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2021-07-12 08:28:5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工匠中职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辽宁 阜新 123100

工匠精神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工作理念,它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责任和担当、严谨,以及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当前我国的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怎样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值得思考和深思的问题。中职教育是在我国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主要进行对于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专业的技术能力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而且是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一些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很理想,存在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性较差等问题。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来说,一方面,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对于语文课堂的热情;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把重点只放在了专业课堂的学习上,不符合当下综合型人才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载体,在课堂上渗透工匠精神,不断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缺失

1.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中职学生还是处于青春的时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的文化基础不扎实,比较薄弱,使大多数中职学生在现在的课堂学习中无法积极主动的深入课堂。对于操作训练时间长,劳动强度较大的实践,出现态度不认真,心浮气躁的现象,无法做到潜心学习和工作,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2.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工作毅力。中职学生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在学校教育中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用心去学。当前社会的发展下,对于技术型工作人员的需求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有和企业对接的优势,可以较快的进入工作岗位,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吃苦耐劳,眼高手低,出现跳槽和转行的现象。但是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受教育程度较低,有些技术性较差,导致了工资较低,工作时间较长的问题,学生缺乏恒心和毅力,并且没有体现出爱岗敬业的精神,给自己的自身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语文教学缺乏工匠精神的渗透。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都会出现在语文课程中,对中职教育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当前的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中,课程缺乏创新,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没有渗透工匠精神,不利于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1.加强引导,提升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下,教师不是单纯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工匠精神要求学生们在学习中有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如:在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再别康桥》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寻找一些关于作者徐志摩的资料以及他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展示。在多媒体上放出再别康桥舒缓的背景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把课文进行导入,调动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团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团体合作使学生更高效率的完成实践作业以及教学活动,符合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小组之间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形成了一个好的氛围环境。

3.契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挖掘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不断潜移默化,不断树立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观意识。如:教师在对第三单元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让学生简单背诵这首古诗,对古诗中所体现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作者陶渊明在什么情况下写出了这首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深入,不断探究,树立自信心,不断培养工匠精神,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4.重视语文课程实践。中职教育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语文课程的教学环境中,为了使学生更加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语文课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找到自己的归属感,真正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辩论赛和演说的实践活动,不仅要求学生们自主准备需要的材料,而且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培养了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课堂中不断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应依靠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沟通,靠近学生与自身职业规划的距离,更好的发展自身,为未来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工匠中职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