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浙江省内河集装箱发展对策研究

2021-07-11 10:58董善华施静娴冯扬文
中国水运 2021年4期

董善华 施静娴 冯扬文

摘 要: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起步于2010年,十年来,依托于全省及各地政策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航道条件逐步改善,港口靠泊、吞吐能力不断增强,内河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潜能有效激发。本文通过梳理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力、航线等发展现状,探索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机遇,总结内河集装箱行业发展现实基础,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河集装箱;内河运输

中图分类号:U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4-0056-04

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起步于2010年,十年来依托于全省及各地政策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航道条件逐步改善,港口靠泊、吞吐能力不断增强,内河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潜能有效激发,2020年内河集装箱船运力突破1.2万标箱,港口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全球贸易呈区域化、多元化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河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货物向内陆延伸的天然运输通道,对国内、国际供应链闭环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浙江省内河集装箱发展策略,对于推动浙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从“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向“双循环驱动”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现状

内河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化的航运组织形式,既具有水运绿色、经济、环保的优势,又具有集装箱标准化、转运便捷、运输质量高的特点,于20世纪70年代起在内河运输中推广,21世纪在国内迅速发展。2010年以来,浙江省内河集装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1运力规模大幅提升

浙江省内河集装箱率先发展于内河通达条件较好的嘉兴、湖州两地,随后迅速发展,逐步向钱塘江、杭甬运河沿线延伸。2010年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力为346标箱、12艘,经过近10年快速地发展,截至2020年底,集装箱船總运力突破1.2万标箱,达到12165标箱、292艘,运力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2.8%。

1.2航线网络持续拓展

2010年,受航道及港口作业条件限制,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仅有3条。随着航道和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装箱运输网络不断拓展,2014年绍兴地区开通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2018年浙北杭嘉湖地区实现物流服务全辐射,2019年钱塘江中上游地区和宁波地区也开通了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截至2020年底,全省内河集装箱航线达到41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省内、省际航线网络,以及服务沿海港口的内支线网络。

1.3港口吞吐量加速增长

2010年浙江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仅有2687标箱。2012年伴随着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的正式发布,浙江省各地市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内河水运建设的投入,内河集装箱码头建设速度进入快车道,多个现代化的内河集装箱作业区、物流园区投入运营,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内河集装箱年吞吐量分别在2010年突破5万标箱,2012年突破14万标箱,2017年突破60万标箱,2020年再创新高,突破100万标箱,达到107.7万标箱。

1.4运输总量稳步扩张

近几年浙江省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条件持续优化,高等级航道里程逐步增加、内河集装箱码头布局渐趋完善。同时,多地内河集装箱运输扶持政策先后落地,市场培育逐步显效,参与企业数量及投入运力有序增加,内河集装箱运输总量迅速增长。2016年至2019年浙江省分别完成内河集装箱运输量36万标箱、55万标箱、70万标箱和87万标箱,近三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3.6%。2020年受新冠疫情及超强洪水影响,全省集装箱运输量增幅趋缓,2020年全省共完成内河集装箱运输量97.3万TEU,同比增长12.4%。

2 发展基础

2.1地方重视程度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2018年,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河联运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同年,省发改委发布《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关于对从事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船舶免收船闸过闸费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对从事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船舶免收船闸过闸费,船闸方面也对集装箱船舶提供绿色通道,鼓励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发展。各地市政府也积极出台扶持政策,2019年,嘉兴市《集装箱海河联运资金补助操作办法》、绍兴市《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2020年衢州市《大商贸政策实施细则》出台,对进行水运集装箱海河联运给予相应补助。内河集装箱运输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有效降低内河集装箱运输成本,科学引导货物运输向“陆改水、散改集”方向发展。

2.2硬件条件持续改善,内河发展瓶颈有效打通

2012年浙江省政府颁布的《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规划的20条骨干航道建设,形成“东通海(杭甬运河)、南畅通(瓯江)、西振兴(钱塘江中上游)、北提升(浙北航道)”内河航道格局,全省已基本形成“北网南线、双十千八”的骨干航道布局框架,内河水运投资持续保持高位。着力打通富春江船闸等航道瓶颈,新改建500吨级及以上航道140公里,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全线通航,于2019年实现全省所有11个地市通江达海。2020年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网络基本建成,由浙北航道网(杭州、嘉兴、湖州)、京杭运河、杭甬(绍兴、宁波)运河、钱塘江中上游(金华、衢州)四部分组成。同时,京杭运河二通道、长湖申线航道西延、京杭运河“四改三”整治及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正稳步推进,以期形成全面的内河集装箱航道网络。

2.3适箱货源不断拓展,运输结构转型有序推进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积极推进内河港口与宁波舟山港集团、上海港务集团等合作,扩大港口与航运企业的合作范围,拓展航线数量和密度,促成海河联运体系形成,着力畅通沿海港口至周边供热、钢铁、水泥、化工等大型工矿企业的水路通道,推动煤炭、水泥熟料、粮食等大宗货物“散改集”。推进钱塘江中上游地区货源开发,开拓皖南、苏南等地周边市场,开辟新航线,推动浙皖、湖沪两地集装箱联动发展。省内集装箱港口在集装箱货源地建立营销网络体系、集装箱场站,挖掘本地货源、全面提升“散改集”的运输比例。嘉兴七星码头开发木材“散改集”运输,乍浦码头煤炭“散改集”运输进一步推进,绍兴旗滨玻璃厂开展石英砂“散改集”运输等,有效推进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持续快速发展。

