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崧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千年,博大精深,充分迎合了古人对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有歌颂爱情的,有赞扬气节的,有忠君爱国的……总之,形形色色,内容广泛,包含了伦理纲常的方方面面。而美好的爱情一直是古代人们追逐的美好事物,自古以来“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凤求凰”等爱情故事就一直脍炙人口,向大家描绘了爱情的凄美与壮烈,并且这也成为文化创作中经久不衰的题材。
古往今来,如果有什么事物可以代表爱情,那一定是相思豆了,它又名红豆,形如豌豆大小,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者相思。关于相思豆,还有一个美丽而哀婉的故事。古代有男子在外打仗,他的妻子因为思念他每日以泪洗面,泪流干后就流出鲜血,掉在地上变成了红色的豆子,这些豆子逐渐生根发芽,变成大树,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果实,这就是相思豆。当然这只是相思豆的传说之一,但其情感最为真挚感人。可以说,相思豆是我国独特的文化产品,反映了人们最质朴纯真的感情,唐代诗人王维就根据民间爱情故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并随着时空的穿越,寓意着男女之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后的分离之情,家国大义之情,此情博大,相思无限。
红豆喻相思,此物最消愁,以紫砂寓情于景,正是两相得宜。紫砂壶《相思豆》在造型和色泽上模仿相思红豆的外形进行仿生设计,作品隽永耐看,既有着相思豆的万种风情,也蕴含着紫砂壶的泥味,十分喜人。
《相思豆》的造型来源于传统壶型“西施壶”,西施壶自诞生至今,实际上无论进行何种装饰,其基本的形态并没有多少改变,通常的“西施壶”都是丰润饱满,有着雍容华贵之态。这把有着西施之形的《相思豆》壶流略弯曲,一弯嘴朝下,犹如害羞的少女低下的倩眸。壶把也和西施的倒把有所区别,是周正圆润的耳形把,与圆润的壶身相互映衬。
紫砂壶是以宜兴丁蜀地区特有的珍稀陶泥制成的茶壶,通过手工艺人一代一代的传承发展起来的,其造型都浸润着传统文化的隽永和意境。在创作中,艺人并不仅仅着重于茶壶呈现的功能效果,还十分讲究造型的深意和气韵的生动,古人认为意境的融入远远要比工艺的精细更重要,这也是为何很多文物在如今看来造型并不十分突出,但是依然可以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这一把以传统西施壶为型,以朱泥制作的《相思豆》更是显得尤为可贵,壶体线条舒缓柔美,简练俊美,饱满的壶身,精悍短小的壶嘴,颇有风韵的壶把,精致的壶钮,都为此壶增添了几份韵味。远远看去,犹如亭亭玉立的美女,温婉圆润而又清新可人。
《相思豆》
在我看来,《相思豆》的造型设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美观性,还增强了实用性。首先在壶嘴的改动设计上,使得倒水的时候流水的压力全部汇聚在一点上,这样出水更加爽利。然后耳形的壶把形成的圈正好可以容纳成年人两指穿插而过,使用起来十分趁手。最为精妙的是整壶身上的线条处理得很完美。从这些流畅而柔美的线条中我们感受到力的张扬和线的韵味。作品周身就是一颗饱满的相思豆,既愉悦了观赏者的眼睛,也满足了泡茶时的容量需求。当然,作品在设计时不仅仅注重实用性,其观赏价值也是设计制作的重点。《相思豆》造型上秉承了传统西施壶的特点,但是更为饱满挺括,柔和的曲线都充满了古典的雅韵,给人丰盈雍容之华丽感。壶身采用朱泥制作,呈现出淡雅的朱红色,壶钮是仿生设计,运用了段泥制作,呈现出氤氲的淡黄色,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既真实地还原了相思红豆的外形特征,也暗示了相思豆代表的爱情最本质的美好样子。整个壶身就是一颗朱红色的相思豆,而壶钮的豆梗造型亦是以壶中豆的形式,这样的设计强化了相思豆的寓意,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中国古代起就流传了很多爱情故事,这些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爱情观、择偶观,而相思豆则成为了这些传奇爱情的见证和象征,“玲珑骰子安红豆”,故事不一样,结局不一样,但是蕴含的爱情本质都是一样的。从古至今,虽然人们的处世方式不一样,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但不管什么时候,对甜蜜、幸福生活的向往都是一致的,但定义幸福生活和甜蜜爱情却没有标准答案,这也是为何以“爱情”为主题的紫砂壶创作造型各有不同。宏观上每个人渴望爱情,还是基于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需求上的。因此《相思豆》将作品和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结合在一起,不仅使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形态美感,还自动雕琢出了爱情的甜蜜与喜气。从这样别具创意的设计制作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紫砂的神奇之处,它有着广阔的胸襟和宽厚的胸怀,可以容纳万物,装载深厚的情感,将他们妥善地保存,然后在往后漫漫岁月中展示出来。
古代诗人通过诗文寄情言志,画家通过绘画抒发心中块垒,今时今日,紫砂艺人通过茶壶创作来挥洒心中的万千情绪。一把紫砂壶,承载的不仅是紫韵文化,更是创作者情感交融、思绪汇总的交织,隐藏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浸染多了,壶就有了灵性,生出了情感,一如这把《相思豆》,生平染相思,终是道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