而不是提供可供选择的政策分析和创新知识的来源[12]。对高校智库的成果评价应该不仅仅参考智库提交专报、政策咨询报告的数量或公开出版物的数量,而应该更多地参考高校智库的实质性成果,比如,报告有没有转化为政策或为政策提供思路,智库的公开出版物被媒体引述的次数,在社会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等。根据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数据(见表4),上海市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提交的咨询报告数为1,624篇,其中被采纳数为1,132篇,约30%的研究报告是未被采纳的,说明这部分研究成果不能被实际运用、转化为决策建议。

5  上海高校智库的建设路径

针对上海高校智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上海高校智库应该围绕重视智库线上平台建设、扩大数据库的开放程度、吸收学生参与智库工作、提升研究成果质量4个方面来推动上海高校智库的建设。

5.1  重视智库线上平台的建设

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是智库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渠道,西方智库非常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出版物、电子网络等形式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线上平台在中国高校智库中长期得不到重视,一方面与现有的智库评价体系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智庫平台缺乏技术支持。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考虑将智库的官方网站建设情况纳入智库评价体系,以评促建。在技术方面,高校智库可以寻求外部的技术支持,比如让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有技术支撑能力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来提供技术手段,帮助实现高校智库网站所要展现的内容。高校智库应该有效地运用媒体和网络资源来构建自身的话语权体系,发出“智库之声”,打造智库品牌。

5.2  扩大数据库的开放程度

数据库也是高校智库重要的成果发布平台,数据库向公众开放可以赋予公众获取、使用、传播数据的权利,实现数据资源的增值。数据信息的积累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数据库向研究人员开放,有助于跨学科的协作。目前,大多数上海高校智库都建有自己的智库网站,可以通过对网站改造升级来拓展网站的功能和业务板块,以较少的代价和较短的周期,逐步实现数据库的开放功能,在此基础上整合各高校智库的数据库平台,逐步建立统一的上海高校智库数据库平台。

5.3  吸收学生参与智库工作

大学有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13]。吸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与智库工作,能够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到研究中心、知识项目、课程、培训、讲座、研讨会甚至国际学术会议,从而使其处于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平台和动态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碰撞也更容易产生创新性的思想或者发现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流高校智库的经验,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实习和项目辅助岗位遍布所有研究项目,学生在研究所实习,可以为项目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资料[9];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将研究生培养作为重要的战略使命[14]。上海高校智库也应该探索把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研究项目中设置一些辅助性岗位,吸收学生参与智库工作。

5.4  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

胡光宇认为,造成中国智库决策建议质量不够高的原因主要是研究人员缺乏专业性,研究内容分工不科学、不细致。中国智库需要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以及科学细分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提供质量更高的決策咨询报告 [12]。智库的发展历时多年,研究领域已由最初的军事拓展为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交、农业、人口、法律、生态、太空、资源和宗教等。为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越来越复杂的问题,跨学科的研究尤为重要。为切实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高校智库需要优化智库的人才结构,汇集一大批多学科的专家共同来完成某项重大问题的研究,吸收社会不同行业、领域的人才,智库的研究视野才能越发开阔。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泰瑞(Tevi Tory)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有一个趋势使智库渐渐远离学术环境,在这些机构中,博士的数量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政治化”的人物,政治、筹资和专业化成为政治化智库的标签[15]。智库成员中博士比例下降表明,高校智库在吸收人才时,也应该适当放宽学历限制,打破体制藩篱,向跨学科研究、国际化合作的方向发展。

6  结语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虽然总体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高端智库”的建设上仍然任重而道远。智库的议题设置应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高校智库应该有明确的发展定位,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专业化智库,在智库研究议题的设置上要根植于自身的研究方向,做思想的引领者,同时充分对接地方政府的需求,并以此为开展研究的依据,服务国家和城市重大战略需求。在上海数字化城市转型背景下,新兴技术对公共政策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上海高校智库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上海高校智库应该顺应公共政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在人才、学科等资源方面的优势打造智能化智库。

参考文献:

[1] 林芯竹. 为谁而谋: 美国思想库与公共政策制定[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2-3.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 智库报告, 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Think tank reports, 2013 Chinese think tanks report influence ranking and policy suggestions[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4: 20-24.

[3] 李卫红. 高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使命担当[N]. 人民日报, 2014-02-16(5).

[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智库建设情况[EB/OL]. [2017-07-1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03/2017_zt03_shh/17zt03_yw/201707/t20170711_309103.html.

[5]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 2018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R].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 2019: 29, 37.

[6] 谢曙光, 蔡继辉. 中国智库名录NO.4[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555.

[7] 沈国麟. 同城协同: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实践探索[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10): 119-120.

[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4): 4-8.

[9] 陈英霞, 刘昊. 美国一流高校智库人员配置与管理模式研究: 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4, 36(2): 66-71.

[10]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26): 26-35.

[11] 胡鞍钢.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胡鞍钢的观点[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77.

[12] 胡光宇. 大学智库[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49, 82.

[13] 杨玉良. 大学智库的使命[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1-4.

[14] 张新培. 连接学术与政策: 一流高校智库组织研究[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107.

[15] MCGANN J G. The global go to think tanks report 2011[R].Philadelphia: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2.

作者贡献说明:

陈子慧:确定选题、全文写作、校订格式;

刘海峰:提出修改意见。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Take the First Batch of 18 University Think Tanks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as Examples

Chen Zihui  Liu Haif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policies on “building a new type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issued successivel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 has been elevated to a national strategic height. University think tan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type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an improve the new-type think tank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takes 18 university think tanks in the first batch of Shanghai as cas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materialization and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ersonnel allocation, and achievement breeding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s in Shanghai based on specific data. [Result/conclusion]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s in Shanghai should focus 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platforms, expanding the openness of the  databases, attract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hink tank work,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resul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Keywords: university think tank    Shanghai    construction path

收稿日期:2020-11-10      修回日期:2020-11-24

作者簡介:陈子慧(ORCID:0000-0002-2841-7663),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czh627@126.com;刘海峰(ORCID:0000-0001-6729-7767),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MPA中心副主任,博士,E-mail:hfliu@dhu.edu.cn。

猜你喜欢
上海市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春在我心
白眶鹟莺等12种上海市鸟类新记录
照片墙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