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彦
摘要: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变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中思、思中问、问中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质——让学生更有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做到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具体问题:教学前,以预习任务驱动学生进入状态;教学中,以探究任务驱动学生实现语用;教学后,以评价任务驱动学生形成能力。任务的难度、精准度与容量都可能影响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英语教学;预习任务;探究任务;评价任务
高中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围绕问题讨论,还是开展学习活动,教师组织教学的本质都是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自主探索,互动协作,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的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变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中思、思中问、问中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质——让学生更有作为。
一、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的价值
任务驱动以任务为主要线索,强调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任务驱动主张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任务来进行学习与思考、合作与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其求知的欲望也会持续被激发,由此,他们将走向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一)提升学习效力
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是专家讲座式,教师局限于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学生的习得情况,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效率低下。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任务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积极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活动,高效完成任务,进而提升学习效力。
(二)增强思维张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会设计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不同维度的任务,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应用自然进阶到分析、评价、创造。学生由接受式学习到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思维的空间得到拓展,思维的张力随之增强。
(三)培养学习能力
课标指出,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个体思考会产生很多问题和困惑,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利用英语工具书或者求助同伴来解决问题,课后有些学生甚至会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来解决问题。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任务驱动英语教学的策略
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从教学前到教学中再到教学后,任务目标是有所区别但又相互关联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做到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具体问题。
(一)教学前:以预习任务驱动学生进入状态
高中英语教学涵盖课型多样,如阅读课、语法学习课、词汇学习课、试题讲评课、专题复习课等。无论哪种课型,都会有课前预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顺利进入状态,提升学习效果。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为例,学生在阅读语篇之前必须要解决生词难题,否则无法顺利理解语篇材料。教师可以设计词义释義英英匹配练习,如图1所示。
(1)acquireA. a supply of sth
(2)potentialB. get or gain something
(3)criticalC. expressing disapproval
(4)individualD. the possibility of sth happening
(5)resourceE. a single person or thing
......
教学前的词汇预习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自主探究语言知识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印象,增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另外,教学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语篇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时代背景,为深入理解语篇的三大主题语境——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整本书阅读教学前,可以让学生预习故事简介,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20世纪20年代。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到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的1929年。这10年,美国社会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们疯狂追求奢靡的物质生活。文化时代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正式阅读这个文学故事时主动思考人性,剖析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即便是语言学习课,如词汇学习课的教学前也要设计好具体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在课前查阅词汇的搭配、经典含义和例句,让学生对这些词汇有初步认识,便于他们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主动展示、讨论、质疑和修改,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打破原来那种纯粹由教师来讲授、展示、提问、总结的语言学习模式,让学生有所作为。
(二)教学中:以探究任务驱动学生实现语用
教师应尽可能把思维的进阶训练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在低阶思维阶段会对语言进行记忆、理解和应用,教师设计的任务就应指向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很多教师会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但是在观看前,教师如果没有设计让学生获取重要信息的任务,只是让学生无目的地观看,看完后再问一些问题,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被动回忆视频内容时往往答非所问。
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探究语篇结构的重要驱动任务。英语教师可以把语篇结构设计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探究篇章结构,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形成语篇结构分析能力。例如,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是一篇议论文Of Friendship,语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图2和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形式中选择一个,利用其提示,完成对语篇的探究。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选出适合语篇结构的图形的过程,也是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
英语语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用英语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应用文阅读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驱动任务:
What is the charge for a young couple with a 5yearold boy who visit on the reopening day?
A. £30.B. £31.
C. £37.5.D. £38.75.
上述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读懂公园门票及入园须知,学会借助语篇信息计算门票价格,从而实现运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用英语来评价一个事件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学科育人。例如,2020年新高考卷Ⅰ英语阅读理解B篇的题目:
What can we learn from Jennifers story?
A. Time is money.
B. Love breaks down barriers.
C. Hard work pays off.
D.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
学生把英语表达Hard work pays off与语篇中的主题成功关联起来,认可并推崇Jennifer为获得学士学位努力奋斗的经历,这不仅是阅读理解,更是通过具体的驱动任务实现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三)教学后:以评价任务驱动学生形成能力
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应聚焦并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
教学后的重点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习得情况做评价,评价任务的形式可以是问卷、考试、读写训练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任务。教学评价任务对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语法教学评价中,学生通过考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拟订整改方向和措施,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在文学故事类语篇教学中,学生通过读写训练创造性地延续故事情节,想象人物情感变化。显然,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建立在英语教师设计的具体驱动任务上,没有任务驱动,很难形成学生元认知策略下的学习能力。
三、影响任务驱动效果的因素
(一)任务的难度
高中英语教学中,驱动任务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过于容易的教学任务无法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反之,太难的教学任务则不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不符合学情的教学任务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时应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高一起始年级的任务设计应偏重基础性,低阶思维任务稍微多一点;高二年级的任务应适当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可以增加读后续写等较难的任务;高三年级的任务则应偏重综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任务的精准度
驱动任务的精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驱动任务与教材语篇的一致性。任务不能偏离教材语篇的主题和类型。有些教师未能对教學中使用的语篇进行全面的分析,设计出的任务必定会冲淡语篇的主题,脱离语篇的类型,从而使任务设计与语篇渐行渐远。二是驱动任务与新高考的一致性。高中英语教师要深入研读新高考卷,熟悉新高考题型,把英语教学驱动任务设计与新高考题型、命题方向、难度等匹配起来,使驱动任务更有时效与实效。三是驱动任务与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的一致性。任务设计应围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任务的容量
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的容量决定了任务完成的质量。适量的教学任务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输出、评价、整改等,而过多的任务会让学生疲于应付。一些教师总是不能当堂完成既定教学,这势必导致任务完成的效果大打折扣。当然,过少的教学任务也会缩小学生思考的空间,削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田宝军,康许培.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7(28).
[2] 罗婷.任务驱动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8).
[3] 程晓堂.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