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云栋
摘要:国有煤矿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受自然资源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为了优化其内部的预算管理效果,必须契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型和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煤矿企业的全面预算应着重围绕技术工业开发,全程管理专项采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等层面有序展开。文章对国有煤矿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的实施路径及关键影响因素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以此帮助促进国有煤矿企业的内部资源结构优化,同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功能分析;实施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煤矿企业的发展历经了多次变革。其运营和管理模式也愈发接近新时代的现代化企业。受到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本身的限制,国有煤矿企业普遍存在一些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之下,如何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协调产能,高效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在一系列改革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都需要在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除了在固定资产中增加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之外,还需要关注投入产出比并按照目前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出未来的发展策略和长远期规划。而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则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掌握企业内部运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小范围的结构优化和调整确立最小化目标,并在后续的发展和企业运转过程中逐步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解。将固定资本投入和流动资本投入重新组合,从原材料资本到劳动力成本重新梳理企业的资本格局,在此基础上进行查缺补漏。按照现代化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其加以完善。为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在管理的投入和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变,更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实行全过程协同管理,覆盖到所有生产环节。在我国煤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过渡阶段,实现产品形式与工艺流程的创新需要以全面预算的视角重新审视资源的调配与利用问题。
一、现阶段国有煤企转型升级的内部要求
(一)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创新
煤炭企业在内部运营管理方式和生产方面的转型升级会直接体现在产品类型上,如用原煤衍生品替代原煤产品即可在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行业竞争力及综合利用价值。相应的工艺实施流程需要依赖于完善的组织资源结构。另外,在企业的价值层面也需要相应建立起有针对性的资本系统格局,为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提供支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类型保证其内部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智能化生产流程
对于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传统国有煤炭企业可借助其在生产和工艺方面的先进性和显著优势,帮助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广泛应用,首先,需要解决设备采购方面的问题;其次,智能产线的调试和运行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旦智能化生产平台能够正常运转即可完全替代人工作業,极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成本。最后,国有煤矿企业的专项资金使用也需要为智能化产线的建立而做出适当调整。部分涉及到技术和工艺的组织结构改革也需要尽快落实到位,这些都与我国煤企生产经营的效率提升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关联。
(三)关注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
为切实保证煤企在内部管理过程的实际效果,提升生产工艺的先进性,除了在装备和技术层面进行发展与创新外,还需要及时对在岗的职工进行特定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煤矿企业的员工数量众多且工种划分较为繁琐,在进行培训时需要对讲师资源及培训所需的场地和经费资源等进行认真准备。部分涉及到轮岗培训的环节,可能会因为工作效率的降低而影响工资成本。这一领域即可作为国有煤企资金投入的重点关注区域。
综上所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求煤企在管理理念和举措方面稳步推进,更需要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一般情况下,实现以上三项内在要求即可保证国有煤企获得较为理想的投入产出比,并为企业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分析
(一)协调管控技术工艺开发
煤矿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生产工艺及关键性的操作流程都需要伴随行业的发展而持续升级。具体实施的各项技术工艺开发工作会直接关联和体现在企业转型的效果层面。在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果上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为此,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也是下一阶段煤企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于管控技术工艺开发及相关风险的把控需要做好事先控制,协调各类资源和技术应用方式。将技术工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避免不必要的试验性成本消耗,这也集中体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和作用形式。在后续的技术应用和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新技术工艺的持续推进,煤企在资本控制方面的效果将愈发明显,与之关联的资本投入也将持续增大,涉及到这种形态的资本将通过生产效率和产品本身的品质得以体现。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及技术工艺开发的管控都需要资金约束机制来确保实际运行效果。
(二)全程管理专项采购
在推行煤企智能化生产流程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对行业内的智能化生产作业水平进行全面的调研评估,并结合煤企自身情况和生产规模选取相应的专用设备,按指定流程完成设备的采购。煤企需要的专业设备在采购和实际的使用中会不断地产生会计成本,这些以专项资金投入而间接获得的显性成本会伴随着设备运转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转变为隐形成本。不同种类的成本类型会对煤企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过程产生复杂的内部影响。而隐性成本的逐渐累积也会制约煤企生产经营战略的实施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为此,采取全面预算管理即可在生产环节的过程层面实现管理专项采购的职能。其涵盖了专项采购的前期规划,主要采购过程以及事后的成本控制等多部分内容。各环节和流程之间的协同配合将保证采购环节的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节约煤企的采购和运营成本。
