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凡
2021年春天,与1980年的经典白剧《望夫云》遥隔41年之后,3月1日至2日,复排版白剧《望夫云》在下关蝴蝶之梦剧场公演!
白剧是大理州地方传统戏剧,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夫云》由杨明、陈兴、张继成编剧,张树勇导演,叶新涛、杨永忠、马永康、董汉贤等白剧表演艺术家主演,创排后曾到北京、成都、昆明等地演出,轰动京城,原文化部、中国音协、剧协先后为剧组召开专门座谈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与会专家对该剧编、导、演、舞美、音乐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望夫云》2020年10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由大理州白剧团复排并公演,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我有幸连续看了两场后,又仔细看过41年前的经典版视频,越看越入迷,不止一次被深深打动,泪湿眼眶。
窃以为,白剧《望夫云》之所以成为经典,至少有四重魅力。
第一重:故事的魅力——触手可及的神话
白剧《望夫云》的素材,是大理民间家喻户晓的“望夫云”神话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有10余种版本——
南诏公主阿凤与苍山猎人相爱,诏王和罗荃法师却要让阿凤与飞虎侯段雄成婚,于是,公主与猎人逃居苍山玉局峰岩洞中。罗荃法师作法让炎夏的苍山忽降大雪,猎人为给公主御寒,至羅荃半岛偷盗冬暖夏凉的八宝袈裟,被罗荃法师用蒲团打中后心,沉入洱海,化身为石骡子。公主不见猎人回来,于岩洞中郁郁而终,化身为云,由白而黑,越升越高,越拉越长,像一位披头散发身着丧衣的女人,望向洱海。此时洱海上空定会狂风大作,直到吹开海水,公主见到石骡子才会消停;另一种情况是苍山顶由一朵望夫云而引出更多的云,就会下几天几夜的雨,据说这是因为公主见不到石骡子,愤怒化雨所致。
据《大理县志》记载:“俗传蒙氏时,有怪摄宫中女,居于玉局峰巅……因山高候冷,女苦之,与索衣。怪慰之曰‘河东高僧有一袈裟,夏凉冬暖,可立致,遂夜至洱海之东罗荃寺,将袈裟盗出。僧觉之,以咒压,怪溺死寺西水中,化一大石坪,俗呼为石骡子。女望之不归,遂郁死;精气化为云,名望夫云。每每岁冬再现,即大风狂荡,有将海中之石吹出不止之势。”
大理苍山洱海珠联璧合,四季多风,云霞织锦,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生活着的人们,被玉局峰顶、气象学里称为“旗云”的云朵所感,加上当时气象学知识匮乏,无法解释旗云出现后为何洱海狂风大作的现象,久而久之,聪慧善良、勤劳勇敢的人们,将旗云与海东的一块大礁石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创作出《望夫云》这样忠于爱情、向往自由的动人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由远古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无疑,望夫云的故事,正是远古生活在苍山洱海之间的人们,经高度幻想之后,所创造出的反映旗云之成因、人与苍山洱海的关系、以及南诏国时期社会形态的故事。这个故事一波三折,矛盾冲突激烈,缠绵多情,柔肠百结,感人至深,又终以悲剧的结局,让人惋叹不已。
对于后世的人们而言,这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故事。很多普通故事共同的普通之处在于,是过去了的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望夫云》的独特之处在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这朵旗云一直在,一千多年前阿凤公主的南诏国时期于冬日的晴天于玉局峰顶急剧升起,引发洱海的狂风巨浪,今天依然如是,年年如初。不仅如此,“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刮半年 ”的下关风长年不绝,洱海海东的石骡子犹在,站在罗荃半岛看苍山玉局峰,就知道这个故事有多么的切肤!
有一天偶然和著名白剧表演艺术家、经典白剧《望夫云》阿凤公主的饰演者叶新涛老师在大理十畝用餐,正是风和日丽傍晚,聊到白剧《望夫云》,她指着窗外苍山顶,告诉我们:“看,那就是望夫云升起的地方!”再次验证,在讲到《望夫云》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多么贴近大理人的生活,不必画图,不必从图书馆或电脑里查找资料,随手一指,苍山玉局峰顶,就是望夫云升起的地方!这不是书本里的故事,是大理的一朵云,经过人们美丽的心灵之后,生长出来的爱情故事!是我们大理自己的故事!
