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杏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众所周知,宜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其举世闻名的紫砂艺术,在历代无数紫砂手工艺人的传承与创新下,中国紫砂艺术已经在世界艺术文化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宜兴除了盛产紫砂泥,也同样是竹子的重要产地,宜兴人爱紫砂也爱竹,竹子作为紫砂艺术品的主题,以竹入壶、以竹饰壶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名家佳作,顾景舟大师就有许多有关“竹”的作品,风格鲜明、气韵俱佳的“竹”类紫砂壶,将材质、造型和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完美结合,为中国紫砂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紫砂壶器而言,最重要的一定就是它的外观,当紫砂壶器的外型出彩之后,才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人们自然也都移不开眼了。紫砂壶器按照工艺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光器壶、花果壶、筋纹壶以及陶艺装饰壶这几大类,它们各有特色,光器壶大都光滑平整、简约大方,花果壶常常形象逼真、趣味十足,而筋纹壶往往张弛有度,陶艺装饰壶通常是比较抽象特别的,紫砂“四方竹鼎壶”(见图1)综合了紫砂壶方器、花果壶还有筋纹壶三种壶的工艺技法,实在是精妙绝伦、引人入胜。
图1
此壶方正不失圆润,整体呈现出稳定柔和的效果,壶身以竹筒为原型,十分饱满,再以竹节筋纹加以装饰,使得整体“竹”味十足,更加生动逼真,同时运用竹节筋纹线条的曲直转折变换,结合各面的顺滑拼接,这样一来既体现出了壶体的曲张,却又不失平衡协调之感。壶身上刻着“厚德载物”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也将作者制作此壶的目的简要传达了出来。壶流、壶把还有壶体都是采用的竹节筋纹,与壶身对应统一、十分和谐,它们给人以圆润之感,再加上劲道干练的竹节筋纹刚柔并济、恰到好处,给人以舒适之感。壶盖整体光滑饱满,和此壶整体风格一致。此壶之所以被称为“四方竹鼎”,除了是因为采用了竹这一元素和整体呈现方感这两种原因之外,还因为它的形态借鉴了中国的传统器具——鼎,鼎分为方、圆两种,整体风格大气豪迈,在古代一直是权力的象征,十分尊贵,紫砂“四方竹鼎壶”借鉴鼎的造型之后,使得整体更为大气、耐看。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更迭,中国人逐渐从对“竹”的单纯喜爱之情形成了人文气息浓郁的竹文化。紫砂“四方竹鼎壶”这件作品就蕴藏着深厚的竹文化内涵,传递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竹”形成的仰慕、崇拜之情。竹子因其坚韧挺拔的身姿和不畏风霜的傲骨受到了无尽的赞美,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用“君子”来形容竹再合适不过了,真正的君子就应该像竹一样有着坚韧不拔、洒脱大气的风度。古代文人墨士对“竹”的称颂不计其数,竹之苍翠常青、高耸挺拔的形象常常出现在诗词书画当中,人们或借其表淡泊清心的心境,或借其表达不惧艰难困苦的坚毅,或借其表达谦虚谨慎的情操。紫砂“四方竹鼎壶”这件作品亮眼之处还在于其壶身陶刻的“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意为君子应该增加自己的德行,像大地一样包容和承载世间万物。“厚德载物”四个字表明了紫砂“四方竹鼎壶”这件作品的立意,这样谦逊的胸怀与竹的内在品质相符合。另外,“鼎”是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常常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四方竹鼎壶”采用“鼎”的造型艺术,为作品更增添了一丝庄重和沉稳。
紫砂“四方竹鼎壶”以浑然天成的造型韵致,将竹子刚正不阿、高尚无瑕的崇高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的精神层面享受。竹文化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绚烂夺目的艺术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意义深远的影响。质朴淳厚的紫砂泥与具有高洁品质的竹相结合,不仅丰富了紫砂壶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赋予了紫砂艺术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境,传递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