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探寻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艺术学原理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舞剧编导手法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上海歌舞团编创并出演的舞剧,它讲述了上海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党员李侠在敌占区与敌人斗争、周旋,不惧牺牲自己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故事。该剧主要是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原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编创,以唯美的表达,精炼的叙事、极具特点的舞台场景和惊险刺激的地下斗争,再现了为民族解放事业壮英勇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同时也向革命先烈致敬。舞剧成功颠覆了红色题材作品在观众心中的固有印象,一经上演便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况且颇受好评,并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与第十六届文华奖。

一、经典故事与新的开始

纵观我国舞剧发展的历史,体现红色经典、革命题材的舞剧不在少数,像《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天边的红云》以及《白毛女》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革命题材舞剧,但描绘地下革命工作者带有谍战色彩的舞剧,却是独一份。编导在了解当代的审美需求、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恰到好处的舞蹈语汇与别出心裁的创作手法,将经典红色题材与艺术风格相结合,将传统故事重新用身体戏剧演绎,分解与重构了身体语言、艺术结构等方面,使舞剧创作不落俗套,区别于其他舞剧,使得中国舞剧实现在创作上的一次飞跃。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上海歌舞团首次尝试将谍战题材用舞剧的形式来表达,开创了谍战舞剧的先河。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编导充分的尊重舞蹈艺术本身的特色,在舞蹈语言特点不断凸显、摒弃僵硬的思维方式、打破舞剧固有模式的前提条件下,以心理为线索构架舞剧结构,对舞蹈创作的范围作出了大胆创新与进一步的扩张,让整部舞剧表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和气息。

剧中编导在设计舞蹈及场景变化时,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与编舞手法,借助了话剧以及电影等姊妹的艺术手段进行了跨界叙述。舞剧一开始,一张泛黄的报纸配合着幽暗的灯光与简洁的舞美,兰芳与李侠身份的转变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充满豪情壮志的激情岁月。舞剧开场情节性舞段高度融合于意向性舞段,幽暗的雨夜,手持黑伞的人群、极具张力的肢体动作,充分地展现了在黎明前的一段时间,在敌特势力严峻的情形下,在紧迫的节奏下,人物的双重身份与舞蹈动作交融在一起,像是电影的特写慢放镜头一般,讲述着李侠与兰芬交接情报、隐藏行踪的情景。编导利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将整个舞台划分为若干个空间,通过几个空间的共存,巧妙讲述了李侠通过报纸消息看到自己战友被国民党抓捕并杀害的消息,不仅表现出来强烈的情感变化,还在舞蹈动作上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愤怒和焦灼。通过道具蒲扇及板凳的运用,将旧上海女性典型的生活场景映入观众脑海,让观众不禁把自己代入旧上海的清晨。

二、多重时空构建舞剧叙事

舞剧大多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舞剧的创作过程中“编导的每一个意图和每一种感觉……都只能象征性地通过舞蹈动作传达给观众,因而观众的接受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采访中编导周莉亚提到“当代舞剧要怎么做才能引人入胜,红色题材如何处理才能出新出彩,这是在创作时思考无数遍的问题。”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编导构建了一个区别于其他舞剧的叙事结构,采用了蒙太奇手法,以心理为线索构架舞剧结构,并利用了多种叙事手法构筑时空、渲染氛围,如插叙、回忆叙事、倒叙线性叙事以及平行叙事等叙事手法,并多次强调真实空间的假定性以及假定空间的真实性这两种叙事方法为舞剧最重要的结构方法与叙事原则。在国民党特务阿伟洗照片的舞段中,编导别出心裁地运用舞蹈语汇结合灯光与空间营造出照片的既视感,这种独特的“照片连缀”式舞剧叙事形式,让人倍感新颖与真实,让观众能够根据空间内定格的人物造型来进行直观观察,对情节发展了然于目。李侠与兰芳的四对双人舞给观众以平行空间的视觉效果,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李侠与兰芳从组织安排相识到相互掩护扶持,再到年深日久相恋的地下工作岁月。编导还借助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使双重空间叠加,将两个主角分开后的经历在同一时间呈现,展现出黄包车上惊恐的兰芬发现自己被特务挟持与李侠焦急万分的在裁缝店寻找密码想要得知方掌柜被害真相的情节。同时借助音乐向观众传达二人此时的危险处境,将并列的两个舞台空间将剧情引至高潮时刻。接下来兰芬触动了手枪的机关,随之特务被击毙,同时李侠顺利获得情报!枪响的同时两个舞台空间被瞬间合并,使得舞剧表演借助电影艺术手法真正达到了影视大片的效果,这种双重空间的应用产生知觉空间效应,使得观众被带入到剧中敌暗我明的紧张气氛,把人物色彩渲染得更加鲜明,让舞剧情节逻辑更加清晰缜密,也让观众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后续剧情发展。而后编导通过实景空间的巧妙设计,编排李侠在自己阁楼发电报,兰芬在床边织围巾的情景,营造极具生活气息的家庭氛围,利用阁楼与床将平面空间变得更加立体化,从而达到情节意象的塑造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台上26个可推拉、旋转、移动的景片,加上整体灯光将空间和人物贯穿在一起,将老上海时而紧张时而悠闲的弄堂生活情境灵活生动的再现在观众的面前,在优美的《渔光曲》中,身穿旗袍的女子漫步在弄堂之间,手持蒲扇坐在自家门前做饭煲汤,恬静的笑容,婀娜的身影、轻盈的舞姿,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与随后李侠被敌人追捕紧张的氛围形成了反差极大的对比。