2.4企业参与数量增加,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涌现

随着鼓励政策不断出台,扶持力度加大,浙江省内航运企业投资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热情高涨,从事内河集装箱运输的企业到2020年已有44家,相比2020年的4家有了跨越式的提升,运力规模总计突破1.2万标箱。省内各集装箱港口企业通过优化提升码头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和作业条件,加强与沿海大港的业务合作,提高服务效率,吸引集装箱“弃陆走水”。安吉上港依托以安吉为目的港和始发港的一站式服务国际物流园区和当地竹制品绿色家居外贸产业,充分发挥与上海港集团资本、技术、业务等方面合作的优势,通过开通内河国际集装箱支线班轮、FOB安吉模式等为客户提供全程提单签发全方位服务。

3 面臨的机遇

3.1全球经济格局重构,国内内需动力增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愈发显著,带动全球贸易及物流需求的放缓,国际外循环受限受阻,外部环境倒逼中国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国内生产建设等内需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水平的升级,将进一步释放国内发展的经济潜力。通过需求侧改革、发挥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畅通国内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将成为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世界银行认为,未来5到15年是中国加快经济从投资到消费再平衡的机遇期。航运业将加快从重沿海轻内陆向沿海内陆并重转变、从重外贸轻内贸向内外贸并重转变,内河集装箱作为内陆水运的重要载体,被赋予更高的责任。

3.2长三角一体化有序推进,区域联动加快布局

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群密集、产业集聚作用显著,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能有效加快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有助于缓解全球经济多极化的巨大挑战。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港口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江海河联运格局初步形成,高等级航道网络规模快速增长,沿江、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得以迅速发展。在这当中,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提供强力支撑,而内河集装箱运输是港口集疏运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加快推动发展,拓展物流延伸能力,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以局部一体化带动整体一体化。

3.3浙江自贸区扩区扩容,四港联动高速推进

浙江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坚持走首创性、差异化、特色化改革探索之路,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浙江自贸区扩区,由三大功能升级至五大功能定位,其中之一要求打造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大力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四港”联动的核心是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建设有利于拓展城市对内开放的层级和深度,带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联动发展,实现沿海与内陆合作共赢。加快建成浙北高等级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做强浙江内河港至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集装箱内支航线,构建以内河三层集装箱运输为标志的海河联运示范区,均为内河集装箱带来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3.4生态发展理念加强,绿色水运亟待升级

国家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宪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提到“十四五”期间有针对性地补差补缺、深化加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代表现代航运的内河集装箱运输具有绿色、经济、环保特点,根据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经验,内河集装箱是集装箱大港至关重要的集疏运方式。国外的港口城市,比如鹿特丹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量中的36%是由内河承担的,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到内陆的集装箱27%为河运。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即能分担公路集装箱运输压力,又能弥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腹地运输成本较高的不足,还能促进运输物流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生态建设的共赢局面,为国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发展认识,统筹产业“一盘棋”发展

站位要高,从全局出发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站在更好发挥交通物流纽带作用,有效服务支撑“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规划要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联合全省各地各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加强港口、码头、岸线、锚地等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和统筹使用。执行要强,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督导,对规划计划执行和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总结评估,确保规划计划有力执行、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4.2推动多边合作,建立共享互联机制

一方面继续强化行业内部合作。整合现有社会信息资源,搭建内河集装箱交易服务平台,为内河港航企业提供简便实用的信息系统服务,加强与沿海干线港口和外贸船公司的信息对接,实现“航道、码头、船舶、货物”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逐步探索跨行业合作。尝试与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合作,引入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拓展发展视野,加快市场培育服务功能,摸索行业传统模式改革的方向。

4.3强化要素保障,补齐行业发展短板

对标对表国内外内河集装箱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解决政策、硬件、人才等主要问题,全力保障内河集装箱高质量发展。加快研究新形势下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政策,进行试点鼓励先期发展,有序引导运输方式“弃陆走水”、物流流向“合理转港”。加快畅通全省内河集装箱主通道,打通内河集装箱运输制约瓶颈,全面提升集装箱运输水平。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内河港口海关、国检、海事等口岸监管设施建设,设立国检、海关办事处,下放外贸经营备案登记权限,使重点内河港口具备作为外贸集装箱的启运港条件。

4.4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内河水运的管理数字化、高效化,实现对全省内河港口、航道、航运管理等方面监管事项全方位精确分析、精准管控、精细管理,建立内河航运市场运价监测体系,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将市场运价与港口吞吐量、企业货运量等各种数据融合分析,对运输市场进行高效、精确的监控和分析,了解市场动态,把控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冲,望灿,钱宽,杜鹏程.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2]张卫东.浙江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3]贾大山.“双循环”对水运发展提出新要求[J].中国远洋海运.2020.

[4]刘万锋,周嘉男.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浙江内河水运发展新局面[J].中国港口.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