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P-G-R”范式

2021-07-09 10:01刘霁华
物理教师 2021年6期
关键词:范式案例情境

刘霁华 叶 兵

(1.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 常州 213003; 2.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江苏 南京 210000)

针对当前复习教学的现状,笔者明确了复习教学的素养发展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复习范式,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关注,被认为体现了“主体化、思维化、意义化”素养发展要求.

1 发展核心素养的复习教学目标任务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复习教学要体现发展素养的根本要求,因此笔者提出了复习教学新的目标与任务:促进认知的深化和发展、提升实践的能力和品质;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理性精神.为此我们提出了复习教学的“P-G-R”范式,力图将复习教学从服务于知识积累的“维持性学习”转变为服务于素养发展的“创造性学习”、从强化“直觉与经验”的记忆方式转变为发展“理性与批判”的实践方式、从知识再现式学习转变为问题解决式实践.

2 发展核心素养的复习教学“P-G-R”范式

2.1 P-G-R范式的内容

P-G-R范式是“实践(practice)—引导(guidance)—凝炼(refinement)”的英文缩写.P:指学生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展示交流的过程.学生的思考、实践在前,凸显了基于问题情境的主体优先原则.G:指在主体实践基础上,教师设计结构化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再实践的过程,凸显了基于主体思维的共同建构理念.R:指对上述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总结与拓展再运用.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通过评价反思提炼思维方法,凸显了发展高阶思维和促进意义内化的追求.[1]

2.2 P-G-R范式的教学过程

如图1所示,范式是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主体实践为目的的多维往复循环过程.第一步P-G-P,主体实践展示—教师问题引导—主体实践解决;第二步P-R和G-R,师生共同“回望”提出质疑评价问题,凝炼思想方法;第三步R-P,主体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展新问题的迁移实践.范式的3个要素互为因果、不可或缺.缺少“实践”的“引导”,课堂就会变成教师单向的灌输,主体思维难以落实;缺少“引导”的“实践”则会变成盲目操练和机械重复;没有“凝炼”的“实践”,“实践”“引导”过程的思想方法难以生成,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品质难以得到发展.范式体现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再指导实践”的实践建构主张,是“学习即研究”观点的具体体现,可用案例来简单演绎说明.[2]

图1

案例1.两等大光滑小球先后以不同的速度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受到等大水平风力,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忽略空气阻力.比较两小球在最高点时速度的大小.

图2

传统课堂.

学生学习:接受式!

素养发展:无思考、无评价的记忆!

重构课堂.

学生自主(P):情境分析得a小t大,v=at,面临实践困境.

思想凝炼(R):评价: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推理”法,可以另辟蹊径?

素养发展:加深了对学科理解,形成了思想方法、促进了自我认同.

2.3 P-G-R范式的实施策略

(1) 问题化的实践策略.教师要将概念、规律和方法转变为情境化的问题,再开展实践活动,避免直接灌输.

比如为了复习磁通量的概念,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

图3

案例2.如图3所示,匝数为n,边长为a的正方形闭合线圈置于磁感应强度B匀强磁场中,线圈在图中实线位置Ф1=________;线圈从图中实线位置转过37°时Ф2=________;线圈从图中实线位置转过90°时Ф3=________.

案例3.已知引力常量G,下列能算出地球的质量的是

(A)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离地心的距离.

(C)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

(D) 忽略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

(2) 结构化的引导策略.思维过程是内隐的,结构化体现了教师对主体思维的尊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践的盲点、思维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要素,预设、生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构化的问题,实现主体对问题的理性重建,加深理解、发展思维.引导规定了教师的行为,不是和盘托出和包办代替,而是指导再实践,体现了P-G-R范式对师生关系的重构,教师从知识灌输者变成了过程的发现者、思维的合作者.

案例4.如图4所示,质量为M大滑块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左侧为光滑圆弧,圆弧底端和水平面相切,顶端竖直.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大滑块,到最高处时,求大滑块此时的速度.

图4

学生写出mv0=Mv,针对这样的错误,教师没有立即和盘托出,而是根据学生错误的原因,提出如下结构化问题:最高处小物块速度为多少?相对谁为0?相对地面呢?动量守恒定律的的参考系如何选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再实践,不仅得到了正确答案,且重构了理解.

这里是根据学生实践情况“滞后”生成的结构化问题,也可以在问题情境中“超前”预设结构化问题,比如在解决回旋加速器中带电粒子运动时间问题时,教师设置一个“画出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的速率-时间图像”的问题,这样的学生对时间的求解有了依托.

