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轶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体育学术期刊是记载与传播体育发展动态以及体育文化的载体,从1909年著名体育教育家、宣传家徐一冰主编的《体育界》的创办至今[1],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体育学术期刊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学术的发展状况,从制度层面尤其是现在的职称评定体系来说,将体育科研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更是大幅提高了体育学术期刊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高,网络连接无处不在,加上各种数据库功能的增强、储存容量的增大,数据的收集速度在加快,分类也越来越详细,检索也越来越便捷,这使得数据容易获得。当数据的数量积累、种类丰富到一定的程度时,看似冰冷毫无意义的数据就像会说话一样,告诉人们一些简单数据无法表现出来的信息,这些信息也逐渐被广泛运用到工作生活和科学研究中[2]。
本文也正是利用数据的这一特点,通过检索大型数据库以及专业的期刊网站,收集并发现数据传递出来的信息,并经过整理和分析,以提供有说服力的意见和建议。有些数据信息限于能力有限无法解释说明,也列举出来,供有识之士参考。
以知网的体育类期刊库、硕士论文库、博士论文库为研究对象,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分类选出16种核心期刊,具体如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中国体育科技》《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科技》《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分类选出16种非核心期刊,具体如下:《冰雪运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河北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体育科研》《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浙江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研究与教育》《四川体育科学》《安徽体育科技》《体育科技》《福建体育科技》《湖北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
通过知网检索可以发现,在期刊库中,2010年发表了中文分类号为G8的体育类文章共30 659篇,是2000年的10 685篇的3倍,从图1和表1中能看到以下几种发展形式:
图1 各年期刊体育类文章篇数
2.1.1 持续增长阶段
从1988年至2008年,每年发文篇数总体呈现持续且较快增长的趋势。发文篇数持续的增长是与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的。
2.1.2 爆发式增长阶段
1994年发文6 383篇比1993年的43篇呈现大幅度增长,究其原因,在于1994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指出,“科技兴体”是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广大体育工作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科技对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体育科技工作,促进科技进步。这样的指导思想促成了1994年发文篇数的爆发式增长[3]。
2.1.3 相对较快增长阶段
1999年17 %、2002年17 %、2007年18 %、2008年31 %的文章篇数增长率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一阶段的增长与国家职称制度的改革相关,因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需要进行学术成果方面的评定和考核。
2.1.4 平稳回落阶段
从2008年至2015年,每年发文数量呈现较平稳的状态,每年总数在3万篇上下,从2016年开始至今,每年发文数量基本稳定在2.5万篇左右,相比2008—2015年这一阶段下降了15 %。
表1 各年期刊体育类文章篇数
从表2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发文的数量,可以了解每年毕业的体育类硕士和博士的数量。2008年至2018年间的数据显示:每年毕业的博士平均数为145人,硕士平均数为3 600人;而到2018年为止,我国培养的体育类博士总数为2 066人,体育类硕士为44 477人。按2015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全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共1 202所,每所本科院校能分配到的体育类博士不足两人,而全国共有小学20.14万所、初中5.26万所、普通高中1.33万所,他们对体育硕士也有巨大的需求,可见体育类高学历人才目前存在巨大的缺口。
表2 各年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篇数
2.2.1 体育类硕士学位论文数
从图2中可看到:1999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硕士的培养数量总体呈现持续的增长,在2013年时达到较高值,为4 307人;从2013年开始至2018年,体育类硕士的培养数量呈现平稳的趋势,2018年时达到这一阶段的最高值,为4 356人。如今硕士学位已成为进入城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必备条件,而总数4.4万的硕士数量仍无法满足一所学校配备一个硕士的需求。
图2 各年体育类硕士学位论文篇数
2.2.2 体育类博士学位论文数
从图3中可看到:1999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博士的培养数量总体呈现持续的增长,在2013年时达到最大值,为178人;从2013年开始至2018年,体育类博士的培养数量出现较大回落,基本维持在均数135人左右;2017年达到这一阶段的最低值,为115人。如今博士学位已成为进入各大高校教师队伍的必备条件[4],在一些高校,博士学位还是评定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可是人才的培养却越来越乏力,数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而高校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却不断提高,供求的矛盾十分明显。此外,想要靠一线教师自身的努力去弥补缺口也是不现实的,一线教师本身就有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科研任务,多数都上有老下有小,在这样的处境下是很难同应届硕士去竞争。适度扩大体育类博士的培养渠道,提高博士的培养数量,重点落实对新入职人员的学位要求,给一线教师一定的绿色培养通道,才是解决人才供求矛盾的方法。
图3 各年体育类博士学位论文篇数
2.2.3 硕博比不断加大
