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小颖 采写/邴格格
虽然这样说有点儿自恋,但是我以前真的一度觉得女主光环就在我身上。我从小在爸妈身边长大,老师、朋友都很照顾我,上了高中成绩虽然不算数一数二,但是大概老师和同学看我长得也比较小,性格也耿直得可爱,所以都很宠着我,对我的态度都很好,遇到的朋友也很多,那时什么都不需要顾虑,每天活得乐淘淘,最大的烦恼也只是考试没考好,一顿烤肉火锅就能过去的事。
这种光环笼罩了我十几年,终于在我上大学之后被打破了。
我理想中的大学其实也很简单——学外语的,课不算太多,生活比较轻松,身边是好姐妹,再谈一场恋爱,多好啊!
现在再回头看那时候的想法,果真就是按照偶像剧里女主角的思维在幻想。
我室友大概就是来打破我这种美好幻想的。
我的三个室友,姑且称为A、B、C,A是个玩咖,只不过有她自己的社交圈子,一般逮不到影;B有甜甜的恋爱,平时常常处于离线状态;C则是996都拦不住的学霸。
大家好像都各过各的生活。
刚开学的时候我很希望能和大家搞好关系,恰好我自己也愿意与人交往,所以下意识地就为寝室承担起“当妈”一样的责任。三个室友的生日我都记了下来,给她们挑礼物、送祝福,谁有什么忙我先第一时间去关心,帮忙把书和作业带去教室、帮忙占座,有什么通知都想着生怕有人忘记,申请奖学金的时候我还推荐她们去争取一下,怕她们错过……
前一阵子,住在我对床的A使用违规电器,搞得我们寝室大晚上断电了。她自己不敢去跟宿管阿姨说,找B陪她一起去人家又不答应,结果是我大晚上从上铺又爬下来换上衣服带她去找宿管。她没有说过任何感谢的话,就仿佛是我理所应当陪她,是我心甘情愿的。
去年元旦的时候,我给大家准备了吃的和小礼物,满心欢喜地以为会迎来第一次一起跨年的经历。但结果,终究没有我所期盼的那样热络的感觉,无论是聊天还是看晚会,就像是一群人勉勉强强凑在一起,临时跨个年走个过场而已。
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觉得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跟从前的朋友在一起时感受到的那种可以肆无忌惮傻笑的轻松和亲密,如今再也没有了。
有天中午刚好出校有些事情,眼看要错过食堂开饭的时间。我问B能不能帮忙从食堂带一份饭回来。她很快回复我她有事,让我自己点外卖。
我等了一个小时的外卖,终于在下午吃上了午饭,并且是在B回宿舍之后。
她说的有事,就是在食堂吃饭。
我当然知道每个人都有选择帮忙与不帮的自由,我们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要求别人,可是那样明明举手之劳的事情仍然选择第一时间干脆利落地拒绝,还是让我的心凉了一下。为什么长大就是一味的冷漠呢?
可能是我一直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在我眼里从陌生人到好朋友只需要两步:我走向你,你走向我。可是现在只有我在这走着,她们还在往后退,有时我甚至不知道她们是觉得我乐于助人,还是单纯将我看作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
打击人的瞬间一个接一个。下了晚课后我去趟卫生间,她们不约而同地没有等我;约好一起去图书馆,我怕耽误时间早早收拾完了,人家却不急不慢地化起妆;一直以为只要我保持善良热情就能感化人家,到头来发现全像是我单方面的一场内心戏。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从这种关系中期待什么。
不需要对我雪中送炭,但也至少不要把我的炭火浇灭啊。
除了人际关系上的挫败,上了大学之后本身的光环在慢慢消褪。大一是忙忙碌碌却又似乎无所收获的一年,与奖学金差了2分,在学生会做最底层的部员,新朋友也没交几个,有也只能算认识,再找不到可以倾诉抱怨或是分享生活的对象。大家都在各自管好各自的事情,没有人会愿意听别人喋喋不休。
前几天职业生涯规划课,那些学长学姐的优秀让我更加迷茫、焦虑。他们所达成的那些成功,或许是我好几年都没办法达到的;我不再是永远闪闪发光受到大家关注的对象,而只是这座校园里奔忙着的连姓名和模样都不被了解的人之一。
要认清这个现实还挺令人灰心丧气的。那种感觉就像,自己喜滋滋地做了很久自认为的主角,才发现在别人的生活里原来自己充其量算客串,或是幕后帮手。
从小被父母长辈和那些照顾我的人保护得太好了,单纯地认为这是一个什么事都会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顺利的世界。现在看来,我眼里那些所谓自私冷漠的行为,何尝不是因为每个人生活里的主角其实永远都只有他自己呢。
有和从前的朋友吐槽过这件事,非常奇怪,他们竟然也能同我产生共鸣。我才知道原来大家的成长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段的。
我给一个死党讲这些,他告诉我那你就别管她们呗。随后又说,说了也没用,你这性格下次还得忘。
的确如此,我还是想用一颗孩子的心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生存,还是想滿怀热心地去对待遇见的人。只是开始懂得不勉强每个人都是百分百完美的朋友了,虽然我希望收获一段美好的友谊,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这样,那就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吧。
理想中大学的样子,最后一个都没实现。
我不要别的了,那就做一个温暖的人吧,让我在逐渐认清自己、褪去主角光环成为别人的群演之后,仍然保持从前的单纯和热情。我猜,这也是长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