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青
学生在做几何题时,看到题目首先想到的是这个题目有没有做过,而不是想如何根据已有的知识方法去分析它。 做几何题最关键的是根据已知条件,联系到所学过的知识定理,经过推理论证,最后解决问题。但有些知识定理学生不一定就能很好的理解,这时就可引导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条件就想到相应的基本图形。利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时,学生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解决问题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发挥“模型化”的作用。
一、建立模型化与几何知识的双向联系
建立基本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双向联系,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没有这种基本的关联,训练思维能力就缺少了必要的载体。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渗透这种理解、记忆几何知识的方法。
如三角形外角基本圖(图1), 学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他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时候,想到三角形的外交相关的性质,就想到图1,看到图1的形状就想到∠1=∠A+∠B,再如三线八角基本图(图2),同位角基本图(图3),内错角基本图(图4)等,看到这种图形就能以这些图形为索引,联想到相关联的知识。
二、把经常在习题中出现的基本形态作为基本图形的模型化
尽管数学练习千变万化,但是绝大多数题目都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基本元素,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提炼这些基本图形,遇到问题时分离这些基本图形,基本图形残缺时,构造基本图形,这样可以以这些模型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如经常在习题中考题中出现,也可以提炼为基本图形。例如:河边取水基本图(如图5),问题是:从A处到小河m取水拿到B处,怎么选取水点才能使所走的总路程最近?这个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提炼出一个基本图形,在四边形中,圆的有关问题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都有很多的的应用。
再如梯形ABCD中(如图6),有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S2=S4 ,S1+ S2=S4+S1S2+S3+S4+S3 ,还有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之比S1: S3=DO:BO ;还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与线段比的关系 S1: S3=AO2:CO2等,把此图作为基本图形,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一大类相关问题。
三、利用基本图形分析法分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模型化教学
看到一个几何问题,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采用基本图形分析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问题时首先根据单个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基本知识和基本图形,若解决问题有困难,再综合两个或多个条件,必要时需把结论进行转化,从图形中寻找基本图形。若不能找到,则看有没有某个基本图形的一部分,然后根据条件或者结论思考怎样添加辅助线能构造出基本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