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媛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它的提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要求我们老师准确把握教材,同时也要十分清楚认识到学生使学习的主人。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所以,课堂是我们的生命,学生,老师是生命中的音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舍得下
舍得自己对文本秘密的发现。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获得知识的再认,只有自己“舍”,学生才有“得”。
镜头一:在《鲸》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肺”这个生字。考虑到以前的学生总爱把这个生字的右半边写成“市”,我在讲解“肺”时,着重把右半边用红色粉笔加以强调。没有想到,在批改作业时,全班仍然大部分学生写错了这个生字。于是,我又加以重点强调。可气的是,在批改《鲸的自述》这篇作文时,竟然还有一小部分顽固分子写错这个生字。我沉思片刻,计上心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念几篇优秀的奇文。
×××同学的文章:“……我和牛羊一样,用月市呼吸……”
生:老师,你念错了,是用肺呼吸。
师:再念×××同学的文章:“……鲸的呼吸器官可不是腮,而是月市……”
生:老师,你又念错了,鲸的呼吸器官可不是腮,而是肺。
师继续念。
师:为什么你们都反驳我念错了,我以我的眼睛担保,我绝对没有念错,就是用“月市”呼吸,绝对不是用“肺”呼吸。
我把本子发给这些学生,学生急忙打开自己的作文本。拍額头者有之,尴尬者有之,埋头改错者有之……至此以后,全班学生再无一人写错这个“肺”字。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的发现,为学生的发现而鼓掌,要把课堂上的生成当作宝贵的资源。
二、 拓得广
记得叶圣陶先生有过这样一句论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如果以教材为范本,以课堂为起点,向课外读物延伸,朝生活方向画圆,语文的天地则是无边无际。
镜头二: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要求学生用相机或小本子记录街道上的错别字。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学习《触摸春天》,就推荐他们阅读海轮·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窃读记》,我就给学生播放林海音《城南旧事》的电影。让学生在画面中重现课文的影子,见识老北京的生活。
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就给他们出示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以及玉树地震的相关资料。让他们了解面对地震以及各种灾害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他们关心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态的保护。
语文课应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不应只局限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应该勇敢地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作业堆。只有在生活的天地里,学生才能更加兴趣盎然、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
三、放得下
放得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保证。谈他们喜欢的话题,能使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课堂上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有效教学的角色中来。
镜头三:在《渔夫的故事》课文中,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渔夫,将自己所做的救魔鬼、欲被杀、骗魔鬼简单明了的说出来。又有想象的空间,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就特别愿意进入情景的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学生怎能不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达精彩呢?
四、闲得住
课堂上,老师闲不住,总是担心学生没有掌握?总是担心好多知识没有传授给孩子?总是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延伸?老师关注形式太多,忽视了内在的过程。老师讲得太多,忽视了主体作用。
镜头四: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我给学生以展现自我的机会,上台准备话剧表演。
上课时,我给话剧表演留足够的时间,这样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文本中人物、情节。我认为,把课本改为话剧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入境入情。事实证明,同学们通过表演,对于课文的内容理解更透彻,课堂氛围更浓厚。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精彩体现老师精彩,教师会引导学生有深层次思考,会抓住学生思维产生冲突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就会波澜起伏,精彩纷呈。
语文课堂不是独立展开的,而是自主、讨论、合作的过程中获得。课堂上,如果我们不能关注到在互动中生成的资源。如果我们不能引导孩子更深层次地独立思考,课堂教学,将永远是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