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珊珊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加快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进程,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广大学生的眼球,将互联网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首先,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从网络诞生到2018年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逐步增加,已经超过了8亿人,网络普及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不仅如此,网络宽带的速度也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我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已经包括了网络的普及化。其次,网络大众化。互联网技术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智能化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络的频率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利用网络下载资源和开展娱乐活动的次数增加了。可以说,现阶段互联网已经向大众化迈进。最后,网络功能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打破了传统数据传输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及时集训的通信要求。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优越性已经被广大民众所看到。
(1)教育理念落后,与时代发展不相契合。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现阶段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述,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之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课堂教学内容与网络发展实际存在较大偏差。
(2)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学的设置与时代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高校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致性,没有实现合理划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3)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目前,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开始尝试将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对互联网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没有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教学水平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极大地弱化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缺乏科学的评论方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评价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利于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研发教学的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笔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实践能力不强。不仅如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平时成绩纳入其中,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同传统产业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先进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发挥互联网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不例外,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断引进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计算机更新速度也在与日俱增,而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的是旧教材,使计算机基础教育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要做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搭建全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水平。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广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适当地将计算机软件在课堂上进行普及,实现广泛推广,提高广大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求职奠定一定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优化课程教学模块。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若想提升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来实现和完成,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优化课程设计。教师也应当在了解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本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搭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块。以机械设计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机械制造专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的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CAD制图;而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动画设计等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同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完成工作,确保计算机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必须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不断优化和设计课程模块。计算机教师要从学生的不同专业和特点出发,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块教育的构建。
(3)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迎难而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广大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知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配套可行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将期末考试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一部分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份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除此之外,与广大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搭建校企合作模式,引导计算机教师深入到企业当中,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的价值,进而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