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看姹紫嫣红开遍

2021-07-11 00:45饶峻姝
大理文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戏曲散文生命

带着智慧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女人是最美丽的,疏雨就是这样一位温婉而美丽的女子。疏雨,原名陈秋红,生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自幼与文字结缘,钟情于戏曲,在古城的明清巷陌中穿行,在戏曲和文字间游走。似水流年,看姹紫嫣红开遍。优雅从容、柔美端丽是其始终不变的气质。疏雨擅画彩铅,喜书小楷,醉心昆曲,尤喜写作。既无“酸文人”的孤芳自赏,更无“假名士”的自命风流。她倾心于散文这种最具个性化的文体形式,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锐游走于语言之间,不以重大社会历史题材取胜,而以地域世俗风情见长,所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所见的平凡小事和人情世态。如同作者自己所说:“于我而言,写作,更多的时候是在文字里偷欢,以文字为舟,光阴为楫,自渡彼岸。时光就这样停驻着,欢喜着,不知今夕何夕。”(《闲在大理》)真是“诗情画意,文采风流”。

新出版的散文集《方寸间》收录了疏雨近年来创作的散文75篇,22万字,分为《缘起》《方寸间》《路上》三个专辑。装帧简洁而雅致,内容单纯而丰腴,文风随性而平实,或追忆往昔,或实录当下,表现出独到的情感立场、言说姿态和价值判断,以及诗性思维建构和审美表现形态的殊异个性。文求雅洁,意求深藏,剪裁精致,意蕴深厚。无论是写人、叙事、记游,还是杂记、书评,皆随性而发,随情所致,情思绵邈,文质俱佳。“白州教学名师”杨凤丽给疏雨赠草书对联:“方寸间浅唱低吟成佳句;疏雨中梨园灯影话春秋。”

一、对巍山古城和人间烟火的一往情深

散文是最能展示个体生命形态、展示个体思考的文体,最富于体验性和内在性。散文之所以容易感染人心,是因为情真意切。写真景,抒真情,方能出真境。其最高境界在本色从容、随性自在。所以钱穆说:“散文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最容易表现人生。”贾平凹说:“请不要在名山上做文章,请不要在胜景上做文章,你到日常生活中去吧,让日常生活走进散文中来。真文才是新文,新文才是奇文。”疏雨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烟火人生,勾勒出巍山古城日常的生存状态、生命轨迹,以及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风俗。摩画鲜活生命,吟唱自由灵魂,眷恋人间烟火的画面才最是楚楚动人。《小城的时光深处,我们同行》《小巷深处》《社火情思》《古城青衣》以事为纲,以情为脉,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在她的笔下得以鲜活地再现,从而更突显了巍山古城百姓生命中的韧性和达观。她以静定的平常心映照并感知万物,由静入定,温馨、恬静,呈现出喧嚣时代的静定与本真。既饱含着生活的实感,又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干净又安祥,令人沉醉。

巍山古城醇厚的民俗文化土壤浸润着疏雨的心灵,涵养着她的性情,寄托着她对俗世生活的深切怀恋,增加其文章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蕴。她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着小城人民的生活方式、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细描以俗为雅的日常吃食,充满了普通百姓乐活知足、安时处顺的生活气息,熨帖、平易、亲切,呈现出她对巍山古城和芸芸众生的一往情深。她向往“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烟火·清芬》)的平常日子。《 肉饵丝·妥帖的温润》《烧饵块·童年的味道》《热油粉·记忆里的醇暖绵香》《卷粉·云卷云舒的淡定》《扯面汤·碗里的煦日阳春》《味·城的印迹》等篇章以情感为主轴,以意绪支配生活片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交融弥漫,真情厚谊跳跃满纸。“古城,古街,小吃街,弥漫着生活的真味……小城的味,小城的光阴在这旧旧的、暖暖的时光深处流连千年,氤氲成小城的品相,小城人的记忆和乡愁。”(《味,小城的记忆和乡愁》)五味杂陈,便能妙趣横生,闲趣、野趣、谐趣、雅趣在她的笔下漫漶开来,构成了一幅幅暖人心田的人间烟火图。感情温厚,诚恳朴素,文字既朴实无华又匠心独具,既诗意盎然又趣味横生。

