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十五年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1-07-09 07:09欣,宁
关键词:语料库茶文化可视化

姜 欣,宁 全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3)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推动茶文化走向世界上升为国家战略,茶文化译介研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举足轻重。

诸多专家和学者公开发表了许多关于茶文化翻译的研究成果。然而,当前学界仍缺乏对茶文化翻译研究状况的系统性回顾:该领域研究主题有哪些?总体发展趋势如何?新兴热点是什么?尚存在哪些不足?人工数据分析是文献综述常采用的方法,但很难发现大数据背后的规律[1]。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该领域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使茶文化翻译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全面而又系统地了解国内茶文化翻译的研究概况。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一种流行的科技文本挖掘工具,它可以定量分析特定领域发表的文献[2]。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现已成为热门方法之一,本文应用最新版CiteSpace 5.7.R5W软件①,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时区图(Timezone)和突现词检测(Burst detection)功能,对国内茶文化翻译的研究主题、总体发展趋势和新兴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主题检索条件设定为“茶文化”和(AND)“翻译”,不限时间进行精确检索,最终获得相关文献共933条,时间跨度为2001年—2021年,数据检索时间为2021年4月10日。因2021年文献数据不全,故不将其考虑在本研究范围之内。在排除英文文献且剔除重复无关文献之后,本文取得有效数据共864条,最终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2020年,即15年的相关研究。国内茶文化翻译年度发文量折线图见图1。

图1 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年度发文量

根据发文量,我们可以将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2006年—2008年为肇始期,年平均发文量少于2篇(2007年为0篇);2009年—2015年为发展期,年发文量为1~12篇;2016年—2020年为繁荣期,其中2016年—2017年发文量激增,这说明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茶文化翻译研究得到学界广泛重视,迈入一个厚积薄发、快速崛起的新阶段,并于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年发文量虽有所回落,但总体下降趋势较为缓和,茶文化翻译亟须新的范式来拓宽研究领域,实现发文量的回升。

本文将取得的数据以Refworks的格式保存于本地,启动CiteSpace软件,利用Data(Import/Export)功能进行数据转换以供后续可视化分析使用。

二、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一)知识脉络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直接反映当前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3]。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识别和分析特定研究领域中的显著术语和背景的分类[4]。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现该研究领域的知识脉络。将时间分段(Time Slicing)设为“2006年—2020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调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其余参数均保持软件默认数值,并使用寻径算法(Pathfinder)裁剪网络。合并同义词节点后,按照词频(Frequency)进行可视化网络的共现,阈值参数(Threshold)定为“8”,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以关键词为标签对可视化网络进行聚类分析,由LLR算法识别出14个研究集群及其相对应的关键词,得到聚类图(图3)。

图2 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关键词共现

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和聚类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能够反映聚类边界清晰度和聚类规模。图3中模块值为0.672 4(>0.3),表明茶文化翻译各研究主题界限清晰,领域分化显著;平均轮廓值高达0.864 4(>0.7),说明聚类结果合理且具有信服力。基于图2和图3,本文将上述14个研究集群及其关键词进行融合,总结归纳出茶文化翻译研究的4个知识域及其9个分支,梳理出该领域的知识脉络(图4)。

图3 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关键词聚类

图4 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知识脉络

第一个大规模出现的知识域是“茶文化”,主要包括中国茶文化(131篇)、中西茶文化(48篇)以及跨文化交际(46篇)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中国茶文化涵盖范围较广,研究主题包含茶典籍、茶产品、茶诗以及茶艺等;中西茶文化重点关注中西茶文化的内涵与差异;跨文化交际强调文化交流与传播。茶典籍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茶文化的研究重点。姜怡和姜欣二人[5]于2006年从《茶经》章节的翻译谈典籍英译中的意形整合,首开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之先河;自2010年以来,《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开始受到关注,王慧[6]在2019年对《红楼梦》翻译的传播与研究进行回顾时提到,从翻译策略、文化对比、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茶在《红楼梦》及其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对外推广和传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茶典籍浩如烟海,但是目前有关茶文化的翻译研究对象仍相对比较局限,大多集中于陆羽所著《茶经》和《红楼梦》杨、霍英译本中的茶文化,对其他优秀茶典籍关注较少。截至2020年底,《续茶经》《茶谱》和《茶录》等优秀茶学典范在知网的相关研究文章分别仅有6篇、2篇和1篇,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未来茶文化翻译研究应注重扩大研究对象。另一经典的研究是:姜欣等人[7]于2019年探讨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茶文化,发现汉藏同源模因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外译,这说明少数民族茶文化与汉族传统茶文化相得益彰,未来少数民族茶文化典籍翻译应受到重视。

