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教育系,四川 遂宁 629000)
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要从事这一行业,必须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第十条明确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011年我国出台了《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对考试目标和内容作了具体规定。从2011年秋季开始,我国在部分省份试点推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2013我国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教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简称“国考”)。我国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四川省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从2016级师范生开始,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参加教师资格国考。
当前我国教师资格国考分为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和中职教师五个类别。作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S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层次,主要参加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资格考试(见表1)。其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参加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加面试。只有笔试通过后,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表1 教师资格国考科目
笔试主要考查作为一名老师所应具备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与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通过备课、试讲、答题与答辩,考查作为一名老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认知、仪态仪表、言语表达、应变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能力。国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增多,除传统的“两学”(心理学、教育学)“一讲”(试讲)外,增加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学科知识以及阅读理解与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二是难度加大,教师资格国考没有指定教材和参考书目,而且单科笔试成绩仅有两年的有效期;三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无论是笔试中的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还是面试中的备课与试讲,都强调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都突出对考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1]。
实行教师资格国考后,在一些高职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对国考内容与要求置若罔闻,仍按照国考前的内容与要求上课,从而导致师范生国考通过率低;二是“为考而教”,考什么教什么,从而导致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为避免这两种现象,必须加强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与渗透。S职业技术学院,有8个教师教育专业,其中数学教育专业近年来在加强国考内容与课程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综合素质目前已成为衡量和评价当代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它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教师资格国考以前,不少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过多,教育类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偏少,通识课程不足,片面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师范生综合素质普通不高。而教师资格国考特别重视考查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门设立了一门笔试科目《综合素质》,不仅注重综合知识的考查,也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要求师范生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如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而且也要求师范生具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而面试更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求师范生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念、端庄的仪容仪表、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熟练的教育教学技巧与出色口头表达能力等。因此,国考内容与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有利用提升师范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S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门成立了“人文与科技训育中心”,开设了30多门网络选修课和20多门自建选修课。各个教师教育专业调整了课程结构,充实了通识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扩大了教育实践课程,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18-2020年期间先后有100多名师范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其中2017级、2018级数学教育专业分别有6人和8人,这些师范生在见习和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毕业后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通好评。
作为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资格国考前S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术性”较浓,“师范性”不足。在课程设立上随心所欲,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导致师范生实践能力较弱。教师资格国考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以实践能力为主,都注重考生对知识的运用。教师资格国考命题聘请了大批有实际经验的第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在考题中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题型,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教研室为了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加强了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了校内实训课程的比重,延长了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举办教学技能比赛和参与国家数学建模大赛,极大地提升了师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近年来,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国家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了四川赛区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学院的教学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教师资格面试和教师公招面试中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作为教师行业准入证的教师资格证,是每位师范生入职前必拿的证书之一。
有关数据显示,国考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从以往的70%变成仅有的27.5%,导致很多师范生在毕业时都拿不到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2]。实行教师资格国考前,S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范毕业生只要各科成绩考试合格,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经过向当地教育局申请,都能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实行教师资格国考后,一些教师教育专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未能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导致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如2016级数学教育专业共有130人,毕业时获得教师资格证有仅有58人,占比44.61%。于是,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修订了课程计划,加强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原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资格国考的通过率,如2017级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国考通过率为64.55%,2018级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国考通过率预计在70%以上。
近年来,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教研室为了提升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国考内容与课程的融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力求做到“课证交融”。
不可否认,当前课堂教学仍是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课程。教师资格国考前,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在课程安排方面,存在着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专业课程偏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偏少的现象。实行教师资格国考后,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教研室对该专业原来的课程和内容作了大量调整,删减了一部分学科专业课程,增加了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比例。并通过课堂教学将国考内容融合进新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中。根据教师资格笔试和面试所考科目及内容模块开设相应的课程。针对笔试《综合素质》内容模块,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应用写作、以及大学语文、法律与道德、计算机基础、健康教育等通识课程,以及四大名著鉴赏、社交礼仪、儒家文化及其现实意义、历史与现实以及机械与人类文明等综合素质选修课。在《教育知识与能力》内容模块方面,开设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在“学科知识与能力”内容模块方面,开设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教材教法等课程。针对面试的内容模块,开设了口语表达与技巧、社交礼仪等综合素质选修课以及教学技能、教育实训与实习等课程(具体见表2)。
表2 国考内容与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照
(续表)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教师教育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并非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因为知识与知识之间、能力与能力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资格国考的某一内容可能涉及到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同样,所开设的某一门课程可能涉及到国考内容中的多个知识、多种技能或多种能力。如国考中的教学设计内容,涉及到所开设的教育学、教学技能、教材教法、教育实习与实训等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既向学生传授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学心理、心理辅导、教师心理等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心理素质以及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加强了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所开的课程中。同时,各门学科的教师之间也加强交流与合作,既避免了多个老师对学生反复传授某个知识,又避免了因猜测某个知识可能其他课老师要讲而自己不讲,最后导致各门课程老师都没讲的现象。