(3) 思想化的凝炼策略.实践、引导过程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评价反思凝炼出“一般性”、“异同性”、“方法性”的思想方法,促进高阶思维和意义的内化.比如研究匀变速运动的v-x图像,图像的斜率不是特定的物理量,我们做如下推导:Δv/Δx=Δv/Δt·Δt/Δx=a/v,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评价过程,提炼出“斜率转换法”的一般性思想,学生就从“个别化”的记忆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解.思想化要求我们避免做记忆性的、程序性的简单归纳,而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理性与批判思维.比如案例3中,测量地球的质量的方法可被凝炼为“自力更生”、“借助外援”,这样浓缩了解决问题的特点.再如在学习“速度选择器”、“电磁流量计”、“等离子体发电机”、“霍尔效应”4个相似的电磁仪器时,我们比较其异同性,得到第1个电场是“原有的”,而另外3个的电场是“后生的”,前3个正负带电粒子都可以通过,第4个则要单一电荷才可以形成.这种“异同性”的凝炼,避免了零散的记忆,形成了有“意义”的关联.[3]

(4) 变式化的提升策略.通过变式性、延伸性问题开展再实践活动,提升思维品质,检验学习效果、发展迁移能力.变式化可以通过类似情境,设计追问、延伸的“显性变式”问题,比如案例1中,提出是否可以另辟蹊径?是否可以比较落地的速度?案例4中,可以提出如果小滑块从大滑块顶端滑出,还能求出大滑快的速度吗?这些追问、延伸的问题,促进了深度理解.变式化还可以通过创新情境,设计迁移、创新的“隐性变式”问题.

图5

案例5.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用来探测样品表面原子尺度上的形貌,为了有效隔离外界振动对STM的扰动,在圆底盘周边沿其径向对称地安装若干对紫铜薄板,并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振动,如图5所示,无扰动时,按下列四种方案对紫铜薄板施加恒磁场;出现扰动后,对于紫铜薄板上下及左右振动的衰减最有效的方案是

学生在做案例5时,得到正确答案(A)很多,教师又拿出了一道同样是考察电磁阻尼的创新情境问题.

案例6.零刻度在表盘正中间的电流计,非常灵敏,通入电流后,线圈所受安培力和螺旋弹簧的弹力作用达到平衡时,指针在示数附近的摆动很难停下,使读数变得困难.在指针转轴上装上的扇形铝框或扇形铝板,在合适区域加上磁场,可以解决此困难.下列方案合理的

图6

学生在做案例6时,很少选对正确答案(D),通过两个不同情境的问题,发现学生对涡流产生的条件并不理解,误认为是整个金属板面上的磁通量变化,通过这样的迁移题,学生才理解产生涡流的条件是金属板上任一回路的磁通量变化.如果我们再引导学生完成书本上的圆盘实验,他们对问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3 “P-G-R”范式的推广价值

(1) 明确了发展性的目标任务.把人的发展作为复习教学的根本目的,明确了复习教学发展性目标和任务.新目标纠正了复习教学唯升学的思想,使复习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

(2) 构建了实践性的复习过程.把主体实践作为人的发展基本方式,构建了整体联通、多元合作的实践范式.如图7,主体实践通过“四个步骤”,实现了联系中发展、交流中批判、实践中创新的深度学习过程,搭建了多元合作,整体联通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梯.

图7

(3) 提出了问题化的实施策略.把问题作为主体实践的基本要素,落实了实践的内涵和思维进阶的过程.如图8,从策略到方法再到课堂的三个层次,以问题为载体,推动思维从经验到理解、到批判、再到创新的四级进阶发展.针对“问题化”能力不足,我们提出了知识方法问题化、思维过程问

图8

题化,思想方法问题化、迁移创新问题化4个方法.问题化为构建“主体化、思维化、意义化”课堂,实现“P-G-R”范式发展素养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4) 形成了系列化的教学主张.把课程理念转变为可操作的教学主张, 促进了自我发展和课堂教学的转型.“学习即研究”、P-G-R范式、“实践建构”等教学主张,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真实参与、实证态度开展实践建构,学习者既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实践发展的客体,把学习活动从知识积累转变为素养发展,是对新课标理念的践行和诠释,促进了课堂转型和教师发展.

猜你喜欢
范式案例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