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洋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 北京 100000
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在于各专业课教师将原有“思政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育人理念。"课程思政"强调所有的课堂都是应该必须具备一定的育人功能,各门课都要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才能产生效应。体育教育在思政教育方面有其突出优势,若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实现学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融合,需要建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理念作为重要的基础环节,必定要全面且科学,而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在现阶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难度,相关教学理念的不充分及缺乏,会影响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课程思政”的发展现状,着力于对学校体育课与“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理念进行更加具体化的分析与研究。
(一)学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学校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虽统一于培养人活动当中,却有一定的区别。学校体育教育是师生参与较多,实践活动丰富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相关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需要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之中,使学生在重点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学习、领悟一定的思想道德理念。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更加直接,目的明确的思想道德教学,例如高校中的形势与政策、思想与道德修养、毛泽东概论等课程,通过具有直接目的的教学使学生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素养与社会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认真诚信的观念、准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学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课两者统一于训练、培养个体及学习素质的活动当中,同时也存在于体育教学的整体框架结构之中,它们彼此互有区别,却也相互联系。从教学目标角度看,体育课堂的教学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手段和相互作用关系,即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宗旨之一,从课堂教学内容来说,体育课堂教学是思想政冶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载体。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堂广泛地存在着我们体育课堂的每一个方面。
(三)体育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关系。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工作所针对主体都是大学生,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大多思想开放活跃,主体意识较强,并且注重自身的竞争和奋斗。但由于其成长的环境、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其思维观念也呈现出丰富的多元化,价值观念与其行为方式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功利主义的思维导致了学生的浮躁,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在新的时期进一步地加强与完善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维与政治文化教育,不断地创新思维的方法与途径,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实际和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维传递给大家。高校老师作为广大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者与领路人,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多样化的原则,积极地发挥引导作用,并通过高等院校体育这一有力的平台,引导广大大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全面发展,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理念。现阶段部分高校尚未跳出传统学校体育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学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存在专业课教学中缺少思想政治教学的理念,教师本身思想政治知识及价值观念的差异,会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学校体育课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更加直接的参与到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因此,应有机结合现有资源,树立正确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相结合的传授方法及教师自身正确的价值引领去积极探索,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为各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成果。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理念。教学中存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形态。显性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直接的教育,隐性教育则为间接教育,使学生在直接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领悟、学习相关经验或影响自身的正确价值。隐性教育主要是泛指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对学生自身进行一种间接的教育性体会经验的传播与渗透,是一所学校为了达到其教育的目标,以内隐、含蓄的形式,使其他受教育者能够获得一些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教育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内容和影响因素总和。
在我国现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隐性的德育课程对于高校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具有着重要而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有的人甚至主动地提出,隐性的德育课程应该是"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部丰富的德育"活教材",是一种庞大的道德教育资源。隐性教育的设计及优化与各门课程的显性教育相融合,能够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发挥联动作用。隐性的德育课程正是通过创造性地选择、利用高等院校丰富的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念和意义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形成积极的伦理态度与情感经历。
由此可见,最好的德育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价值观的传递,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领悟。使学生在轻松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主动接受、内化、实践,在个人体育教育“课程思政”过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三全育人与个性培养协同发展理念。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理念不可缺少三全育人与个性培养协同发展理念,新的一个历史发展时期高校的大学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充分注意高度重视第二、三和四课堂的隐性思想教学,又应还要充分注意第二、三和四课堂的具体教学中隐性思想教育。通过深入地实施"三全育人",坚持以因材施教,了解、挖掘、把握每一位学习者的自身个性化需要,从以往单纯地将促进就业为主要导向的目标转变为以人生发展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导向的目标,通过创新人才培训模式、优化教学课程结构、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为每一位学习者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能够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模式多元化。从教学主体出发,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及个人素质教育,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将三全育人与个性培养二者协调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