结论就是,编剧太聪明,如以食材为喻,编剧杨明、陈兴、张继成老师,以及当时他们背后的团队,太有眼光,于大理万千素材中,找到了松茸级别的上好食材,将做出好菜的先决条件,抢占至十二分!
此为白剧《望夫云》的第一重魅力。
第二重:剧本的魅力——山花词大放异彩
白剧《望夫云》分《宫怨》《选婿》《定情》《逼婚》《赠翅》《双飞》《雪困》《坠海》《化云》9场;人物有南诏公主阿凤、苍山猎人阿龙、南诏王、罗荃法师、凤羽神、大将军之子段雄、奶娘、侍女阿翠等35人和“绕山林”群众数人;演出时间2小时多。
整个剧情紧凑集中,矛盾冲突激烈,戏剧化明显,引人入胜,而支撑以上剧本的“血肉”,不是唐诗,不是宋词,也不是现代诗歌,而是大理白族民歌中独有的、后来常见于大本曲和白剧唱词中的山花词。《望夫云》编剧之一杨明是大理喜洲人,对大理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风土人情耳熟能详,对山花词的运用更是驾轻就熟。
山花词是白族民歌最为普遍的词体,王瑛老师在其论文《初探白族民歌中的山花体》中强调:“‘山花体是白族民歌使用最广泛、影响最深刻的词体结构。”山花词每首有8行,分上半阙和下半阙,第一句三字、五字或七字,第二、三句为七字,第四句为五字,所以又叫“三七七五”或“七七七五”体诗。
和很多白剧剧本一样,在《望夫云》剧本中,几乎所有唱词的结构都是山花体词,无论对话、独白,对山花词的运用都是信手拈来,自然得体。如,第一场《宫怨》中,阿龙与阿凤御花园相见,拿到锦鸡,离开后,阿凤这样唱:
锦鸡落下地有声,
无形箭翎耳边鸣,
邂逅相逢不相识,
带走我的心!
猎人阿龙虽为民,
武艺人品赛贵人,
若论段雄和他比,
黄铜与真金!
又如,第二场《定情》中,绕山林男女青年和阿龙先后这样唱:
四月里来绕山林,
歌声震动太和城,
唱得苍山凤出箐,
洱海龙翻身!
歌声传遍点苍山,
双双男女戏花间,
只有阿龙似孤雁,
心中滚油煎!
再如,第四场《逼婚》中,南诏王和阿凤这样对唱:
奴才执意来顶撞,
国法家法来违抗,
今日敢不从父命,
立即出宫墙!
父王传下放逐令,
叫儿心里暗悲伤,
深深一拜出宫禁,
永不入宫墙!
以上可见,山花词作为唱词,再次在《望夫云》剧本中大放异彩。一是浓得化不开的白族风情让人陶醉,二是几乎一韵到底的音韵,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细细品评,还会发现,山花体“七七七五”的句式,不仅节奏分明,铿锵有力,就内容而言,还有这样的特点:一赞三叹地反复酝酿铺垫之后,很有力地抛出一个结果,之后戛然而止,留给人无穷回味。
这种感觉,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那就像是大理民间收豆子的季節农人们打连枷,那些农人总是轻轻地打上几下,之后等看准了猛地狠打一下,将豆颊打得皮开肉绽,既不至于时时猛打太消耗体力让人打不动,又不至于下下轻敲无关痛痒打不出豆子,山花体中的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之美,或于白族人的日常劳作有关亦未可知,而《望夫云》中比比皆是的山花体唱词,将这种劳作之美,无形中融入剧本,其音韵又极富汉语言和古诗词的对仗押韵之味,从而大大为剧本增色。
1981年11月,《望夫云》剧本获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82年3月云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白剧《望夫云》单行本;1982年5月获全国戏曲、话剧、歌剧优秀剧本奖;1985年10月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荣誉奖。
剧本之美,为白剧《望夫云》的第二重魅力!
