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航拍中国》纪录片,构建高质量地理课堂

2021-07-11 06:46董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航拍纪录片新疆

董旋

[摘   要]现阶段,教材知识已不能满足初中生发展的需求,开发新教学资源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文章阐述了纪录片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并以《航拍中国——新疆》为例,探究了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纪录片;《航拍中国》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3-0089-02

影视资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直观性以及冲击性,可以为中学地理教师所用。纪录片作为影视资源的一种类型,具有真实性与科学性两大特征,它能够直接记录、传播世间万物的真实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真切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基于此,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与实践经验,概述纪录片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并以《航拍中国——新疆》为例,探究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纪录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将纪录片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其应用要遵循四大原则:思想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其中,思想性原则就是指要从地理学视角看自然与社会环境,体现出地理学思想;时效性原则就是指要为具有滞后性特征的地理教材注入“新活力”,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热点的习惯;典型性原则就是指要加工处理相关视频,呈现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教学内容的视频片段,避免地理课堂沦为视频展示课;趣味性原则就是指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选择满足学生认知需求与心理需求的纪录片素材,使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展学习。笼统来讲就是,纪录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的。

二、《航拍中国——新疆》在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航拍中国》是一部集科学性、丰富性、直观性以及生动性于一体的纪录片,将其应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课堂教学,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弥补地理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促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面貌,强化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创设轻松课堂氛围,展现新疆自然地理环境

很多初中生觉得地理知识抽象、零散,而这也是一些初中生对地理学科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关键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发、利用新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被课堂教学内容吸引,水到渠成地认识、理解与深化相关知识。《航拍中国》是一部大型系列纪录片,将其应用于地理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教师选取、开发资源的时间与精力,尤其它采用了直升机与无人机进行拍摄,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活”起来,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实现知识的渗透。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合理使用纪录片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地理知识不再“呆板”,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作为《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一章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空间意识及人地协调观的有效素材。而《航拍中国——新疆》作为新时代的4K高清纪录片,其内容新颖而具有时代性,与教学内容极为贴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航拍中国——新疆》,不仅能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还能让学生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资源特征等角度逐步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在学习新疆的河流特征知识点时,教师播放剪辑好的从1分30秒至2分0秒的片段,让生动、形象的画面有力地打破地理屏障。此时,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不仅通过观看纪录片明确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势(如图1所示),还为有效地联系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实现“新疆多内流河”的河流特征的推导打下了坚实基础。

2.给予学生直观体验,展现新疆社会经济面貌

教材知识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距离性等特征,而初中生虽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单一凭借教材仍难以完成预设学习目标。教师有效利用纪录片,能够快速、精准地将学生带入真实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同时也能顺利地将地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直观,打破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真正渗透、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等素养得到培养与发展。

在学习新疆的社会经济面貌时,由于空间局限性,许多学生的理解是片面的、零碎的、受局限的。为此,教师可利用《航拍中国——新疆》中的多个片段,一一介绍新疆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旅游业、边境贸易等,从而让课本中的新疆“活”起来,让学生获得一个鲜活的、灵动的、全面的、整体的新疆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观看纪录片片段过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现象的成因、过程、影响等,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观看”层面。如在学习新疆的农业时,在播放棉花、辣椒、牧场等视频片段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新疆的气候特征思考“为什么新疆的农产品质量好”,让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充分理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能让植物迅速积累糖分,同时顺理成章地理解“新疆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甜菜等的生产基地”等知识。

3. 提升学生的区域地理分析能力,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已不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而是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与技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教师利用纪录片片段教学区域地理,能让学生有效掌握区域地理的共性,学会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以新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播放《航拍中国——新疆》中从33分50秒至34分40秒的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荒漠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来,与之前所观看视频中的自然环境、旅游景点、畜牧业情况所呈现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无形中提高学生对环保的重视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造成新疆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采取退耕还牧、禁止过度放牧、轮流放牧、防治土地沙化、治理沙地等针对性措施以实现环境问题的治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联系,无形中实现了知识系统的完善,也提升了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纪录片是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能够将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现实的生产生活情境直觀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真实而复杂的现实情境,不断地进行深入探索,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最终构建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教师不能够盲目运用纪录片,更不能为了运用纪录片而运用纪录片,否则会出现“课堂活跃,效果甚微”的尴尬。因此,一线地理教师一方面要培养自身收集、剪辑、加工地理纪录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控制地理纪录片的播放时长、使用频率,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宇.巧用《风味人间》纪录片,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地理教育,2019(3):53-54.

[2]  艾荻,焦黎.借助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4):29-30.

[3]  王瑶.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纪录片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航拍纪录片新疆
Rough Cut
航拍巴彦呼硕
魅力航拍
等待
超级蚁穴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万事俱备,能飞多远飞多远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