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谦 于笑灿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江苏省共有34.83万高考考生,白湘菱同学以430分一举获得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然而选修科目政治是A+,历史却考了一个B+。许多名校在江苏招生除了高考分数要求外,还严格要求选修双A+。此事一经公布,立即引发激烈的争论。有人希望名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录取白湘菱;也有人说招生还是要按录取规则,规则不应视为儿戏。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将你的看法写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角度;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妙文品评
破格之下,焉有完卵
◎张淑清
无风不起浪,无火不生烟。江苏省文科状元白湘菱高考成绩引发热议,根源在历史选修“B+”的成绩与高校招生“双A+”的要求发生冲突。但热议背后,折射出另一个更广泛的话题:在面对特殊个例时,是否要打破规则?秦用商鞅刑上大夫,孙子治兵斩杀王妃,同理:规则不容打破,因为,破格之下,焉有完卵?【开篇明理而议,紧接着深度思考,将问题引向广泛。字字句句连贯晓畅,严谨思辨。】
其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照章办事关系高考公平。【引用课内名句,引出第一层分析,体现出深度辩证思考的特点。】
柴静做记者初期,对台里“保持适度冷漠”这一规则理解不够,在进行采访工作时,有时会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发表带有主观色彩的观点,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加深,柴静逐渐明白,新闻人追求客观真实的报道,就需谨记:你要翻越大山,就不能在半路号啕大哭。【引用事例,例理结合,恰当生动地说明我们应学会保持理性的重要性】感性来自直接,又容易夹带偏见,社会舆论为白湘菱考中状元却无缘名校而扼腕叹息,却不曾想过:草率破格录取如何保障国家教育公平?如何使百姓心安?如何使人才心安并竭力报效国家?【前句说理体现辩证,后句连用三个问句,形成排比,从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的角度道出草率破格录取的弊端,环环相扣,体现思考的深入辩证】谨遵录取规则,体现的是对众多高考学子的尊重,对教育公平的尊重,对祖国未来的负责。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仰仗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如若朝令夕改,必将导致美梦日远,“忽喇喇似大厦将倾”也或未可知!须知,破格之下,焉有完卵?【引言为据,精析说理,辩证层进,强调遵守长期以来实行的录取规则维护公平的意义;同时放远眼光,深入思考规则的利害,正反对比中思维辩证,并照应了标题,使中心明确突出。】
其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规录取彰显规则意识。【延续第一层议论的特点,思维向纵深推进,开始第二层分析。】
商鞅曾言:“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人治与法治,一字之差,后果却截然不同。在人治的秦国,罪不及天子,法不责贵族,秦人法制观念淡薄,故私斗之风盛行。商鞅变法初行,秦国一老臣便逆法而行,秦王不忍,欲打破规则,特赦此人,商鞅斩钉截铁:“君上哪怕是特赦一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这样下去秦国迟早要完!”是啊,若打破规则,规则的权威也将不复存在,秦国再难出现“坚守法治,代有名君”的局面。【此处贵在引言明理,言含其理;例证得理,要言析理。思辨色彩浓厚,说理斩钉截铁】也许有人会说,一滴墨水不会污染整条江河。是,一滴墨水难成大事,但若有了“第一滴墨水”,便会有更多的人想成为第二滴、第三滴墨水。若此次为高考状元开了先河,极有可能成为高考录取规则被打破的第一个缺口,严格依规录取背后彰显的是对规则的敬畏与尊重。【比喻假设,深层架构,将说理推向深入,且表现得更为辩证,强化了依规录取对维护规则权威的意义】不开破例先河,恰恰遵循了新高考精神。君不见,自主招生一再突破底线,最终下马,被强基取代?新规则可以替换旧规则,但规则一经确定必须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须知,格不破,卵方完!【与前面形成对比,并联系现实厘清守不守规则和变不变规则的关系,正面回應中心论点,有理有据,思路严谨,深度辩证。】
其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名校无法决定人生。【延续第一、二层的特点,深入延展思维。】
