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存活类型的增城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策探讨

2021-07-09 02:10王海华李文业林福新朱嘉焕杨振意李祥彬
热带林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型果木分级分类

王海华,李文业,林福新,朱嘉焕,杨振意,李祥彬

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1300

古树名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证实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1,2]。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变着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古树名木的生存生长[3],导致部分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增城区现有建档挂牌古树2017 棵,占广州市的20%[4],而增城区是重要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经济开发、项目建设、休闲旅游等人类活动频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当前国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现状分析、对策分析、复壮技术等[5-9],没有以古树名木存活原因为依据的分类研究。为了更好的保护古树名木,延长古树名木的存活时间,文章根据广东省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数据、树木学特征和日常巡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存活类型古树名木的相关特征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管理保护建议,以期能为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增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理坐标为23°05′N~23°37′N、113°32′E~114°00′E,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部地势较高,南部较低。增城区立足主体功能区建设,将“融入湾区,联结广深”区域联动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南部一体化、北部生态化的空间发展策略,南部发展科教、制造、商务等产业,北部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利用文献分析法探讨古树名木能够存活至今原因,将增城区古树名木分为经济果木型、习性型、风水林型、偶然因素型4 个存活类型。采用ArcGIS 核密度分析工具,将已知坐标作为参数,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分析古树名木分布的空间格局与特征。数据来源于2016 年~2018 年广东省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及2020 年日常巡查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3.1 数量与树种结构

增城区建档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共计2017株,按照《广州市绿化条例》,有一级古树15株,二级古树2002株,以热带、亚热带科属种类为主。按树木学分类,隶属于24 科36 属48 种(恩格勒系统),其中乌榄(Canarium pimela)773株、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560株、荔枝(Litchi chinensis)248株、秋枫(Bischofia javanica)71株、木 棉(Bombax malabaricum)65株、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58株、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54株、朴树(Celtis sinensis)14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3株、荷木(Schima superba)20株、大叶榕(Ficus virens)10株,其他树种数量较少。乌榄、细叶榕、荔枝、秋枫、水翁、木棉、格木等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其他一些树种数量相对较少,这与增城地区栽培乌榄、荔枝历史及地方气候有关。

3.2 存活类型分析

根据古树名木的树木学特征特性、保护现状和当地风俗,将增城区古树名木分为经济果木型、习性型、风水林型、偶然因素型4 个类型。数量分别为1047株、778株、150株和42株,分别占总数的51.9%、38.6%、7.4%和2.1%。经济果木型古树名木特征为传统经济林树种,果实经济价值较高,在关联的产业经营利用中保存下来,多数经过嫁接,主要树种为乌榄、荔枝、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习性型古树名木特征为适应性强、分布较广、木材材性差,多为绿化和庭院树,主要树种为细叶榕、秋枫、木棉、水翁等。风水林型古树名木主要特征为生长于自然村落风水林内,受当地习俗保护而保存下来[8],主要树种有格木、荷木、红锥、中华锥(Castanopsis chincnsis)、细叶榕等。偶然因素型古树名木特征为以上三种类型以外的、数量较少、因偶然因素存活下来的古树,主要树种有格木、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木荷、山蒲桃(Syzygium levinei)、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中华锥等。由分类结果可知,经济林型和习性型占总数的90.4%,说明古树名木存活主要由人为因素和自身特性所决定,而经济利益驱使、风俗文化在古树名木保护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3.3 不同存活类型的数量和分布特征

由表1 可知,经济果木型古树名木的树种主要为乌榄、荔枝、龙眼、杧果(Mangifera indica)、阳桃(Averrhoa carambola)、橄榄(Canarium album),数量分别为773株、248株、9株、8株、6株和3株,分别占总数的73.8%、23.7%、0.9%、0.8%、0.6%和0.3%,乌榄、荔枝的总数达97.5%,乌榄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由图1a 可知,空间分布集聚非常明显,主要分布在荔城街莲塘村和正果镇湖心岛景区。

表1 不同存活类型古树名木的数量Tab.1 The Number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f Different Survival Types

习性型古树名木的树种主要为细叶榕、秋枫、木棉、水翁、朴树、大叶榕,数量分别为560株、71株、65株、58株、14株和10株,分别占总数的72.0%、9.1%、8.4%、7.5%、1.8%和1.3%。空间分布表现为在全区均匀分布,多分布在平缓的居民区,房前屋后、路边和河边居多,且在增城南部冲积平原地区分布较多(图1b)。

