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2
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工作顶层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更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第一批试点的证书之一,主要是将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书证融通、以证促学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出与经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人才[1]。
(一)概念。1+X证书制度中的“1”代表学院发放的学历证书,“X”则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学历证书能够反映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登记证书则是学生技能水平的主要凭证。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职业学院需要积极贯彻教育方针,结合经济市场人才需求,培养集素质与能力于一身的技术人才,通过稳扎稳打的方式推进1+X证书制度,使学生能够有效拓展就业本领。
(二)1+X证书制度背景意义。1+X证书制度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策略,其意义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第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能够促进学校改革人才供给侧结构,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吻合度,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提高人才就业能力。第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能够调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提高社会培训水平。第三,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工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证,将1+X证书制度与国家资历框架相结合,能够为人才成长构建良好渠道。
(一)明确物流管理职业标准。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运行逻辑从职业标准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初级、中极和高级,同时,每个层级都要明确功能、内容、知识以及技能要求。从职业能力要求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一般、初级、中极以及高级。具体来说:一般要求就是从事物流行业的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养、环保认知、理论知识等。初级要求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市场开发能力和客户、仓储等管理能力[2]。中级要求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掌握绩效管理以及物流成本相关知识和技能。高级要求则是在上述三个要求基础上增加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明确物流管理职业标准,能够为职业学院教学指明方向。
(二)制定物流管理1+X考核大纲。物流管理职业等级证书需要针对不同层级,制定相应的考核大纲,可以将考核形式分为基础考核、综合考核、实践考核三种,其中基础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物流知识点掌握情况,综合考核需要考察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则是考察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物流业务操作能力
(一)专项培训。所谓专项培训,就是在物流管理1+X考核前针对性开展培训活动,使学生掌握考试内容与形式。在培训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培训对象,专项培训的对象不仅包括职业学院专业学生,还应包括社会中的从业人员。其次,需要选拔良好的培训人员,培训人员必须要通过物联师资培训,并获取相关资格证,同时培训人员需要熟悉学校和企业两个培训环境,这就需要培训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历,还要有充足的企业实践经验,从而满足“双师”需求。最后,合理组建培训组织。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学校可以从理论知识培训方面进行宣讲,企业则需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培训内容产生认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二)1+X书证融通。上文提到,“1”是学历证书,“X”是技能等级证书,后者为前者的补充和拓展。所以想要保证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就要认识到书证融通的重要性。首先,明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家对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了四项课程类别。第一,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属于必修课,包括心理讲课教育、劳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职业教育、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第二,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现代物流管理学、经济学、电子商务学等。第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运输管理、物流营销、物流成本管理等。第四,专业拓展课,包括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专业英语、电商物流、国际物流等。
在明确教学标准后,需要制定明确的书证融通方案。所以,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将技能职业证书与国家教学标准有机融合,使“X”深入融入“1”中。当前,职业院校在物流管理1+X实施过程中常见的方案有三种,分别为免修、补修以及强修。其中免修指在专业课程中已经体现出来的,并且与“X”要求内容一致[4]。补修则是指“X”中要求,但是专业课程中没有的。这就需要学校改变课程标准,将“X”融入其中。强修则是指“X”要求内容在专业课程中有所涉及,但涉及范围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充。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进程,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提出将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深入探索1+X证书制度,这不仅是职教改革的一大突破,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