第三重:音乐的魅力——28天写9场的传奇
看白剧《望夫云》,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乐。9场音乐与剧情并行,大理白族民间音乐特色突显,但又不拘泥于大理民族民间音乐,铺陈渲染之处,跌宕起伏之间,完全服务于剧情需要,天衣无缝,密不透风,丝丝入扣,从旋律到配器到演奏,无不与剧情如影随形,用自由甚至恣意的音乐语言,讲述《望夫云》的悲欢离合,让听者一次次为之动容。
《望夫云》的音乐设计为张绍奎、道玉书(特邀)和尹茂铨。2019年在采写张绍奎老师人物传记《命运决定了我和白剧一起走过的路》时,他聊起《望夫云》音乐的创作,依然激情满怀,情绪难平。
当时,经时任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也是《望夫云》剧作者之一的杨明点名,由时任白剧团副团长张继成(也是《望夫云》另外两位剧作者之一)通知,张绍奎到昆明创作白剧《望夫云》音乐。
张绍奎老师在云南饭店住下后,在工作人员孙开宇陪同下,杨明郑重地要求张绍奎:“这次写《望夫云》音乐,是我们经过研究要你来的,张副团长前往督战,希望你尊重传统,把它写好,突出白族音乐风格,但不要搞白族音乐大展览,我们3天来一次,听你汇报。”
就这样,张绍奎3天写一场音乐,计9场,28天全部完成。杨明组织相关人员听后,说:“好!很好!回去就不要改了,就这样子排练!”
“‘突出白族音乐风格,但不要搞白族音乐大展览这句话,可以说,影响了我音乐创作的一生!”张绍奎强调。 问及40多部白剧音乐中,哪几部是自己比较偏爱的?他想了想,很谦虚地说:“《望夫云》和《阿盖公主》相对还可以,有些是任务,留下的遗憾多,这两个要少一点。”
事隔40多年,在蝴蝶之梦剧场听着时而疾风骤雨、时而日丽风和、时而惊涛骇浪、时而窃窃私语的《望夫云》音乐,都能想象张老师是如何在昆明云南饭店的小书桌前,让幼年时代耳濡目染的吹吹腔、大本曲等大理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从大本曲艺人杨汉、杨绍仕、黑明星,吹吹腔云龙的李春芳、大理的杨学众、洱源的李元珍、鹤庆的李满堂和张玉发等,一批大理著名曲艺家身上吸取的音乐养分,在他创作《望夫云》音乐中一次次复活,自然流淌,与所创作的主题交融成民族风格浓郁、极具感染力的曲子。简朴的房间,激荡的音乐世界,那个场面历历眼前……
正是这样28天写9场音乐的传奇,让白剧《望夫云》又多一重音乐的魅力!
第四重:女主的魅力——两代女主的芳华
《望夫云》的饰演者,有41年前经典版中的著名白剧表演艺术家叶新涛老师,还有复排版的杨洋和董润坪两位年轻演员。
叶新涛老师塑造的阿凤公主,无疑是白剧表演艺术的经典形象之一。作为汉族的她,从汉语的四个调,到白语的七八个调,借她自己的话说,是“有时候会为一个字憋哭掉”,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叶新涛老师成功饰演白剧《望夫云》的阿凤公主,从此真正进入了戏剧表演行业。当时,在云南省京剧院张树勇导演的指导和要求下,叶新涛先练基本功,之后才排练。因为饰演的是二八佳人,时年34岁的叶新涛,在张树勇导演的启发下,大胆进行创作,从声腔、表演方面体现人物性格,并获得成功。
那个时候,叶新涛儿时在昆明“哪点来演出,都要混进去瞧”,为了逃票,心怦怦跳着偷偷牵住陌生大人衣角混进去看到的那些演出,全部派上了用场。越剧的委婉细腻,京剧的韵味,豫剧的激越,都在她饰演阿凤公主的唱腔里复活,与白剧唱腔瞬间融汇贯通了。
那时候没有扩音设备,拼的都是真嗓子,下乡演出受欢迎的程度,是“服装道具都演烂了!金凤羽都不知做了多少次!”