二、对日常生活和岁月静好的无限温情

在疏雨眼中,普通的人、平常的事、朴素的情才是生活里永远的真纯和永恒,她崇尚态度至诚,温情至上,生命至美的人格秉性。普普通通的平凡故事,朴朴素素的世态人情才最是打动人心。“哪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山高水长,许多时候,日子就是这样不温不火,实实在在,有着淡淡的清欢和稳妥,透着阳光的暖香和泥土的味道,一粥一饮过着。”(《画语》)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情感、思绪融化在文字中,不虚夸,不矫饰,用理想观照现实,用灵性照亮日常。 “日常是京剧里的余派,收了凛冽之势,万千气象和慈悲只在波澜不惊的眉宇之间,在吐字归腔的音韵里。……日常,是读汪曾祺的《人间滋味》,他的文字如春日的流水,有阅尽红尘的澄明与平淡,读来,如春阳在肩,春风抚襟,一派风日洒然,平远祥和。日常,是人依旧,事依然。”(《日常》)将生活细节充分情感化、诗意化,感受那存在于琐屑里的生命,对百姓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命的呵护。在亲切活泼又清淡雅致的表述中尽显她对凡俗生活的满心喜欢和对平凡生命的无限热情,凭一颗本真之心照亮自我生命,安然度日而又轻灵洒脱。初读时感觉平淡无奇,细细回味才品出隽永如诗。

作家善于将日常情感锻造为审美情感,使情成体,在平凡朴素的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意,领悟岁月静好。如同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所说:“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她的种种可爱、种种有情正是从俗世生活、人生百态中感悟出的寓于其中的可爱和挚情。“晴好的初春的清晨,地上一层薄湿,和煦的晨光透进坊间,暗雅的茶具泛着幽光,木头的气味、淡淡的茶香都是宜人的草木味。水已烧开,漾着袅袅的热气,沏上一壶紫鹃茶,《茶经》上说:‘紫为首,绿为次。且‘紫鹃两字古意缠绵,唇齿留香,听着就荡漾。好像有化不开的淡紫的清愁在心头洇染,有着恰到好处的孤独和蚀骨的美。方寸间,清茶,戏曲,市井,烟火,山长水远。前世今生,皆在这一呼一吸的吐纳之间。”(《方寸间》)淡化故事情节,强化抒情写意,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色彩柔和、清淡悠远的风俗画。立意新颖别致,情感温柔抚慰,意境纯净空灵,语言流丽雅致。让人想起老舍先生在《多鼠斋杂谈》中所言:“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生活常常就是这样感性、琐碎,所有的生活细节都会构成温暖的生命支流,所有的其乐融融、温馨可人都在这些細节中。恰如李智红在《方寸之间,见情见趣》中对疏雨的评论:“生命里的寒,在前生滋长;生命里的暖,在此生栽种。用半壁清幽的江山,驱散冰凉浸泡的过往。在文字间行吟,在时光中盛开。只问时光明媚,不问岁月荒凉。”处处可以感受到人情的温暖,生活的温馨,以及家常日子的亲切与实在。虽然写得平凡琐屑,但却显得情意深长又趣味盎然,读来亲切活泼又含蓄隽永。

三、对古典戏曲和诗情画意的深情缱绻

戏曲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对照,不仅成为疏雨散文创作的特色风格,同时传达出传统戏曲的精神内蕴与价值观念,散发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化意义。以风雅且精致的古典戏曲为突破口,延展文化记忆,提炼文化内涵,成为其散文创作中或显或隐的文化符号标识。《缘起》《水袖》《戏相伴》《跑龙套》《二胡情缘》《闲话梁祝》等篇章都将戏曲场景与生活片段相叠加,让传统戏曲复活在当代的文化情感之中,戏曲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唱词与身边的人、事、物进行现实通感,时空交错,有无相生,形成共时和历时并存的多重叙事空间,单向度和复调式并重的多重结构层次,错综复杂的叙述视角使人物意象化、意识流动化、审美多元化,彰显其散文话语颇具深意和新意的精神诗性、文化指向和艺术质感。

明末小品文圣手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疏雨将对戏曲的痴恋转化为晕染着传统文化内蕴的文字,让读者和她一起动情、伤情、痴情,并杂糅着她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独到阐释。戏曲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模式、审美趣味不知不觉间已经渗透到散文的文体结构与精神要素中,影响着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文结构和语言表达。“是的,淡淡的香气亦如生香的女子,亦如张充和的水袖和回眸,甜,软,缠绵而惆怅。尽管已近百岁,那潋滟的眼波依旧美到惊心。‘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昆曲中这段《懒画眉》于她最为缱绻而妖娆,如春风里拂面的柳丝,秋山中一脉明净柔软的溪水。……花香,木香,书香,茶香,禅香。修得一颗丰富而慈悲,干净而简静的心,便是香远益清,一路生香。”(《生香》)万物消融,氤氲于沁人心脾的香气之中。在戏曲滋养中荡气回肠,在仰观俯察中百转千回,在物我两忘中豁然开朗。深情缱绻让人流连低徊,具有深广宏阔之美。“我在昆曲和诗词间行吟,想蘸一点胭脂,在我底色上沉寂的灰中,滤尽纤尘,让它薄如蝉翼,浅灰中泛起天青的微光,着几点胭脂红缓缓点染洇漫,如沉香伤痛上绽放的芳华,没有开到荼蘼,只有缕缕暗香。”(《色》)抒情与叙事互为表里,散发出由内而外的绵密情怀,没有相融与否的纠结,只有血浓于水的深深相依。在平淡无奇中饱含深情,在清新洗练中见出秀美。