从表2中可看到,每年培养的体育类硕士人数和博士人数的比值在逐年加大:2000年的硕博比是3,即每培养3名硕士就能同时培养一名博士;2010年的硕博比是18,即每培养18名硕士的同时才培养了一名博士;2017年的硕博比是38。比值的不断增大反映出硕士与博士培养数量的发展速度不成比例,体育类博士的培养速度大大落后于硕士的培养速度,这与社会对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需求是相矛盾的。时下硕士学位已逐渐成为中小学的入职门槛,博士学位则是各高校的入职门槛,而作为术科类的体育博士,既能在术科上有所专长又能在科研上有所成绩的人才实在稀缺,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只是一味地提高用人门槛、一味地提高职称晋升的要求,必然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2.3.1 北京体育大学文献篇数特点
从图4可见,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发表文献篇数在2004年的时候为641篇,比2003年的333篇翻了一番,而到了2007年的时候,更是达到了最高值977篇,其增长的背景是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体育类高校,近些年来其学报每年的总发文量却只是维持在300篇左右,这与其每年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规模不太匹配。学报连自己学校内部的学术发声、发展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更难以营造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因此,应该根据招生规模来调整学报的载文体量,大幅扩大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发文数量,而不是使数量越来越少。
图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各年发表文献的篇数
2.3.2 三种刊物的比较
图5中选取了较具特点的3种刊物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近三十年来发表文献的篇数相对较平稳,平均每年在150篇左右,1995到2003年出现了一段时期的高峰,这一时期每年平均值在200篇左右,从2004年至今呈现缓慢逐渐的下降趋势,这与上海体育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状况不相匹配。
图5 三种刊物历年发表文献数量
而体育文化导刊1999至2003的发文量出现较快增长的趋势,篇数从171篇至509篇,增长了三倍,而2007—2014年篇数从408篇至650篇,又增长了50 %,2014—2017年则相对平稳。体育文化导刊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术发展的需要,也缓解了其他刊物数量下降的压力,但从2017年至今,体育文化导刊也同样呈现出发文数量快速下降的态势,至2018年时篇数为221篇,仅相当于2000年的水平,这无疑使得全国体育学术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收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之前相对较平稳,而1997至2007年,呈现出持续且较快的增长趋势。从1982至1997年,增长了近12倍,而2007年至今又呈现持续且较快的下滑趋势。至2018年时篇数为242篇,相当于2000年的水平,这明显与学术发展的需求不相符。
总的来看,这3种较有代表性的期刊,发展历程虽各有特点,但近年收缩的态势却是相同的,这一趋势也体现了中国体育学术所处的困境。
2.3.3 核心期刊近三十年刊文数量变化
从图6中可以看出,所列的16种核心期刊发文篇数在1990至1998年间呈现出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在1998至2005年间出呈现较快速的增长趋势,从2005年至今则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17年的发文篇数只相当于2005年的60 %,减少了将近一半。
5家区域管道公司主要根据市场需要和中国石油总体规划开展管道设施投资建设和安全维护(包括实施扩能改造工程),相互间互联互通,打破物理界限,建立资源双向调度通道。管道设施建成后,所有站场的关键设备、所有向用户分输的计量数据和控制阀门都经数据接入和联合调试,一并纳入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系统,接受北京油气调控中心远程调度控制。区域管道公司受托输送天然气,管输价格大致按运距在公司间分摊,相对固定且接受国家监管,按量获取管输收益,多输多收。
图6 16种核心期刊各年发表文献的篇数的总和
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是高校教师评定高级职称的重要指标[5]。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为了提高学校的实力,更加重视科研工作,纷纷提高对一线教师的科研要求,要求教师发表更多的文章、做更多的课题才有资格评高级职称,达不到要求的甚至要降聘和扣减相应津贴,这使得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各期刊也都为了提高期刊的质量,更加规范地发行[6],提高了稿件的接收标准,使得核心期刊的发文篇数逐年下降,这也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难度。
2.3.4 非核心期刊近三十年刊文数量变化
从图7中可以看出,所列的16种非核心期刊发文篇数在1990至2000年间呈现出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在2000至2004年间呈现出较快速的增长趋势,从2004年至今则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17年的发文篇数只相当于2004年的74 %,减少了25 %,虽然比核心期刊的减少程度小一些,但同样有较大幅度减少。
图7 16种非核心期刊各年发表文献的篇数的总和
非核心期刊在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可发文数量的减少与高校对一线教师发文数量要求的提高,同样使得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难度不断加大。
(1)目前中国培养的体育博士总数约为2 000人,每年平均约为140人左右,培养的硕士总数约为44 000人,年平均数约为3 600人,如此的培养规模远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日益增长的需要。
(3)从2014年至今体育类学术期刊的发文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这与国家体育发展的形势不符,如何活跃学术氛围、调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学术热情,是当务之急。
(4)所选16种核心期刊的年发文数从2007年至2019年,呈现递减的态势,且幅度很大,这对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所选16种非核心期刊的年发文数从2004年至2019年,呈现缓慢递减的趋势,这使得职称评定的难度有所增加。
(1)建议扩大博士与硕士的培养规模,以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2)建议稳步提高各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年发文数量,以满足体育学术发展的需要,满足各级人才职称评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