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师范生的培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们是未来的人类工程师,肩负着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艺术师范生是未来的美育教师,是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传道者,也是具有敏锐的审美耳目、充沛的审美情感和健康审美灵魂的人。美育教师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不仅将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及国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国际政治、科技发展、经济生态等及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培养一批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家国情怀和健康审美的美育教师特别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要通过课堂这个渠道,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得学生在面对当代社会思潮日趋繁荣的时代新趋势的时候,有自己正确稳固的品德和思想。思政课堂和其他课堂就是要熏陶学生们的品德和人格,将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落在一个“德”字上,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成才做好思想准备,对大学生现有的思想观念进行规整。用好课堂、用足课堂,要让每一个课堂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把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把“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如盐入味”地落实到每一门课上,这,是教育工作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是育人,但其内涵有所不同。思政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而“课程思政”是在课程育人中突出课程德育,是对过去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德育”现象的反思,是在各类各门课程中始终贯穿以思想价值引领为主线而进行的。 “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课,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那么,未来美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应如何开展?笔者认为,未来的美育教师与普通大学生有所不同,她们有自己不一样的学习的背景、成长的环境、学习的习惯,以及独特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思考能力。例如舞蹈教育专业学生,他们将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在舞蹈专业课的学习中,培养了敏感细腻的共情能力,擅长感性思考,生活中性格开放,勇于追求新鲜事物。但他们往往不擅长或排斥纯理论性的学习和抽象的理性思维,灌输性的理论课程容易引起舞蹈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因此,不要尝试在舞蹈课堂上讲思政理论,更不要把专业课和思政课混淆变成不伦不类的综合课。如果能够从贴近他们的专业和生活中挖掘德育资源,在舞蹈专业课堂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实现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的对话和融合。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的改革,首先要建设好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过去大部分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舞蹈技能的传授,忽视思想育人。这样的教学就很容易停留在机械照搬上,而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更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去培育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传播人文情怀。为此,就要特别重视舞蹈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和理论修养的熏陶培养提升。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舞蹈课程的教学之中,在每一门课,每一堂课中体现育人的功能。
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真正把国家放在心中。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拥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心,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为国培养人才,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只有站在一定高度,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接班人,聆听国家和人民的召唤,加倍努力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提高新青年的家国认知和爱国意识,才能明确师范生教育的真正价值,切实达到“知之深、爱之切”的教育效果。
最后,教师要做言传身教合一的典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课上课下相一致,不仅在于课上怎么说,更在于课下如何做。这里介绍一下我校的做法。我校舞蹈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教师们年轻有活力、创作敢为先,热心教学。课程思政的改革让老师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课里课外、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成为主旋律的弘扬者、正能量的传递者。舞蹈老师们不仅外表阳光健康,做人光明磊落,言谈举止中也充满着正能量。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深深影响着学生,也形成了无形而强大的“校园能量场”,示范引导未来的小舞蹈老师们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一支觉悟高、有担当,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发展和培养大批高质量艺术师范生的最强大的源动力。
在“舞蹈+思政”课程初建时期,老师们不知何为思政元素,希望思政课的老师们能帮助把思政元素列举出来,供专业老师根据所教内容“对号入座”。这些舞蹈老师想将思政元素纳入舞蹈课程之中的积极性值得赞扬,但是这种想法欠准确。“舞蹈+思政”应是充分挖掘舞蹈艺术中特色德育资源,创造性地转换为生动的舞蹈教学内容,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融入舞蹈专业知识之中,使学生在学到舞蹈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提升思想之境界。而不是生搬硬套或是插播式地讲授思政内容,引起学生反感。
这里再介绍一下我校的做法:为解惑舞蹈老师们对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方式问题,我们多次邀请校党委卢羡文书记举办关于课程思政改革的讲座。她指出:“课程思政教学重在凝聚政治向心力,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促进民族精神的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形成。”
老师们从中领会到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从艺术师范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从学生关注的文化艺术视角切入,挖掘音乐、舞蹈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大胆进行实践和改革。如,在编排舞蹈组合时将爱国、责任、果敢、刻苦、担当、勇敢、乐观、合作等精神品质融入作品创作中,教师们通过教授《英雄赞歌》等一系列优秀的“红色”舞蹈作品,将思政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不仅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而且明白了怎么用舞蹈讲好“中国故事”。在剧目课上,教师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舞蹈经典作品,如《东方红》《红色娘子军》《黄河》等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征、思想境界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党和民族的奋斗历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舞蹈教师们课堂上富有激情的讲述,让学生从内心里得到精神上的深华,深入地感受到了作品立意与主题思想,更能理解作品,并且在实践表演中更加投入。
如果说,将思政内容融入《民间舞》和《剧目》等课程容中比较容易,但《基本功》课中的把杆训练怎么融合,这是需要我们更费一番思考和摸索。怎样才能做到融入而不要破坏专业的属性,那就不能想当然把思政内容强硬地塞到专业课里。舞蹈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经常在一起研讨,最后终于找到合适基本功课的方式,那就是用革命歌曲做把杆动作的伴奏,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利于把杆动作的伴奏,并且能让学生的精神品质得到培养。负责伴奏的钢琴老师找了将近50首适合舞蹈的红色革命歌曲,比如《我的祖国》《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绒花》《红星照我去战斗》等,这些音乐大气、美好、顿挫、激昂,与舞姿、神韵相得益彰,润物无声地感化学生。我校师生通过“舞蹈+思政”课程改革,用实际行动来响应总书记的倡导,在思政课堂里学到、讲到、舞到,以艺术的形式有效地显现舞蹈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未来,我们培养美育教师的时候,要着重于价值体现、能力塑造、知识传达,三者缺一不可。不仅是上好一门课,更是培育人民的教师。要以价值塑造为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让知识和能力得以显现,这样才能寻找到正确的个体发展方向。“舞蹈+思政”课程改革是我校围绕着育人工作这个核心开展的积极探索,希望此探索能给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各位同仁们一些经验借鉴。希望艺术师范生的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能担负起人才培育的重任。在人民教师的培育方面,要让人民教师能担当起未来祖国富强复兴的责任,不忘国家人民的使命,不负初心,将课程思政“如盐入味”地落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和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