风水林型古树名木的树种主要为格木、红锥、荷木、糙叶树(Aphananthe aspera)、枫香、樟树、中华锥、山楝(Aphanamixis polystachya)、山蒲桃、五月茶、铁冬青(Ilex rotund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数量分别为54株、13株、20株、12株、8株、8株、8株、7株、7株、6株、4株、2株和1株,空间分布表现为随机分布在几个地方(图1c)。

偶然因素型古树名木的树种主要为山牡荆(Vitex quinata)、桂木(Artocarpus lingnanensis)、海红豆、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木姜子(Litsea pungens)、白兰(Michelia alba)、笔管榕(Ficus superb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米锥(Castanopsis carlesii)、木犀(Osmanthus fragrans)、苹婆(Sterculia nobilis)、破布 木(Cordia dichotoma)、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小叶胭脂(Artocarpus styracifolius)、白花鱼藤(Derris albo-rubra),数量分别为8株、4株、4株、4株、4株、3株、2株、2株、1株、1株、1株、1株、1株、1株、1株、1株、1株、1株、1株,数量均较少。空间分布表现为均匀分布(图1d)。

图1 不同存活类型古树名木核密度分析Fig.1 The 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f Different Survival Types

由表2 可知,2020 年的巡检结果显示增城区有衰弱古树83株,均为二级保护古树,占总数的4.12%,其中经济果木型、习性型、风水林型、偶然因素型的数量为别为24株、47株、8株、4株,发生率分别为2.29%、6.04%、5.33%和9.5%,习性型、风水林型、偶然因素型古树名木的衰弱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调查显示,主干中空、倒伏是增城区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主要原因。经济果木型古树名木因有经济产出,受周边人为保护措施相对较多[8],衰弱发生率最低,但受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限制,不能开展修枝整形、嫁接等经营措施,导致成片分布的古树名木失去利用价值。习性型古树名木中细叶榕倒伏、折枝,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安全隐患较多,秋枫、朴树等病虫害较多,生长衰弱情况较多。偶然因素型古树名木面临的威胁较为普遍,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多,衰弱的发生率较高。

表2 生长衰弱的古树名木的存活类型数量特征Tab.2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urvival Type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ith Weak Growth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古树名木分级分类系统

以古树名木年龄、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综合古树名木的科研、社会和生态等价值,以及植物生理习性、生态适应性和分布特点,建立符合地区实际的古树名木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和标准,完善该地区古树名木分级分类系统,成立该地区专家组,为逐步开展古树名木的分级分类认定提供技术支撑,为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的政策条例、管护和复壮措施等的制定奠定基础。

4.2 细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

在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下,顺应古树名木存活的自然规律,结合古树名木的保护价值,细化古树名木保护规定,提升保护的针对性,科学合理保护古树名木。对科研价值、意义和保护价值高的古树名木,建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切实保护该类型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对偶然因素型的资源稀少的古树名木且衰弱发生率较高的,应加大生存环境的维持和保护,有必要的应通过人工繁育措施加以保护,开展种质资源保存和引种工作[5];对风水林型古树名木,具备地带性顶级群落特征的,应整体保护;对于一般的古树名木,尤其是一些经济果木型、习性型古树名木,数量较多,应在保障健康生存的前提下,适度经营利用,实现保护利用双赢的目标。同时,对应古树名木分级分类,要分级别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责任下放,比如经济果木型的部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下放到县区,甚至是下放到镇街,比如增城区的乌榄、榕树、荔枝等。

4.3 细化管护及复壮措施

在古树名木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开展古树健康和危险度评估,分析不同树种、不同位置的古树名木健康情况和潜在危险度[6]。根据生存环境、生理学特性和气候特征,建立古树名木一树一策管护体系,定期实施相应的管护措施及复壮措施。同时,扶持古树名木管护和复壮专业技术力量的发展,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强化部门管理的监督责任,开展定期巡查、监督和考核,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古树名木的管护责任,加大保护力度。

猜你喜欢
林型果木分级分类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若干措施的通知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变化特征
洄流
横断山脉纵谷区不同林型土壤胡敏素组分特征
角果木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林型数量分类研究
——以吉林省长白山科学院实验基地为例
浙江省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编制研究
直销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备受期待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论宋代河南林果业的盛况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