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国
全球新冠疫情日益肆虐,各个国家的供应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部分供应链甚至产生中断,直接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样的状态亟待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理论与方法作为支撑以应对这一重大的历史挑战。供应链弹性指当供应链网络在风险发生之后恢复到初始状态或理想状态的能力。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供应链弹性有助于满足国家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需要,有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供应链的运转效率,保障现代国民经济安全,也是一个国家建设现代化供应链的战略要求。供应链的弹性管理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战略性的多样化特征,内涵涉及供应链吸收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外延涉及供应链企业的财务实力、人力资源、生产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也要求现代供应链的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创建两个角度审视供应链弹性管理的问题。
一、构建供应链弹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现代供应链给予的弹性化建设是“十四五”的开局和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点新征程的开启之年,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和历史意义。建立稳妥、可靠、安全、高效、创新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有助于强化供应链的运营平稳程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性话语权,对推动国家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供应链弹性管理的建设体系是在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矛盾,有助于满足当前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提升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其次,供应链弹性管理的建设体系是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抓手。供应链弹性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协调各方的资源与能力,实现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的高效互动。从原有的粗放型生产逐步转向集约型、数字型、智能型,突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最后,供应链弹性管理的体系建设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供应链作为连接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各要素的互动与转化,破除要素流通中体制机制的滞碍,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建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助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供应链弹性管理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高级化、现代化和智能化,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供应链弹性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实践中,借鑒国外先进产业的发展成果,依照本国国情,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供应链弹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实现从量的提升向质的飞越。
首先,以长远利益为目标,重新定义新商业环境中“成本—收益—安全—责任—效率”的关系,增强供应链的可控性。在新冠疫情肆虐,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为确保供应链整体安全,核心企业需要赋予供应链强大的“造血功能”,使用更多的资源投入以维护供应链的稳定。要建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微企业为辅助,政府为服务者角色的现代供应链弹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原理,实现全要素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使得企业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均可以实现有效的配置。积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孵化小微企业具有行业特色的商业模式,从量的角度提升整体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其次,以现代新兴技术为手段,发挥技术带来的溢出效应,增强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水平。新冠疫情、环境动荡、经济衰退等全球经济环境发生着深刻且复杂的变化,这也要求企业在构建供应链弹性管理体系时需要对未来环境充满预见性。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有助于企业提前感知环境的变化,即最大程度发挥数据的价值。利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企业需建设具有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可信可用、节能创新的供应链弹性管理数字化体系。核心企业在应对内外部风险的过程中,应充分遵循数据资源“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治理”的原则,增强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水平。此外,企业应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增强企业间商业关系的建设,最终减少重复建设支出的成本,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经济可靠”“快速响应”“方便简易”的应用效果。
最后,以供应链治理为底线,提升政府数智化治理能力和供应链治理现代化。现代商业关系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底线思维”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当以现代商业中的契约关系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方式,强化公共技术平台与设施建设,推动技术治理、数据治理和平台治理,规范对接信息的标准化规范与流程,提升整体供应链的协同能力、抗风险能力、应变能力和可视化能力,考虑不同兼容程度的数据交换端口,增强供应链的可控性、规范性和创新性,提升供应链弹性管理体系的管理水平,稳定和确保“商业底线不动摇”“政治底线不动摇”“社会底线不动摇”,构建合理的安全管控措施和方式,实现有序、高效、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弹性建设体系,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安全保障,以应对现代商业的变革中生存和竞争。
(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供应链与港航运营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