第二个和第三个显著出现的知识域是“翻译研究”和“语言学”。“翻译研究”涵盖了翻译理论(109篇)、翻译策略(116篇)和翻译活动(89篇)等相关主题的研究,“语言学”则侧重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语言学视角的切入(33篇)。其中,翻译理论主要包含互文性、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和生态翻译学;翻译策略主要为归化和异化;翻译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外宣翻译、典籍翻译、商标翻译和茶叶名称翻译等。茶文化翻译研究视角纷呈但学科交叉深度不够,与语言学等学科理论联系不足。龙明慧[8]于2015年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译者的《茶经》英译本在传递原文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以及语篇意义上的差异,首次将语言学理论框架应用于茶文化翻译研究。此后,关联理论、认知翻译虽也有应用,但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反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料库被大量应用于翻译研究的今天,语料库与茶文化翻译研究相结合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姜怡等人[9]在2010年基于多级锚点词对典籍英汉双语对齐进行了研究,但仅选取《茶经》的前两个章节作为语料,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平行语料库,研究深度不够。杨晓谦[10]于2017基于语篇衔接视角阐述了构建关于茶文化、茶学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必要性,但目前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未来茶文化翻译研究应重视语料库与技术的结合运用,各机构学者也应通力合作,致力于构建专门的茶文化与英语双语平行语料库。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发展,成型的古汉语—现代英语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茶典籍的译介研究将步入新的阶段。另需说明的一点是,就外宣翻译而言,目前茶文化翻译研究仍以英译为主,虽有部分欧洲语言、阿拉伯语及日韩翻译,但有关研究也是寥寥无几,仅有8篇文章。要想使中国茶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小语种翻译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应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第四个知识域是关于“教学”的研究,囊括了大学英语教学(36篇)和翻译教学(24篇)。将茶文化翻译融入大学英语和翻译教学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及茶文化翻译的系统性研究意义重大。

(二)主题演进

CiteSpace能够通过绘制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展示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11]。对关键词进行时区图显示有助于把握该研究领域的主题演进情况。我们将时间切片调为“3”,即每3年为一个时间跨度,阈值设为“9”,其余参数设置同关键词共现图中的参数设置。为了使结果显示更为清晰,笔者把连线透明度调为0,将数据放大,并用虚线圆进行了厘清②,加入时间维度能直观展示该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图5)。

图5 茶文化翻译研究主题演进(2006—2020)

图5中关键词所处的时间段代表其首次出现的时间,字体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在2006年—2020年出现的总频次,即字体越大,表示该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越高。根据图5,我们可以得知,《茶经》《红楼梦》和英译策略研究出现时间较早,并且在过去15年间被反复提及,为核心主题。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总体发展趋势较为稳定,2015年—2017年达到了繁荣期的顶峰。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2011年这两个时间段,国内学者主要探讨《茶经》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茶文化翻译着重于文化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皆较为单一,这比较符合一个领域研究起步阶段的状况;2012年—2014年,外宣翻译研究成为主流,文化的差异与传播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2015年—2017年,茶文化翻译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变得更为多样,关联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生态翻译学视角、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拓展了茶文化的翻译方法和研究范式。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茶产品如茶叶的翻译研究进入视野,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茶文化翻译研究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结合,使该领域研究更为系统化,也为茶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在这个阶段,茶文化翻译在“茶文化”“翻译研究”“语言学”和“教学”四个层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研究主题内涵最为丰富;进入2018年,对比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模式,但模式较为单一,亟须新的范式来拓宽研究领域。

