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
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目标一直左右摇摆,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成长有不良影响。语文学科就像大杂烩,这些年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字宪法”一直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思路。任何一位教师,不论教哪一门学科,都不能定为一尊,人是多样的,什么都标准化,这是不行的。改革开放百花齐放,语文教学有各种做法,不是每个人的做法都很科学,因为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各具特色。个体力量,各有千秋,相互補充,教师这个群体就会产生群体效应,个性得以张扬。
一课一练全覆盖,赚的是家长的钱,害的是孩子的前途,这对我们语文教育的伤害难以言表,育分不育人哪!孩子不断变化,现在看上去的缺点,在成长过程中是会变化的。语文教师要训练自己敏锐的目光,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能代替孩子成长。比如:有个男孩子喜欢捉鱼捉虾,我指导他将鱼虾放到办公室的盆里,培养他的耐心。情感是可以转移的,叫“移情”。兴趣也是可以转移的,我们有了共同语言,情感上不是他靠近我,而是我靠近他。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乌龟与龙虾大战》,写得很好,但错别字很多。我把他请到办公室面批作文,并印出来在全班讲解,他很受鼓舞。我们要让孩子跟语言文字有感情。教师的工作是铺路、搭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能代替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后,心静下来,才能学得好。离开生活学语文是学不好的,学语文既要读有字书,也要读无字书。语文水平的高低跟认识能力、生活经历、学习积累是紧密联系的。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当时提出来是先进的,这对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些年来,重求学而不重读书,学生没有文化积淀,怎么写得出好文章呢?读和写很重要。我教书这么多年来,学生作业就两样:课外读书和随笔。我把津贴拿来给学生买书和杂志,一两个月开一次读书交流会。每天上早读课定是练口,让学生介绍杂志里的文章,有的介绍得非常好。一个初中生读《静静的顿河》,他可以写十几个人的人物分析,这样的孩子考试根本就没有问题,关键在细水长流的培养。
后来的“三个维度”是第八次课程改革。学生在学校受益最多的是知识,能力只有一半受益,求异思维、责任心等完全不成比例,所以才有这三个维度。新时期的课改战略定位对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回归到教育本质,才有了三个维度,这是针对我们的教育现实情况提出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我们的弱点,“过程”本身是教育,“方法”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用两只眼睛看世界,要有责任担当,要有求真的科学态度,要有宽容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这三者是糅合在一起的,现在变成了语文核心素养。
(节选自《语文建设》201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