高考状元与名校失之交臂,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识,难免令人惋惜,然而理性审视才是最重要的。历史成绩“B+”已成定局,无法更改;录取规则多年实行,无法忽视。一味为此扼腕叹息,反而弊大于利。【依例说理,对比分析了常规认识和理性审视的差异,两个“无法”的深度叠加,富有思辨精神】“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高考影响人生却无法决定人生,名校之名更在于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相信高考状元白湘菱有今日之出色表现,其未来定然也会依靠实力,奋然前行,搏它个春光烂漫,前程似锦。不破格,显人格,让未来发展孵化更高格之卵,何乐而不为?【对当今社会某种程度上存在的“盲目崇拜名校”现象予以思考,点出人力的决定性作用,提升了思维高度。两句引言,正向对比,有理有据,让思考更加辩证。段末反问,三格之论,层层递进,发人深思。】
破格之下,焉有完卵?躬逢盛世,全心献力。我们更应树立规则意识,尊重教育公平,创新时代风尚,弘扬时代正气,让规则意识积聚制度的磅礴力量,在“四个自信”的坚定引领下,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高歌猛进!【文章结尾,再次点明中心论点。从规则意识、制度、力量,到“四个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很有深度。此段文字虽少,但言之有理有据,深度辩证思考,可谓收束有力,颇显高调。】
【作者系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二26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文章的标题“破格之下,焉有完卵”拟写得很好,令人耳目一新,并且在题目中传达出自己的观点:高考状元固然可贵,但录取规则不可不遵守。
点评二:
文章内在逻辑清晰连贯,能够使读者跟着作者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开篇抛出观点,紧接着讲出了自己的理由,最后发出维护教育公平、树立规则意识的号召,文章内在的逻辑存在连续性,不会让人觉得某个环节非常突兀。
点评三:
文章善于引用課内古诗文名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课本内经典语句作为自己的作文素材,为自己的写作增光添彩。
点评四:
文章虽然辞藻并不华丽,但语言贵在简明严谨,处处体现着作者个人的思考。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应该加强对某种现象或某一个事件独立思考、辩证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论点突出,结构规范,对比鲜明,层次严谨,逻辑清晰,思考深入,富于思辨。四位同学也在题目的拟写、内在逻辑的连续性、课内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运用、个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等四个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老师认为本篇文章辞藻虽不华丽,但作者能够对热点事件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并能够深入思考,为自己的观点作理论支撑,这也恰恰切中写作一篇议论文的关键。特别是言之有理有据和深度辩证思考,非常符合规范议论文深刻、丰富和有创意的要求,这是同学们最需要锻炼的一点。
教师提纯
这篇文章在规范议论文的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1.言之有理有据
(1)引论之言有理有据。文章开篇引用“秦用商鞅刑上大夫,孙子治兵斩杀王妃”的历史典故,顺理成章引出文章中心论点。
(2)议论之言有理有据。文章通过三个层次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结论之言有理有据。文章结尾照应前文,再次强调论点,立足当下时代背景,向读者发起号召。
2.深度辩证思考
(1)规范例理结合。文章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并在此基础上例理结合,紧紧贴合中心论点,如文章第4段引用商鞅变法的事例,指出了规则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规录取背后彰显着对规则的敬畏与尊重。
(2)有力对比论证。如“若此次为高考状元开了先河,极有可能成为高考录取规则被打破的第一个缺口……不开破例先河,恰恰遵循了新高考精神。君不见,自主招生一再突破底线,最终下马,被强基取代”,一正一反,两种选择,两种结果,对比之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3)论证得当严谨。作者善于利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都有体现,且运用得很熟练。名句、事例等论据紧紧围绕中心论点,非常恰当。
(4)逻辑清晰连贯。文章开始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继而引发对社会方方面面都存在的规则意识的思考;接下来,由白湘菱错失名校一事引起众人叹惋生发出自己的思考;文章最后,回归中心论点,向读者发出号召,全文内在逻辑清晰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