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9年底,“新冠”病毒笼罩全国,在疫情期間,学生的学习只能通过网络实现。在网络学习模式中,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暴露出拖拉、懒散、不重视等问题。文章以疫情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语文课前预习能力提升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 疫情;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缺少了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监管,很多学生逐渐松懈,养成“拖泥带水”的不良学习习惯,将上课前的预习环节“省略”掉。预习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个重点环节,也是科学提高成绩的重要步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环境特征,探索提升学生预习效率的途径,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一、激发小学生预习的兴趣
(一)缺乏兴趣下的预习效果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闹的年纪,如果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的话,就很难集中注意力,预习的效果也不会好。如果预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教师布置完预习任务后,非常马虎大意,对预习“应付了事”,完全打乱了教学计划,使得教师无法按照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指导,只能重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增加了没必要的人力成本。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必须激发学习的预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二)激发小学生预习兴趣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语文水平有充分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不然很容易造成学生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后果。预习作业要保证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或联想,从而更好地引导其进入正式课程。
其次,预习作业要遵循学生的成长特点。例如,小学生普遍喜欢故事类文章,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故事类文章让学生阅读,增加预习的趣味性;并适当地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故事类探索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根据教师的线索和问题自主理解作者传递的信息。
最后,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要先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梳理和介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再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并在预习时的阅读中满足好奇心,从而达到以兴趣引导预习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小学生预习的习惯
(一)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还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要素。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习惯,但很多学生不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对预习的方法也不了解。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
(二)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学校和家庭,这二者对学生的习惯养成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与家长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家长为辅助的模式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要担任好监管人的角色,督促学生在家预习,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家长的反馈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要布置有明确学习内容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按照问题和任务一步一步地预习。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确保学生在家里能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在家长的监督下,学生会更加重视并及时完成预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认识到预习是学习和作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三、传授小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正确的预习方法的重要性
由于预习属于家庭作业,学生的预习是在家里完成的。家长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在预习指导时并没有太多的预习技巧可以提供给孩子。而通常情况下,大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是比较“粗犷”的。在第一遍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生词和不懂的短语,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不少学生因为理解有难度就放弃预习,没有起到预习的效果。
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技巧,可以有效地缓解预习压力,维持预习热度。可以说,预习的方法直接影响到预习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教授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将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为之后的细读做准备,节省学生预习的时间,使其学会抓住学习重点,维持其预习热情,促进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传授学生预习方法
首先,在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将生字圈出来的好习惯。很多学生在遇到生字的时候,常常只注重生字的读音,并不会深究生字的内涵。但一些生字可能包含特殊的含义,学生需要了解其读音和字义,才能更好地继续课文的完整阅读。这时,教师可以呼吁家长在辅导的时候,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生字的习惯,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生字的意义,促进其课文的完整阅读。
其次,在小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并试着默写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有疑惑、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标记下来,让学生先自行理解或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沟通,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科学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一)预习检验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通过检验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地提升预习热度,减少预习的枯燥性。在上课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抽查,在精神上对学生进行督促,反向激励学生前进。
其次,对学生预习的检验,不仅是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还是对教师教学方案的检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效果,调整接下来正式的讲解内容,及时地更新教学方案,完善课文的教学。
(二)实施科学的预习效果检验方法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教师的检验方法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专业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角度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验。教师的检验方法要有一定的客觀评价标准,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给出意见,在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的学习。
在检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某一段,观察学生读音的准确性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前为其他学生介绍文章的主旨,从而在了解学生预习深度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或形象的名称及其关系,了解学生对文章脉络的认识程度。
综上所述,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正式的课堂学习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不仅能为正式的课堂教学进行铺垫,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对文章不理解的地方,使其在课堂学习时对文章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对教师进行提问,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预习还能帮助教师结合课文对小学生进行深化教育,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茂化.小学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4):29-31.
[2]王秀芬.强化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简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课前预习[J].语文课内外,2020(12):74.
[3]黄雪明.强化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J].魅力中国,2020(8):209-210.
[4]谭晶文.课堂,从预习开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0(5):83.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疫情下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YB1228)。
[作者简介] 曹瑞霞(1982— ),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市第三十二小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