1980年,《望夫云》在北京演出,少数民族戏剧评论家曲六乙在《人民日报》这样评价叶新涛的饰演:“嗓音纯厚,音色优美,白剧的传统花音运用得法,塑造的阿凤公主韵味十足。”
说起来,杨洋和董润坪都是叶老师的学生,2016年开始和她学习,在2021年的复排中,叶老师更是到现场手把手地指导排演工作,与此同时,白剧团还聘请了杨益琨、张树勇、张绍奎、马永康、李琼芬等当年参与此剧的主创主演和前辈白剧艺术家回团进行艺术指导,为包括两位女主在内的全剧小演員们传道授业,让白剧艺术薪火相传。
细看复排版《望夫云》,总体感觉,两位女主,杨洋和董润坪两位年轻演员都非常出色,入戏很深,代入感很强,让人感觉不到是在表演,而是舞台上正在发生着阿凤公主的爱情悲剧,随着剧情的进展,让人一次次泪湿,这样打动观众的表演,无疑是成功的。
就外形而言,杨洋灵秀,偏瘦一点儿,眼睛飞飞的很耐看;董润坪端庄,稍微丰满一些,小虎牙俏皮可爱。嗓音方面,杨洋相对高且薄,董润坪稍低且厚,所以,两位的表演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金凤羽上阿龙的血变黑时,“黑”字杨洋极尽上扬、高亢,董润坪却低下来,之后叫“阿龙”之声唤亦然,想必是两位老师都充分发挥了各自嗓音的长处。
除了两位女主,还有饰演凤羽神的杨孟娇也非常让人难忘,其长颊和细挑的眼睛,极像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演凤羽神最好不过。
复排版《望夫云》表演的每一场,叶新涛老师都要看,3月1日那场,演出结束后与叶老师同车回家,下了车她约去吃宵夜,因为“今天晚饭没有吃,吃不下!”于是兴盛路的小餐馆里,一碗小锅饵丝让她吃得津津有味,而这背后,定是41年后白剧《望夫云》的复排公演盛事,让她挚爱白剧的心,津津有味!
另一头,抖音上刷到“洋小妹”关于《望夫云》的剧照和生活日常短视频,应该就是杨洋的抖音号,光彩照人之余,其自信快乐和对白剧的挚爱,可见一斑;朋友圈中只要涉及董润坪,她的母亲——大本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董凤琴就第一时间点赞、评论,可见董润坪的出色表演,与母亲的影响、培养、高度关注有必然联系。
台上台下,两代女主的芳华,和美成白剧《望夫云》的第四重魅力!
总之,大理的好山好山,孕育出《望夫云》这样瑰丽的神话故事,从而有白剧《望夫云》这样优秀的剧本,之后才有9场这么出色的音乐,最后更有像三位女主一样优秀的演职人员,将《望夫云》的故事演绎得更加传奇生动,荡气回肠。
可以说,白剧《望夫云》的四重魅力,上一重是下一重的因,下一重是上一重的果,层层递进,如同潇潇大河,流淌出白剧《望夫云》和大理的魅力,大放异彩,经久不衰。
张树勇导演观看复排版后评价:“可以看出白剧新人已经崭露头角,白剧传承后继有人!”
作为白族人,为白剧的繁盛,深感骄傲。为《望夫云》喝彩!为白剧喝彩!为台前台后的新老白剧艺术家们喝彩!
编辑手记:
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具有独特的民俗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白剧原名“吹吹腔剧”,是大理地区白族演唱的一个古老剧种,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多年来,白剧博采众长,吸收了京剧、滇剧、花灯、川剧等戏曲剧种的表演手段以及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舞蹈语汇,使其表演手段更加丰富多彩,既保持古老剧种的民族特色,又注意戏曲的程式化、生活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白剧艺术家,吸引着不少专家学者对白剧艺术进行研究。1962年,白族古老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白剧”,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夫云”是千百年来流传于大理地区一个古老、神奇、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大理几乎是家喻户晓。1980年创排的白剧《望夫云》,曾先后到昆明、成都、北京等地演出。1981年剧本获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82年获全国戏曲、话剧、歌剧优秀剧本奖,1985年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荣誉奖。为重现经典,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大理州提出“要像对待珍贵文物般地做好白剧《望夫云》的复排,展现经典白剧原貌。时隔40余年,经典白剧《望夫云》于2021年3月2日再度重现舞台,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本期编发的评论文章《白剧〈望夫云〉的四重魅力》,从故事、剧本、音乐和主角四个方面展开剖析,对白剧的历史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