(三)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在追求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实际效果时,煤炭企业应根据行业内的主流财务管控模式进行本地化的移植和优化。全面预算的高质量推行与实施需要依赖于企业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因此,在职工队伍建设方面,企业的管理层和经营者就应重点关注职工对于新技术和新生产工艺的适应情况。同时,在企业内部和职工群体中间形成自我组织学习的良好氛围,在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基于此,煤炭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要坚持探索充满前瞻性和无限潜能的战略路径,鼓励并善于引导职工在相应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还可定期通过培训教育活动拓宽职工视野,让员工切身体会到全面预算对于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影响与意义。进而促进职工队伍建设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三、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统筹规划企业预算
现阶段的煤企管理不仅涉及到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各项内容,也会关联很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企业规划和战略实施层面的内容。煤企的内控手段和资金的预算、周转都离不开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财务预算实施。对于煤企的存量资金来说,关注的是其来源渠道以外的结构性划分依据,大致包括用于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长期积累下来的资金和职工福利基金。从以上三者的数据占比角度来看,煤企更应该注重发展基金的累积并相应地提高其权重,而在长期的资金积累和转化过程中可根据企业内部财务状况适时划拨为发展或积累基金。
(二)落实专项资金效益评估
国有煤矿企业的开采效率与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与煤矿的开发技术和生产工艺有关。而在长时间的实践应用和技术提升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及开发效率都需要接受市场和行业的检验。因此,在各类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环节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潜在系统风险。为此,可设置专项可行性分析环节,由财务部门牵头介入,对涉及到的各类投资资金的应用途径进行汇总分析。以数据、表格、流程图等直观形式让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和资源利用率得以展现。另外,对于企业目前在生产经营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设置专项技术节点的方式准确定位。同时增加资金收益效果的评价维度,结合市场反馈做出相应的改进。还可以以资金效益为评价指标,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企业全面预算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而在目前的国有煤企市场评估过程中,由于缺少了相应的资金效益评价机制,导致资金的使用率和回报比例得不到客观的评价,这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对资源的分配情况进行结构优化和相应的调整。为此,针对煤企内控资金的节约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中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煤企全面预算效果的提升带来促进作用。
(三)开展专用资产的经济性能分析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任务,企业经营者一般都会为其设置专项资产采购的预算。但这类采购成本经常会因为冲动性因素而造成成本不可控的情况。为有效杜绝这一类问题,需要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额外增加对于企业的专项资产投入及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能分析。对应的分析和评价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设置投入产出比为主体分析指标,结合供给侧管理的根本要求并按照企业生产的必需资源进行成本的评估和预算。各类资金的使用情况符合预期且在价值层面投入的数量处于可控状态则属于经济性能良好的評价标准,而为使评价和对比的过程更加客观真实,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对比对象是设置专用资产之前的历史数据。相应的投入资本需要拆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按照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将二者的转移价值计入专用资产的总额之中。
(四)利用培训绩效考核提高资金效益
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及资产结构的优化不仅需要管理层和决策者在执行领导层面做出相应的指令,更有赖于基层职工的全员参与和配合。在对所有在职职工展开岗位培训时,必须结合全面预算工作的展开目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除了常规的评价结论外,还需要引入专项资金投入和回报的经济效益水平等评价标准,以便于在后续的全面预算工作推进过程中对各事项的实施效果预先评判,这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参与到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培训方案制定当中。按照不同岗位的成本控制效果和资金使用情况按人头确定培训经费的数额。伴随着培训工作结束,需要在企业的基层员工层面对工效的提高幅度进行评定,间接得出各岗位对于培训工作及绩效考核标准的反馈情况,并将其体现在资金效益优化层面的效果进行横向对比。此外,还可以对职工的绩效考核标准与成本控制和专项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关联,设置对应的奖惩机制。
四、结语
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和市场竞争,资源型国有煤企不仅需要妥善应对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升级所带来的变化,还要在如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合理平衡内部资源和生产力,协调好过剩产能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产能结构。推行实施全面预算对于国有煤企而言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技术工艺的升级创新,专项采购的全程管理和职工队伍的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化与战略实施都对煤企全面预算的模式适配程度和结构合理性提出了考验,在全面预算的作用领域内对预算资金统筹规划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进行评估,并通过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衡量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效果,有针对性地对资金利用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薛蕾.浅析现阶段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安全费用资金计划管理[J].经济,2017(02):226-227.
[2]李利刚,陈肖.依托全面预算管控系统 构建与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J].现代商业,2013(31):121.
[3]杨永进.对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以大同煤业为例[J].河北农机,2019(01):91.
[4]张素蓉,李健.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20(01):36-40.
[5]王化成,陈妤琨,陈占燎.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铁路运输企业G 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20(11):10-18.
[6]单君.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财政,2019(16):31-33.
[7]朱秀梅.大数据、云会计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8(08):96-99.
[8]谌灿霞,李文彦.参与式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19):32-34.
(作者单位: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