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2021-07-11 11:10王凤朝
先锋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城记经济圈成渝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赋予了成都“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时代使命。四川省委指出,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之年,要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聚焦重点任务,务求取得实打实的工作成效和可感知的发展变化。成都市委强调,唱好“双城记”、服务新格局,加快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是贯穿成都“十四五”发展的头等大事。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打造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突出极核引领,加快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直接赋予成都的重大任务达17项,内容涵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前所未有,为城市发展创造了重大政策机遇。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首要任务就是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抓住机遇、内生自强,加快提升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带领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经济总量上升2位居全国第7,进出口总额升至副省级城市第4,“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GaWC全球城市排名升至59位,书写了成都现代化进程的辉煌篇章,创造了足以载入成都发展史册的巨大歷史成就。“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内涵增长。纵观历史,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成都传承千年的城市基因。我们要持续推动经济组织方式变革。坚持以产业功能区构筑细分领域生态优势,以科创空间构筑主导产业动力源泉,加快构建高效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要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完善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布局,加快推进天府实验室、未来科技城和新经济活力区建设,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布局落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产业服务能力。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积极构建“六大经济形态+五大重点产业+优势赛道”发展体系,持续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加快打造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生态创新区。

坚持开放赋能,运筹全球要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成都正加快由内陆腹地转变为西向南向开放前沿。我们要强化开放战略通道建设。把握天府国际机场即将正式投运的契机,加快构建亚蓉欧和成渝日韩空中快线,大力拓展国际客货航线网络;稳定加密铁海联运班列,持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强化国际高端要素资源运筹能力。要提升开放平台支撑能力。加快推动综保区提质增效,完善开放平台载体功能配套,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开放平台承载资源要素和带动区域开放的重要作用。要推动开放经济提能升级。借势借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强化配置全球消费资源、布局国际市场网络的能力,加快发展适空适铁的中高价值产业经济,大力提升服务贸易占比,培育做大本土外贸企业,持续提升外资规模,进一步挖掘开放经济潜能。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的空间布局决定了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加快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两区一城”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协同发展高技术服务、集聚高能级企业、创造高品质公服、推动高水平开放、实施高效能改革,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能级水平。要加快推进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强化制度建设、规则衔接和产业协作,打破要素流动、产业发展的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城市由传统行政区经济向现代功能区经济加快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创造天朗气清城市新面貌。不断巩固和拓展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果,深入推进“三治一增”,深化河长制改革,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和黑臭水体,全面恢复水生态系统。要构建绿道蓝网城市新形态。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开展“五绿润城”城市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打造“金角银边”街区公园,创造更多可感可及的公共生态产品。要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方式。高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培育多元绿色消费场景,大力推进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坚持全民共享,促进共同富裕。百年来我们党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要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坚持“一工程一政策、一项目一办法”,用改革思维、市场逻辑和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工作专业化和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以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全球竞争优势。要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深化平安成都建设,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打造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突出全省联动,加快形成高能级经济圈层体系

增长极理论表明,当中心城市规模能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形成显著扩散外溢效应,进而在更大范围内重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引领带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关键支撑就是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突出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实现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带领我们加强区域协同,有力带动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由1.47万亿元增长至2.24万亿元,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由1.91万亿元增长至2.95万亿元,为全省经济总量迈上4万亿元、加速向5万亿元冲刺贡献了巨大力量。“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挥全省“主干”的辐射功能,带动成都都市圈、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全省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城市间的紧密联系是都市圈最显著的特征。我们要加快推动功能平台相互开放、交通网络高效互联、政务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三区三带”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协同构筑高效联通的高标准现代交通圈、错位协同的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共建共享的高品质市民生活圈。

大力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全域一体化发展。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强化产业协同发展,为兄弟市州创造更多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推动成都市富余产能和劳动密集型配套体系向外拓展布局,打造融合一体、高质量现代化的成都平原经济区。

大力推进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市场是区域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协同引导市场主体跨区域运筹资源、经略市场,重点引领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两翼协同发展,持续强化成甘、成阿、成凉合作,构建“水涨船高”的互利共赢区域发展共同体。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打造增长极和动力源,必须突出双城驱动,加快打造高水平区域合作样板

成渝经济体量达4.27万亿元,以西部地区1%的地理面积和13%的人口贡献了20%的经济总量,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4%。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着力方向是唱好成渝“双城记”,携手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带领我们主动加强与重庆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签署合作协议75项,实施重大合作项目236个,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快成势。“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成渝合作,牢固树立一体化理念和一盘棋思维,进一步提升成渝战略协作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产业体系共兴。成渝是中西部产业基础最好的两座城市。我们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改革政策支持,重点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协同发展,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大产业、细分工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强化战略通道共建。战略通道是成渝共筑区位优势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协同推进川藏铁路、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等铁路建设,推动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等尽早开工。要共同建设“欧盟—成渝—日韩”、“成渝—东盟”开放通道,加快实施中欧班列集结示范工程,争取在新时期国家战略通道布局中赢得先机。

强化开放平台共享。成渝在开放平台方面优势互补。我们要高效推进两场一体运营,巩固成都航空枢纽辐射成渝广袤市场的战略优势。要充分利用好长江黄金水道,以商业化逻辑加强与重庆、万州港口合作,积极争取试行更高水平的投资贸易开放政策,全力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强化民生改善协同。随着高铁1小时直达,成渝人口交流必将更加频繁。我们要深入落实川渝公共服务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加快推动新生儿入户、结婚登记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救助等热点难点民生问题。

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局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切实将党中央战略部署以及省委、市委贯彻落实要求,細化分解到每一个重大项目、每一项重要改革、每一件重点工作中去,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全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本文摘自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2021年3月16日在全市局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交流发言。)

猜你喜欢
双城记经济圈成渝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