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共性原则研究

2021-07-11 07:47张武兰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教学

摘 要:声乐本身就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模式,演唱者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期间,可以根据自身的情感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达到情感共鸣。当前,声乐演唱教学根据演唱者的音域、音色以及音质,可以分成高音、中音以及低音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按照声乐不同的文化风格以及演唱技巧进行四种演唱模式的划分。文章研究并分析了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共性原则,通过阐述真假嗓音在演唱阶段的比例调整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声乐演唱期间演唱者的气息状态调整以及运用、音量的平衡度,说明了在声乐演唱学习期间坚持共性原则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教学;共性原则

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了共性与个性的艺术教学活动形式。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形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按照声乐的共性原则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广,并结合相对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声乐演唱阶段的一般教学原则是对演唱和教学经验的基本总结[1]。不管分析哪种演唱风格,其风格内容都会展现出自己特有的演唱规律。不是所有的声乐类型都会有不一样的发声技巧,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都会具有演唱风格以及发声规律的差别,这样的差异性在声乐演唱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共性内容。

一、真假嗓音在演唱阶段的比例调整以及

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

首先,声乐演唱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况是,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条件比较突出,但在演唱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音和音色却比较干燥,这样的演唱会给听众一种苍白紧张的感觉;其次,演唱者在任何音区都盲目地进行头腔共鸣,使得高音部分区域呈现的音色尖锐、刺耳[2];再次,在演唱阶段单纯地认为声音空灵会使得整体的音色更加饱满,但是这样就会导致演唱者在演唱期间尽可能地规避声带发声,使得整体的歌曲演唱没有着力点,演唱者也没有突出自己的演唱优势;最后,演唱者在演唱期间整体的发声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假如演唱者的喉头一直处于来回移动的状态,那么就会导致演唱期間中音区的发声不足,演唱者常常会在中低音位置进行歌曲演唱[3]。

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并没有合理地运用“真嗓”与“假嗓”的比例关系。在演唱期间,“全真”要用较高比例的“真声”,在演唱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口腔和胸腔的共鸣;若没有灵活地把握和头腔的共鸣,而“全假”使用“假音”的比例较高,在演唱阶段就会过分注重头部共振的使用,不关心口腔和胸部的共鸣问题。如果歌唱者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好“真声”与“假声”的比例关系,就会导致其身体共鸣腔无法配合运用,也无法灵活地把握身体的共鸣优势[4]。最终,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期间的声音状态就没有办法达到演唱的预期效果,其声音也难以达到圆润饱满的现场效果。

调整真假嗓音在演唱阶段的比例能够更好地保证“真嗓”与“假嗓”在实际演唱中的效果,并且,合理的真假嗓音比例也能够保证演唱者灵活地运用自己的优势,更大程度地展示舞台效果以及演唱效果。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想达到三腔共鸣的演唱效果,关键就是要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音区,灵活划分“真唱”“假唱”,并进行合理调控。比如,在低音演唱期间要注重胸部腔体共振,然后是口腔与头腔共振;在中音演唱期间要注重口腔共振,然后是头腔与胸腔共振,以达到三腔共振协调有序的目的;高音演唱时要尽量使用头腔,然后再与口腔和胸腔产生共鸣[5]。所以,演唱者在演出的过程中要注意下巴和喉咙的运用,灵活调整“真声”与“假声”之间比例关系。

