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1-07-12 14:19:58胡志红
科技视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资格证幼儿教师幼儿园

胡志红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250103)

随着近几年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专业幼教人才的需求增大,培养合格的幼教师资,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因此,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入制度是提高幼儿教育的关键因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和2012年先后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均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等,这对教师准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提升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对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分析

教育部于2013年8月15日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第三章中明确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1.1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分析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综合素质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等,内容非常广泛。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也是考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则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及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考察的重点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考试的题型包括选择、简答、活动设计等类型,但出题时更侧重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答地机械记忆。

1.2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分析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考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知、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教学基本技能。通过现场抽取题目、备课、试讲,回答问题等环节,重点考查学生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弹唱、美术、舞蹈、故事等教学实践能力。

2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需要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的分析,笔试内容更加体现出综合性特点,而且覆盖的面广,难度增大,既包括通识性知识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但有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课程没有开全或设置不合理,有的院校艺术类课程开设较多,由于受总课时、学分的限制,通识课程或理论课程开设不足或学时不够,这些都无法满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需要。

2.2 课程内容无法满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需要

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虽然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与考试课程基本一致,但许多院校在理论课程教学上,基本上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识记层面,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的直观认识和体验,对幼儿园实践教学不够了解,因此,欠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3 课程中实践学时比例较少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考察侧重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于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而得来,而是在课程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理论课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实践操作少,压缩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学时或流于形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2.4 教师教育类课程开设不足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作为教育类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包括幼儿发展、幼儿教育、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但有的院校对于师德方面、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没有开设或开设的学时不足。师德师风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资格证考证的需要,从教师个人发展成长的角度而言,更是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3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该在深刻理解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对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而应避免完全以应试为目的的课程改革。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要以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为契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上综合考虑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将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素养及幼儿园教学、班级管理等课程合理安排在三个学年,大一主要安排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二安排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大三是专业拓展课程。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数(含选修课程)三年制专科应该达到60学分和18周的教育实习。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应包括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幼儿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等。

3.2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由于专业特点,比起其他专业来说开设的课程较多,不仅仅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理念和师德。面对较多的课程和规定的学时、学分,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地整合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教师之间加强合作,通过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的集体备课,多进行研讨和沟通,相互合作,重新修订课程标准,为学生考取资格证做有力支撑。比如,在学前教育学中有涉及幼儿园游戏的内容,另外还单独开设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共同备课,合理地安排课时与内容,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对于有些内容也可灵活采用讲座或讨论等形式来完成,在有限的课时中加入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在教材的选用上,可以在近几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中选择“课证”融合的教材。对于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适当删减与增加,在保留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理论性知识进行适当减少,而增加案例教学和幼儿园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多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将幼儿园教学的生动案例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创设幼儿园情境,并结合讨论法、探究式、翻转课堂等,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3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无论理论课程还是技能课程,都必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全程实践教育教学模式。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能力目标,考核标准和教学要求都要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这也是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能力为重”相一致。围绕培养学生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和教学进度,处理好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做好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实习与顶岗实习。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确保落实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不断快速地增长知识,增强能力。

总之,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院校,要“以考促改”,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及教学方法、实践等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幼教师资。

猜你喜欢
资格证幼儿教师幼儿园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公民与法治(2020年9期)2020-05-30 12:45:06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28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
新民周刊(2014年49期)2014-12-23 11: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