三、舞蹈语言的戏剧呈现

谍战题材首先映入大家脑中的就是剧情反转烧脑、情节错综复杂、逻辑清晰缜密,其次,谍战题材的悬疑和突变需满足观众猎奇的心理,其次人物身份的转换要出人意料充满戏剧效果。所以编导在设计舞剧时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区别于传统的舞剧,编导采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给舞剧增添了许多电影色彩,在人物的内心空间的塑造上采用了的特殊逻辑方法,使得开展舞段时艺术空间的转换并不影响舞蹈本身艺术特色的展开,同时也推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剧中九个主要人物都拥有双重身份,潜伏在上海的延安八路军总部无线电队政委李侠和他的妻子兰芳、假扮报社秘书的国民党保密局上海站站长柳妮娜、实为国民党特务的报社摄影记者阿伟、真实身份为中共华东情报组组长的裁缝店掌柜方海生、入党仅三个月以裁缝店小学徒身份为掩护的中共华东情报组交通员赵小光、实为中共华东情报组联络员的黄包车车夫路勇以及报社姚社长的弄堂口卖花女七月。编导不仅仅只是驻足在形式之美中,而是巧妙地处理了这些集中爆发式的剧情信息,将多种叙事手法完美结合在舞蹈动作之中,把充满惊险的地下斗争搬至舞剧的舞台之上。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舞蹈演员用自身极强的肢体表现力带领台下的观众走入的剧情中。如兰芬刚刚从李侠的安慰中摆脱了第一次杀人后的崩溃,又得知李侠已经暴露,不得不分别的噩耗。李侠将怀孕的兰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兰芬未用一点大开大合的肢体语言,而是在人群中静静伫立,望向远方表达不舍与尊敬。编导用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表达兰芬对李侠的爱和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战友选择的认同。再如小学徒在与李侠一同传达情报的过程中为掩护李侠而被特务杀遇的场景,因为小学徒的死,使得方掌柜和李侠悲痛万分。在这段场景中,编导为展现李侠的难过和悲伤的情绪编排了一段非常有戏剧张力的男子独舞,使得李侠的自责又悲痛的心理得到形象地展现。紧接着,通过李侠和小学徒、小学徒和方掌柜各自以双人舞的形式,呈现出李侠和方掌柜思念小学徒的情感。随后,编导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拼接并重构了舞段的时空,将已经倒地牺牲的小裁缝又重新再现在舞台之上,小裁缝面对着观众,面带微笑、眼含热泪,一步步地向后退去,突出了小裁缝为了革命理想、为了保护队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现场的观众被舞蹈演员生动的演绎,小裁缝与李侠的革命情感深深代入其中,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的同时感动地抽泣,形成了直击心灵的艺术效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配乐也为空间的创造和情节的推动提供了重要帮助,编导在设计每一舞段时,都结合人物的服装造型道具以及性格特征,搭配以合适的音乐,如十分生活化的在巷弄中身着旗袍摆弄蒲扇炉火的优美女子配以婉转悠长的《渔光曲》,再入女站长与报社老板的双人舞中搭配了音质嘈杂略显诡秘的《葡萄美酒》,给观众对人物、剧情提供了遐想的空间。再者,剧中舞者们的服装也增添了舞剧的视觉效果,兰芳色彩柔和款式朴实的旗袍、军统上海站女站长前期紫红艳丽的大衣与身份转变后衬衫夹克配以军装长裤,以及裁缝店中模特各自身着颜色款式不同的旗袍,这些服装色彩与材质都搭配得极为考究,让观众体会高端的审美感受,为剧情推进提供有效帮助,也增添了舞剧的戏剧张力。

四、结语

故事原型的英勇事迹,舞蹈编导的巧妙构思,舞者们亦刚亦柔的绝美舞姿,考究的服装,令人耳目一新的灯光舞美效果,最终打造出不忘经典、奋勇创新、契合现代审美、符合时代发展的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采用了多样式的风格语言,以多元化的舞剧创作手法打破了固有刻板的局限,为以现代审美视角下的红色题材舞剧创作提供新的创作理念。

猜你喜欢
舞剧编导手法
百科全书舞剧
层递手法
舞剧《瑞鹤图》剧照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