二、在声乐演唱期间演唱者的气息状态

调整以及运用

在声乐演唱的领域中,气息以及歌唱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演唱阶段使用的呼吸方式也是保证后续正常运气的基础。但是由于气息的运用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所以,均匀的呼吸至关重要,想要达到均匀的呼吸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内容。其一,吸气量少。在演唱期间的吸气量不宜过量,满足演唱要求即可,吸气量过量反而会给演唱者造成呼吸方面的负担[6]。其二,吸气需要到位。要想吸气到位就需要演唱人员能够在演唱期间合理地调控整体的吸气状态,并恰到好处地掌握这种状态,在歌唱期间由于吸气与日常呼吸有所差别,所以,假如出现吸气过度的情况,在换气过程中会产生阻碍,这样的阻碍会影响演唱者的最终发挥。鉴于此,在气息流转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保持一种舒适的状态。其三,巧用气息。巧用气息的含义就是需要演唱者能够在演唱阶段灵活地运用气息。由于如今的演唱用气方式十分多样,演唱者在用气期间可以科学有效地运用气息,依靠气息本身的力量进行吸气与吐气,类似于日常的行走,在吸气的过程中要能够感受到有物体向上吸引,在吐气的时候要能够感受到有物体平稳下落。灵活运用气息可以保证整体呼吸平稳均匀,使所有的音符都能够保持平稳的状态。其四,换气得当[7]。适当的换气能够达到放松身体的目的,不断吸收外界的空气,并达到演唱的舒适状态。特别是在演唱用气阶段,如果在演唱阶段采用向下压气的方式,就会导致换气过程受到阻碍,导致演唱者的身体出现力量过剩的问题,在换气过程中,肌肉组织依旧处于紧张的状态,难以对身体气息进行全面调整。在声乐演唱中,呼吸的使用至关重要,演唱者只有在呼吸均匀的前提下进行演唱,才能够为后续的演唱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保情感的表达。所以,均匀的气息是声乐演唱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声乐演唱教学[8]。

三、音量的平衡度

在声乐教学中,不要过于追求音量大的声音状态,而需要选择音量适中的声音状态,在此基础上,尽量避免音量大小不一的情况。在演唱者学习声乐的初期,教师需要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歌唱状态,在此基础上确保歌唱的整体流畅度以及整体性,给后续高音区的训练奠定基础。如果演唱者在中音区演唱的阶段就过度增加音量,就会导致后续的高音由于音量的限制无法表达[9]。所以,演唱者需要保证适当的音量,中音要能唱得舒服、自然,然后逐渐向高音域过渡。想要灵活运用平缓的音量就需要教师从中低音进行教育教学,需要学生采用说唱的形式将歌曲表达出来,使用日常说话的音量演唱歌曲,从音量的大小出发,平衡音量的高低。在演唱过程中避免出现因演唱者的中低音音量过高,导致在演唱时产生额外的力量,使气息、声带、共鸣腔不协调,从而使得演唱者在中音区的演唱无法达到自然的状态。教师在对学生的歌唱音量平衡度进行讲解期间,就要让学生明确运用均匀气息的重要性,重视音量的平缓,并保证歌曲的自然连贯性[10]。

四、结语

随着声乐演唱教学要求的不断细化,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要想进一步进行体系化的声乐演唱教学改进,就需要从共性出发进行个性化教学分析。声乐演唱艺术本身就是通过长期练习来达到最佳效果的艺术形式。教师在进行声乐艺术教学期间,需要关注声乐本身的规律,并将规律融入实际的演唱以及教学阶段,给演唱者带来正面引导,让演唱者能够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抒发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使台下的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朱晏锋.声乐演唱教学中对音乐剧表现形式的借鉴与再造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11):117-121.

[2]杨秀丽.浅析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促进[J].艺术教育,2020(11):59-62.

[3]张健.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探索与把握:评《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9):150.

[4]谢俊武.流行演唱教学评价反差由何而来:兼谈流行声乐和古典声乐的美学差异[J].人民音乐,2020(9):70-73.

[5]张玉丽.刍议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19):37.

[6]陆晓月.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跨界能力培养探讨:评《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民族声乐演唱与传承》[J].中国教育学刊,2020(5):117.

[7]杨芳.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对学生行腔的“字”“腔”“情”的培养解读[J].黄河之声,2020(7):40.

[8]刘纯梓.高校声乐教学中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探索[J].中国文艺家,2020(2):226.

[9]韩佳韵.东北民歌演唱教学中方言运用的融入:以《看秧歌》为例[J].艺术品鉴,2019(35):318-319.

[10]杨真真.浅析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自然歌唱理念的融入[J].参花(下),2019(12):104.

作者简介:

张武兰,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声乐教学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