教学离不开教材,即使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不对课程内容加以充实和完善,国考内容与教师教育的课程融合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以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为例,作为教师必备的条件性知识的心理学、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习其它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这两门课在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主要分布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以及《综合素质》里面,同时在《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以及面试中也有部分涉及。国考前,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和校内其他师范专业一样,这两门课程理论性太强,且内容陈旧。心理学教材主要以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为主,如讲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知识。而教育心理、发展心理、心理辅导等内容偏少,缺乏与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心理、班级管理心理、网络成瘾心理以及青少年情绪调节等内容。教育学教材的内容仍是传统的四大板块:教育原理、教学论、课程论、德育论。教育学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如教育基本原理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的关系,还是沿用几十年前的说法,缺少学生观、教师观、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内容,缺乏教育时政内容,而且没有紧密结合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实行国考后,S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与心理学教师们,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重新组织编写了这两门教材,充实与完善了教材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删减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加大了教育心理学的比例,增加了教学心理、心理辅导、情绪调节、网络成瘾、多元智能理论等内容。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心理学知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如“注意”一节,不仅讲了注意的种类和特点,而且还讲了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等。教育学教材,删减了陈旧的、过时的内容,以及过深、过难的理论知识;增添了职业理念(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说课等内容,增加了教育时政内容,及时将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最新的教育文件纲领纳入到教育学相应的章节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调整与充实,一方面能使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对接,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为考而教”的应试教育。另外,心理学与教育学是密不可分的两门课程,近年来,国考中注重这两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比如某一年国考材料分析考核“气质类型”就询问考生:“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目的是要打破心理学和教育学两门课程的界限,重视心理学和教育学两门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3]。因此,“两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了这两门课程的融通,在讲授心理学时,尽可能地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讲授教育学时,尽可能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另外,在充实与完善教材内容的同时,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向法、案例分析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是提升和检验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将“实践取向”作为教学基本理念之一,并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发展实践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并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4]。如前所述,教师资格国考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非常注重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教学技能和灵活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将国考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国考前,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课程偏少。以2013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入学教育及军训4周,校内实训2周,校外见习1周,毕业论文4周,毕业实习8周,毕业教育1周。实行教师资格国考后,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贯穿了大学三年的六个学期,第一学期仍是入学教育与军训4周,校内实训(试讲专用周)由原来的1周变为4周,分别安排在二、三、四、五学期,主要任务是借助微格教室,对小学、初中的数学进行试讲,并由同学和老师点评。校外见习仍为2周,主要安排在第三学期,小学数学教学见习和初中数学教学见习各1周,第五学期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4周,第六学期除了毕业教育1周外,还将毕业实习8周改为顶岗实习16周,实践教学由原来的20周增加到31周(见表3)。
表3 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学时统计表
除了延长实践教学的时间外,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还加强了对校内实训、校外见习与实习的指导与监管。校内实训采取6-8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配备1名指导老师,学生通过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授课,并录制授课视频,供指导教师点评和授课学生反思。授课前,每位学生要根据授课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授课后,要写好总结与反思。老师对学生的实训进行严格考勤,每个学生不仅自己要完成试讲任务,还要听其他同学的试讲。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和授课情况,给出一定的实训成绩。针对校外见习和顶岗实习,采取“双导师制”,由学生所在学校和前往见习、实习学校各派1名教师进行指导,前者主要负责联系学校、学生安全和思想教育以及理论指导,后者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校内指导教师除了每天通过手机、QQ、微信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外,还深入到中小学校进行巡回指导,并随时与见习、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校外见习和实习结束后,要提交有中小学指导教师作了鉴定的见习、实习总结。另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回校后,还要完成“三个一”的任务,即完成一篇教学小论文、撰写一份标准教案、试讲一堂公开课。最后,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和出勤情况给出见习和实习成绩。由于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加强了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师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力提升。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如各种社团活动、比赛活动、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学把课程分为广义课程和狭义课程,狭义课程是指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而广义课程除了所学的各门学科外,还包括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环境影响的总和[5]。因此,从广义上讲,第二课堂活动也属于课程。教师资格国考非常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如科学类和人文类的综合知识,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仪容仪表、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等。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扩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六类,即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社会活动、志愿者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学术活动等,针对每项活动都给予一定的学分,并规定学生在大学三年中至少要获得5学分才能毕业(见表4)。
表4 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表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学术活动,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社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和文体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奉献精神。通过学科竞赛,如课件制作大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三笔字比赛、科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数学建模大赛,不但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尤其是数学建模大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学生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深入到街道、厂矿、农村、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宣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师范生将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将自身的知识不断扩宽。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与检验。同时又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实现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目标[6],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资格国考对高职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倒逼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进行课程改革。S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通过课堂教学、对教材内容的充实与完善、实践教学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路径,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有机渗透、融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之中,提升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