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
难忘3月,“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片刷屏。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而20世纪初的那个辛丑年,则是丧权辱国的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强迫中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面对“物华依旧山河易”的悲凉境遇,那时的志士仁人发愤图强,为中华崛起开始了不懈的奋斗。《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就是以此为开端,回望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百折不挠,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书中所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风云激荡的日子。改良派希望通过不流血的方式,把旧制度一步步改变成新制度,但清朝的立宪和袁世凯的称帝,打碎了他们的梦想。革命党人的刺杀、暴动,也因为没有群众基础,只能是以卵击石的盲动。即使推翻了清王朝,但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软弱、内耗、涣散等种种缺点,使他们无法组建一个坚强的政党,导致领导权旁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新思想、新主义,特别是经历了五四运动后,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懂得了只有发动广大群众砸烂旧世界,才能建立新世界,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着眼于这样一个大的历史叙事中,清晰地告诉我们,虽然这只是一个仅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只是一个弱小的火种,但它的诞生绝非偶然,是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
从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系列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在挫折与失败的磨砺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直到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了建立农村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1930年,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描绘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景,统一红军指战员的思想。火种,终于有了燎原之势。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寻路过程,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追求真理。
1922年著名的安源大罢工,是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次胜利,而且实现了“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其意义不言而喻。但罢工胜利后是什么情景?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工人享受当主人的“自由”,消极怠工,煤炭产量下降,导致矿上又开不出工资。李立三亲自去阻止工人早下班,工人要打他,逼得他痛哭流涕离开矿山。
对此,刘少奇在反思中指出,工人中也有“左”倾错误。为了体现红军中的政治民主,毛泽东创建了士兵委员会,由士兵直接参与军队管理,让红军战士真正当家做主,但这给军官的权威造成了麻烦,出現了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曾导致红四军29团的溃败。因此朱德对士兵委员会很不满,下令撤销了29团的士兵委员会。可以说,如何处理好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从井冈山时期,就是我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其贡献有目共睹。但也正是他在1927年首倡“清党”,并拿出了《共产党祸党证据及共产党在浙祸党之报告》。
郭天民是开国上将,红军时期有个外号叫“铁匠”,这一称呼不是褒扬,而是士兵对他的怨恨,因为他经常打骂士兵。因此毛泽东批评他:“你是铁匠出身,打人像打铁一样。”古田会议,毛泽东就以郭天民为典型,强调军阀习气要不得。这对郭天民触动很大,此后改正了这一缺点。
……
一桩桩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一位位历史人物的真实描绘,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深度意义的主题。
知史才能爱党,知史才能爱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党史学习教育正全面展开,《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当我们在学习中思考那些关乎个人命运、社会发展、国家前途的时代诘问时,翻看此书,定会有登高望远、豁然开朗的感觉。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作者: 刘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