四、对生存体验和文化精神的哲理阐发

疏雨把自己的观察、体验、情感和思考注入万物之中,诗意化的庄禅趣味令其散文有了深厚的人文意味。她将对生活的关怀升华为一种文化意识、一种精神意向,提升散文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旨趣,抵达一种灵性共感、心智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养就心中一段春》《那摇曳在时光流里的莲》《普洱,那淡淡的甘苦》《心在低处》等篇章都穿行于个人体验、情感流脉、理性思考和时代细节之间,以情感结构形成其内在秩序,形成一个个丰富深邃、宁静淡远又透着无限生机的“精神道场”。 “‘风风本是浮动,甚至是缱绻的,有着掩不住的那么点儿俗气,而尘字一出却掩住了,有了风烟俱净的冷面清明。这让我想起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李叔同,拒绝了戏曲、音乐、绘画、书法……僧庐僧袍,刺血抄经,‘悲欣交集,风烟俱尽。”(《烟花·风尘》)青烟化云,弥散无边,画面优美葱茏,哲思闪耀,字里行间闪动着自然的纯真与灵动,由“共情”而引发共鸣,有一种情融于理的审美张力。

疏雨散文常通过追忆的形式让时空顺序立体交叉,并与逻辑思维进行连接和衍生,形成开放多元的结构层次,彰显回忆性散文所呈现的空间、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审美趋向和精神特征。“散场的电影,散场的人,消逝的礼堂都成了那些过期的旧光景,散漫着咸湿的旧的味道,让人颓然的迷恋着。”(《礼堂·电影·旧光景》)往事在回忆中延长爱意,亲情在回忆中荡漾,依恋在回忆中重温,伤口在回忆中抚摸。回忆构成了人生经历的苦辣酸甜的本色滋味,成为生命中珍藏的纯真、温馨的记忆。王蒙说:“回忆是对于自我和存在的唯一证明,是对于苦和甜的唯一回应和抚平。”作家以从容的心态回忆往事,正视现实,追问未来。这是对逝去往事的一种缅怀,对古朴纯真的人性的追求。寄托个人的生存体验、生命感悟与文化关怀。“初泡不浓,久泡不淡,浅黄透亮的汤色,入口入喉的绵延的醇香,慢慢品这素色人生,品火丁的低眉,友人的素贞,老树的风日洒然。”(《素色》)以淡语写至情,总有回甘余韵。体悟哲思,舒解烦闷,颇有“红杏芳菲,庭草葳蕤”式的疏朗与超脱。

综上所述,疏雨怀着爱和乡愁寻找生命的精神家园,在人间世相与命运悲欢的罅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表现出对乡土、对生命的朴素挚爱,以及对生命旅程中温暖美好东西的回忆。有魂牵梦萦的故土情结,挥之不去的眷恋情绪和温情理性的人文关怀。温情之下暗藏坚实厚重,淡然之中氤氲袅袅余韵。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使她的散文既有古典的闲适,又有当代的跳脱。一部散文集《方寸间》对小城生活的温情书写和诸多意象的唯美诠释,有诗情,有画意,有质感,更有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诗思中的宁静让我们看到一幅温存又浪漫的风情画,姹紫嫣红中有着融融的暖意。文笔质朴而简约,情感真切而深沉。在题材选择、主题凝练、艺术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对比性差异,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文体特质、意象结构和话语蕴藉,以及新时代散文领域中出现的某些意味深长的新生态、新气象和新品质。

编辑手记:

疏雨新出版的散文集《方寸间》收录了其近年来创作的散文75篇,22万字,分为《缘起》《方寸间》《路上》三个专辑。内容单纯而豐腴,文风随性而平实,或追忆往昔,或实录当下,表现出独到的情感立场、言说姿态和价值判断。大理大学文学院教授饶峻姝从其散文的四个特质作了阐释和解读,梳理了疏雨散文中对巍山日常生活的描写,在平凡朴素的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意,将古典戏曲内化为其散文创作中或显或隐的文化符号标识,阐发出独特的对生存和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猜你喜欢
戏曲散文生命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传统戏曲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