为了更好地把握近几年乃至预测未来几年茶文化翻译研究主题的演进趋势,我们可以对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检测,从而明确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三)研究前沿

“突变检测计算”可以用于检测一个学科内研究兴趣的骤增程度,突变检测计算结果中一组凸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研究问题代表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12]。为探究茶文化翻译研究的新兴热点,本文对2016年—2020年即该领域繁荣阶段所有期刊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检测,将最小期间(Minimum Duration)设为“1”,γ为“0.95”,其他数值均保持默认(参数设置同图1中的参数设置),运行软件共得到21个突现词,并将其按照突现起始年升序排列(Sorted by the Beginning Year of Burst)(图6)。

图6 关键词突发性检测(2016—2020)

由图6可知,“一带一路”“外宣”“生态翻译学”“典籍翻译”“文化自信”和“视角”这六个关键词从突现年到2020年持续爆发,说明它们仍然存在成为研究热点的可能性。

判断某一主题是否为新兴研究热点,需同时具备“首次出现时间近”和“突发起始时间近”两个条件[13]。在图6中,越靠下的关键词,其突发起始时间距今越近,以2018年开始突发为界限,则满足“突发起始时间近”这一条件的共有10个词。运行CiteSpace可得到这10个词的首次出现时间即初现年(表1)。

表1 突现词表

本文仍以3年为界限,取同时满足初现年和突现年在2018年之后(包括2018年)的关键词,共得到4个词语,在表1中用“*”标出,这4个词可以被视为该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其中,对比研究的突现强度为3.79,强度最高,由此可以预计,未来茶文化翻译研究会更多基于对比模式。此外,在茶文化视角下通过翻译研究加强文化传递和建立文化自信将会是新的研究热点。

三、结语

国内茶文化翻译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截至目前也已有15年的历史。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结合可视化图谱,从知识脉络、主题演进和研究前沿三个维度,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06年—2020年发表的茶文化翻译研究论文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国内茶文化翻译的研究主题内涵丰富,主要涵盖了“茶文化”“翻译研究”“语言学”和“教学”四个大的方面。研究对象比较局限,大多集中于陆羽所著《茶经》和《红楼梦》杨、霍英译本中的茶文化,研究视角纷呈但学科性较为单一;(2)国内茶文化的翻译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厚积薄发,稳中向前,经过15年的研究,茶文化内涵、茶文化翻译方法和研究范式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总体发展态势良好;(3)未来茶文化翻译研究会更多基于对比模式,在茶文化视角下通过翻译研究加强文化传递和建立文化自信将会是新的研究热点。

基于此,作者对茶文化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扩大研究对象。未来该领域应重视一些诸如《续茶经》《茶谱》和《茶录》等优秀茶学典范的翻译研究,少数民族茶文化典籍翻译也应受到重视;(2)增强学科交叉深度。目前该领域仍大多以翻译理论为研究切入点,未来应加强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联系,增强学科性;同时注重结合语料库等技术工具,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同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可以加强合作研究,构建专门的茶文化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国内以后的茶文化外宣和翻译研究铺平道路;(3)融入外语教学。茶文化翻译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可以使该领域研究更为系统化,有利于对应的人才培养。

本研究期望能使茶文化翻译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助力中国茶文化走出去。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文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受限于CiteSpace软件在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层面可视化的效果,本文未将该领域的作者和机构分析包含在内。另一方面,由于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文章结构不同,本文未将博硕士论文纳入可视化研究范围之内。随着茶文化翻译研究的蓬勃发展,这些都将是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方向。

注释:

① CiteSpace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Chaomei Chen)研发,是一款能可视化新趋势及新动态的科学文献计量工具。本文中出现的CiteSpace软件均指最新版。

② 图中每虚线圆中的关键词为一个集合,且两两之间不含交集。虚线圆颜色与CiteSpace时区图中时间线标注颜色相对应,代表集合中关键词的首次出现时间。

猜你喜欢
语料库茶文化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